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哲宗赵煦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宋哲宗赵煦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4/1/19 8:42:45

元祐更化,发生于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捩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事情还得从“元祐更化”说起,宋神宗病逝之后,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虽然执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但由于在此期间赵煦备受冷遇,且生活各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使得他与高太后之间矛盾极度尖锐,这也延续到了他对元祐党人的厌恶之中。由于高太后执政期间大肆起复旧党官员,赵煦在亲政之后便自然对元祐旧党进行了打压。

神宗病逝之后的“元祐更化”,重新起复的旧党大肆打压新党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崩逝,年仅九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由于皇帝年幼,宣仁太后高氏按宋真宗皇后刘娥先例,垂帘听政。

宋神宗驾崩之后,作为旧党领袖的司马光从洛阳进京奔丧,高太后向其询问执政方针,司马光连上好几篇奏札,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广纳谏言,废除新法”。不久,司马光以门下侍郎的身份入朝拜相,而另一位因反对变法而被贬的吕公著也重新被起复,拜为尚书左丞。

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新法而隐居洛阳长达十五年之久,在其重新被起复之后,多年来遭受的压制全部爆发,他将变法的责任全部推给王安石,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并全盘否定新法,认为新法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在他的主持下,新法大部分被废除,旧法被逐步恢复。

自此开始,新党旧党之争重新燃起,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之中,旧党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从未停止。旧党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通过大肆搜寻新党章惇、蔡确的传闻轶事,甚至不惜通过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而其中之最,便是北宋开国以来打击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文字狱案车盖亭诗案。

由于新党蔡确曾在立储之事中与高太后有怨,旧党于是利用这一矛盾,对整个新党进团进行了数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确不仅被贬,且和章惇、韩缜一起被斥为“三奸”,而对于早已被司马光贬斥的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度重贬,甚至连地方为官的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也没有放过。

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八年之中,她不仅对司马光信任有加,甚至在司马光死后,仍旧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贯彻到底,而旧党的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人均在此期间受到重用。几年之间,朝中完全被旧党把持,而新党则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史称“元祐更化”。

赵煦与高太后矛盾激化,并延续到了新旧党争之中

虽然高太后的执政才能非常出色,其“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元祐之治”,而她本人更是被誉为“女中舜”。然而,由于她与哲宗赵煦之间尖锐的矛盾,导致朝中党争极为严重,造成了一定的朝政动荡。

高太后与哲宗赵煦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皇帝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自然没有问题,但到赵煦十七岁亲政之时,高太后仍然持续听政,而大臣们同样没人劝说太后撤帘还政。由于高太后的座位与赵煦的座位相对,大臣们向高太后奏事时,便是背对赵煦,以至于赵煦亲政后谈及垂帘听政,说自己只能看见官员的臀部和背部。而由于官员们向来只向太后奏事,有事也根本不咨询皇帝意见,这导致赵煦一直就像个摆设一样,赵煦虽然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在朝堂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这句话中,已经暴露出了极大的不满。

2、生活方面: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极为严格,为避免其亲近女色,便派了二十多个年长的宫女照顾其起居,甚至连其自由活动空间也加以限制。元祐四年(1089年)十二月,民间传出宫中寻找乳母之时,大臣刘安世和范祖禹直接上书要求皇帝自重,言辞极为激烈,高太后虽予以了搪塞,但事后却对赵煦身边的宫女逐个进行了审问。此外,大臣们更是希望通过教导,使得赵煦成为一个宋仁宗那样的仁君,而不是宋神宗那样锐意进取之君。这一切,看似是为了宋神宗好,但长此以往却激起了其严重的逆反心理。

3、赵煦生母待遇问题:赵煦的生母朱氏出身微寒,虽然生下了皇帝赵煦,但一直以来都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毕恭毕敬,但高太后对其却极为严苛。赵煦即位后,想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朱氏却只能被尊为太妃,朝中大臣更是希望降低朱氏的等级,从而凸显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这使得赵煦对高太后对大臣们极度不满,直到高太后去世,赵煦亲政,他立即便下令将母亲的待遇提升到了与皇太后向氏一样的等级。

总之,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赵煦对其和朝中大臣已经积蓄了太多的不满,只不过由于尚未亲政,他无法予以处置罢了。在高太后去世,赵煦亲政之后,这一切便全面爆发了。

赵煦亲政之后,元祐党人被全面打压

对于赵煦的不满,高太后并非没有感触。元佑八年(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之际,便曾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皇帝亲政后必然要用一批新人,要其早做准备,今早退出朝廷,从而保全身家性命。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逝,赵煦开始亲政,他立即重用了章惇、曾布等革新派,元祐党人开始遭到毁灭性打击。苏轼、苏辙等旧党官员被贬值岭南一代,就连已经去世的司马光也遭到追贬,而在章惇等人的挑拨下,甚至要以“老奸擅国”为名追废高太后的太后称号和待遇。同时,对元祐年间的一切政策进行调整,恢复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并停止与西夏和谈,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仅在元符元年,被惩处的元祐旧党就多达八百三十多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便是赵煦长久以来所积压怨气的一次全面发泄。不过,虽是发泄,但与高太后一样,赵煦却将这种情绪贯彻始终,在其统治期内,这些被打压的元祐旧党,根本没有任何翻身之日。

绍圣初年,朝廷巨星郊祀大礼,朝廷按例要颁布大赦诏令,原本就算是死刑都可以被赦免。但当有大臣请示,是否可以赦免被贬谪的旧党官员时,赵煦却立即予以了拒绝。绍圣四年(1097年),又有人建议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气”,赵煦再度拒绝,甚至连在岭南附近做些调动都不允许。

标签: 宋哲宗

更多文章

  • 明朝“金刀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刀案

    阮郎,明英宗时期宦官,是个较为忠厚老实的宦官。朱祁镇曾送给他一把金刀,没想到这把刀却要了他的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继位三年前,明英宗亲征瓦剌,临行前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摄政。结果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朝野震动,人

  • 中国古代东北割据政权: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渤海国

    说起渤海国,这是中国古代靺鞨族在东北建立的割据政权。它繁荣时期的领土包括俄罗斯南部沿海各州、朝鲜半岛北部和今天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它有15府,62州,拥有5京,5京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源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1、靺鞨族的崛起。渤海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98年,当时靺

  • 隋文帝杨坚在位晚年做了哪些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文帝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在位晚期逐渐多疑,做了许多错误决策,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在后世人的眼中口碑一直不错,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

  • 西汉吴王刘濞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刘濞造反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濞

    刘濞,西汉时期宗室、诸侯王,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父亲是代顷王刘仲,他的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有八个儿子,刘肥是刘邦年轻时的姘头曹氏所生,吕后不喜欢,不被重用;太子刘盈软弱,刘邦认为不像他;刘如意聪

  • 明朝宗室安化王:朱寘鐇生平介绍 安化王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寘鐇

    朱寘鐇,明朝宗室,庆靖王朱的后裔,父亲是镇国将军朱邃墁,封安化王,后因发动安化王之乱被赐死除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正德五年四月初五,宁夏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接到一张特殊的请帖,请客的人名叫朱寘鐇,是一位明朝宗室,现被封为安化王。既然是王爷请客,面子自然要给,于是二

  • 秦国的旧贵族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变法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上位之后决定要改革,随后商鞅就提出了这个商鞅变法,不得不说,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比之前变的更加强大了,但是为什么秦国的很多贵族都这么反对商鞅变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变的强大了,但是在这个强大的基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对我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农抑商的。之所以重农抑商,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粮食的产量也是非常低的。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080年,也就是我国宋代元丰三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处,这将近900年的时间里,粮食的产量一直就徘徊在100-150公斤的样子。

  • 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尼布楚条约

    俄罗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十六世纪下半叶,沙俄势力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1643年,沙俄匪徒波雅科夫等人,沿勒拿河的支流阿尔丹河,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中俄边界东段的问题从此产生。波雅科夫之后,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等沙俄殖民主义者相继来到。1650年,哈巴罗夫率领匪徒

  •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有多长?宋太祖不立太子是什么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太祖

    赵匡胤(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皇帝立太子乃是关乎权利交接的大事,然而赵匡胤自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以来,共在位十六年,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然一直没有立太子,这又是为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惯例而已,自从唐末五代十国

  •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隆中对

    《隆中对》出自于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乃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也是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为刘备未来发展提出的总体战略。其实刘备占据荆州之后的发展,总体来说是符合《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的,只是《隆中对》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东吴方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