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是如何压制司马懿的?

曹爽是如何压制司马懿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75 更新时间:2024/1/2 5:12:19

曹爽,字昭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对此,桓范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也即在桓范看来,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权,根本不用向司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弃抵抗的决定,足以证明他有多么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强中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看似草包的曹爽,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首先,曹爽对于司马懿的压制,始于公元239年,结束于公元249年,长达十年之久。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按照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安排,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曹芳,比如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因此,在实际权力上,司马懿和曹爽是平分秋色的。但是,曹爽却不愿意和司马懿平分天下,也即一山不容二虎,曹爽开始排挤和打压司马懿。

在官职上,曹爽通过曹魏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虽然太傅位列三公,官职正一品,不过,在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太傅都是虚职,也即荣誉和地位较高,却没有什么实权。通过这一“明升暗降”的安排,大将军曹爽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再加上曹爽的兄弟掌握禁军,夏侯玄等宗室在地方统兵,曹爽从公元239年就开始压制司马懿了。

对于曹爽来说,之所以可以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天然就地司马懿拥有优势。作为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爽在辈分上可以视为皇帝曹芳的叔父。因此,考虑到曹真在曹魏的威望,加上曹爽和曹魏皇室之间的密切关系,曹爽如果一开始被司马懿压制,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进一步来说,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39年就敢发动兵变的话,显然会让司马懿家族走向覆灭。彼时,曹爽还没有人心尽失,一些中立的文臣武将,也没有对司马懿的遭遇报以同情。因此,在曹爽将自己“明升暗降”之后,司马懿起初只是韬光养晦,根本没有表达任何不满。另一方面,作为曹魏大将军,曹爽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曹魏兵权,并安排自己的兄弟执掌都城洛阳的禁军,这让司马懿根本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力量,只能等待机会来进行反击。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正是因为大将军官职,促使曹爽在曹魏上下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连皇帝曹芳,都只能“从之”,这表明皇帝曹芳因为年幼,在曹魏大事上根本无法自己做主。因此,如果换做其他皇帝,比如是魏明帝曹叡的话,曹爽不仅无法这么放肆,更不会长期压制司马懿。

正是因为曹魏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导致曹爽实际上窃取了这部分权力,从而让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平衡被严重打破。如果皇帝可以在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制衡的话,自然不会出现曹爽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的局面。不过,物极必反,曹爽在夺取大权之后,率领10多万大军讨伐蜀汉,结果被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击败。此战,曹魏损失惨重,将士对曹爽和夏侯玄这两位统帅都非常不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增加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底气。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公元244年之前,曹爽的好友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执掌曹魏在雍凉二州的10多万大军,这成为曹爽压制司马懿的重要依靠。结果,因为伐蜀之战的失败,夏侯玄在雍凉二州的将士中威望尽失,难以在关键时刻率军帮助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变时,夏侯玄根本没有能力起兵讨伐司马懿,最终还被司马懿夺去了兵权。至于曹爽,在伐蜀之战后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于公元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之间,曹爽兄弟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47年之前,郭太后即便看不惯曹爽,至少也不会站到司马懿这一边。但是,在公元247年之后,曹爽彻底得罪了郭太后,结果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就是通过郭太后来下旨废除曹爽的大将军,这让司马懿的兵变在形式上名正言顺,毕竟当时曹芳不在宫中,郭太后确实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综上,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几乎葬送了自己压制司马懿的优势,并给了司马懿一个可乘之机,从而让两人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与秦二世胡亥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二世

    胡亥,即秦二世,又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即位

  • 周桓王姬林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周桓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桓王

    姬林,即周桓王,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位君王,在位共22年。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即位后,由于压制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权力,因此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

  • 周平王姬宜臼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周平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平王

    姬宜臼,即周平王,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在位共50年。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

  • 宋太宗时期的科举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太宗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非常注重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因素,这也反映出士族们控制选举的野心。隋炀帝之前都是靠世袭制选拔人才,这种制度非常不利于选拔真正有学识和见解的人才。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科举制度慢慢摒弃了它不好的部分,演变的更为实用和理智。选拔出了真正有利

  • 历史上有没有重复使用的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年号

    我们在翻阅古籍文献的时候,其中很多都会涉及到古代的年份时间,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元纪年又是1582年罗马颁行的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而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年号纪年的方式。不过,古代的皇帝何其之多,他们使用年号的时候,会不会有重复的现象出现呢?1.年号在古代,

  • 晏婴为什么不同意管仲应对国君赏赐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晏婴

    春秋末年,齐国大夫晏婴,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能言善辩,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国君的信赖,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晏婴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天,晏婴正在家中用餐,不料齐景公刚巧派了一位特使前来做事。晏婴觉得对方毕竟是国君使者,故而需要稍加款待,于是当场将自己的饭菜匀成两份,请人一同用餐。后来,景公知

  • 高平陵之变时夏侯家族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平陵之变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之变,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对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选择放弃抵抗。不久之后,曹爽兄弟与其亲信

  • 五代时期幽州军阀刘守光为何敢称燕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守光

    此前的幽州,是刘仁恭、刘守光、刘守文父子三个人分庭抗礼的格局。后来,他们父子三个火并得一塌糊涂,先是刘守光软禁他的父亲刘仁恭,再后来就是刘守光火并了自己的哥哥刘守文。这种事,虽然说起来有点灭绝人伦,但是在政治舞台的绝顶争锋中,这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最经典的就是,李世民也是逼父杀兄上位的。刘守光通

  • 五代时期刘知远建立后汉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知远

    输给契丹之后,石重贵就成为了俘虏,在契丹政府的施舍下继续生活。契丹给了他50顷耕地,供他们一家人耕作。既至建州,得田五十余顷,晋主令从者耕其中以给食。后周时代,有人从北方回来说,石重贵和冯后还活着。而在石重贵墓志铭的记载中,他死于公元974年,也就是大宋建立的14年之后。契丹当时的作法,和靖康年间女

  • 汉朝时期“刺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刺史

    西汉高祖建立的平民政权,依托强大的官吏队伍,实现了大汉王朝对于中国疆域的强力统治,确保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良好运转。刺史制度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继承了秦代制度,贯穿两汉时代,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统治者控制地方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加强地方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刺史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