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异姓藩王?

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异姓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4/4/16 10:41:00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是狼狈退出历史舞台,但清朝在统治期间也有骄傲的政绩。就拿削藩来说,那是多少个朝代都头疼的事情,而清朝康熙皇帝一鼓作气镇压三个藩王。

皇太极入关之后,想要攻打明朝,苦于自己又要应付明朝的军队,又要镇压农民的起义分身乏术。不得不依靠明朝投降的官兵,从事招抚以及武力镇压,皇太极许诺,事成之后让他们分封管理南方的省份。

在这些投降的将领中,其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最为出名。随着清朝的不断强大,康熙就有了削藩的想法。一共有四个藩王,为何只削藩了三个,另外一个藩王去哪里了呢?

一、为什么一定要削藩

清朝能够建立,跟这四位投降的明军有莫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吴三桂首先带兵入关,皇太极还要跟明军僵持很久。再有就是这四位将军手握重兵,率领的部队无往不胜。对于这四位能干的将军,皇太极自然是有意招揽。所以给他们四个开了很高的条件,四位将军言而有信带领明军入关,随后帮助皇太极打天下。四位将军的入关,早已奠定了事情的走向。

最后皇太极建立清朝,在此之前答应四位将军的条件一一实现。四位将军割据一方,成为当地的藩王,逍遥日子比明朝过得还要好。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皇太极之后的皇帝看这几个藩王越看越不顺眼。

尤其是康熙皇帝,虽然他登基的时候才八岁,但是对于吴三桂这几个藩王的所作所为早已深恶痛绝。为什么康熙这么讨厌藩王,在这里要说一下藩王们的财政支出。顺治十七年,国家税银收入是八百七十五万两,而吴三桂自己统辖的云南省就要支出九百多万两。

就算把全国的税银交给吴三桂,都不够他的需求。从顺治皇帝到康熙皇帝,财政局面仍然没有缓解,以吴三桂为首的藩王开销,仍然是国家最头疼的事情。除了孔有德之外,剩下的三个藩王对国家的需求和不满逐渐增加,而清政府实在是没有能力满足其要求。利益得不到满足,吴三桂后来带头复辟明朝,随后耿仲明和尚可喜加入其中。

康熙皇帝见到藩王如此嚣张,将大清的颜面放于何处。所以康熙下令削藩,历经八年终于将藩王之乱平定。但是康熙只平定了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这三个藩王,为什么没有处理孔有德呢?

二、孔有德的经历

要说为什么没有处置孔有德,得先从他的经历说起。孔有德出生在辽宁沈阳,但是在山东长大。一说到山东,大家肯定想的是山东人都实在,孔有德也是如此。从小孔有德就命苦,父母早逝,自己边流浪边行乞长大。在那个年代到处都有战争,孔有德就加入了军队。然后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为什么说他是个实在人呢?从他打仗的时候就可以看出。

每一次出征,他必然是最前面的士兵,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他都是不管不顾冲到最前面。在一次紧急时刻,孔有德救了他的将领毛文龙的命。早在这次之前,毛文龙就有注意到这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小伙子,加上这次又救了自己的命,更是欣赏得不得了。

于是毛文龙将孔有德认为义子,自己的优点被人看见,孔有德更是不要命的为明朝打仗。可好景不长,毛文龙在一次战争中被奸人所害,连累孔有德的职位和权利遭到了打压。

孔有德心大,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任何怨言,直到有一次护送粮食,路过一个官桥,看守的人就是不让孔有德过。孔有德一看这个人摆明了就是要为难自己,这是军中补给食物,耽误了时辰会遭到朝廷的处罚,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官桥之上竖起了起义大旗。

孔有德能征善战的名声,皇太极十分敬佩,既然已经不是明朝的将领,所以他就想将其招揽在麾下。孔有德十分感谢皇太极的知遇之恩,此后在每一场战争中,孔有德都拼尽全力。

三、镇压起义,不幸身亡

孔有德帮助皇太极建立了清朝,但他没有吴三桂等人的机智。吴三桂他们当上藩王之后,便在自己的领地贪图享乐。只有孔有德在封为藩王之后,仍然尽心尽力为清朝皇帝效忠。

清朝刚建立时期,仍然有地方农民起义的事情,孔有德主动请缨前去镇压。这次起义的地方是四川,孔有德二话没说,集结兵马扛起清朝大旗便奔赴四川。

来到四川之后,起义军张献忠派出自己的部下前去试探孔有德的实力。张献忠对于这片土地势必要拿下,所以他对这次战事筹谋了很久。孔有德从桂林出发,选择伏击张献忠的地点是严关。

孔有德的心里是有点轻敌的,因为自己有先进的武器,何况对方还是民间力量。孔有德拿下这股力量不在话下,没想到张献忠这次做足了准备,用“战象大法”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

孔有德见情况不妙,命令部队撤离,不幸的是在撤离的过程中自己脑门中了一箭。孔有德就在这次战争中离开了人世,所有人都为他不值。明明四个藩王中,孔有德最尽忠职守没想到去世的最早。

所以在康熙削藩的时候只削藩了三个人,因为在二十年以前孔有德就在为国家平定起义中去世了。在那场战争中,孔有德的儿子也被敌人生擒后杀害。

孔有德死后的二十年,康熙皇帝历经八年终于将三个藩王的权力削弱,镇压了藩王的起义。康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帝,面对吴三桂的挑衅和质疑没有忍气吞声,反而是用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他看。三个藩王到最后也没想到,康熙已经不是那个八岁的皇帝了,康熙平定三藩只有二十四岁。

一想到孔有德,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些遗憾。有的时候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四个藩王中只有孔有德尽心尽力为清朝,剩下三个藩王全都是老奸巨猾之人。孔有德为清朝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最后还没有得到善终,可能是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了一切。

标签: 藩王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时期有多少位诸侯?刘姓诸侯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

  • 洋务运动为何没力挽狂澜反而导致清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这里,既然说到了洋务派,那么,我们就不得

  •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而不向西南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总数,其实才不过100万。国力甚微,甚至不如秦朝时的十分之一。常备军与后备军倾国10万,也就是说90余万人口要养活10万兵力与近万官吏,导致内部不稳需要借助战争来维稳。即使向着西南进军,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后期的管理支出,包括军队驻扎、官吏任命、帮助西南地区开发土地,其扩张最好的选

  • 如何客观评价南北朝时期的“清谈家”及玄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玄学

    所谓的“清谈”即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其上承末年的清议,下启魏晋时期的玄学。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说活动于魏晋南北朝的清谈家,对西晋灭亡有重大责任?东汉末年时期,正值第二次党锢之祸

  • 古代荆州管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荆州,上古九州之一,上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成功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也有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三国时期的荆州是怎样的存在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

  • 五胡乱华的源头是秃发树机能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秃发树机能

    说到秃发树机能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吧,如果知道这个人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和五胡乱华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可以是说是五胡乱华的前奏,那么如果不知道这个人的话,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和五胡乱华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秃发树机能听到这个名字就知

  • 东汉末南阳太守袁术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绍之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有句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形容一个人徒有其表,毫无内涵,即便被强行推到高位,也坐不稳,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袁术就是如此,作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

  • 商朝国王祖乙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祖乙

    祖乙,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滕,别称子胜、祖乙、且乙,商朝第十四任帝王。他是商王河亶甲之子,河亶甲死后,继任君主之位,在位19年,去世后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其子祖辛继位。庙号商中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祖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为政举措政治官职祖乙时期,商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

  • 夏桀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是如何评价夏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夏桀

    夏桀,姒姓,名履癸(一名癸),夏后氏,夏朝末代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故史称夏桀。帝发死后,桀继任夏朝君主之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夏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为政举措社会制度夏桀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

  • 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什么? 同治中兴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同治中兴

    说到“同治中兴”可能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了,但是其实仔细的辨认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个事件在当时虽然不出名吧,但是在慈禧掌权的这段时间内是很值得大家去肯定的一件事情,这是慈禧唯一一次有想振兴大清的事件了,那么同治中兴具体是指的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同治中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