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国野制度”历史介绍

周朝“国野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3/12/14 10:32:39

什么是国野制度

周灭商后,在大分封的过程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周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剥削方法。"国野制"就是这种统治方法的具体体现。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服异族的过程中建立的,居住着大小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野",亦称"遂",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

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前者是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国、野之制作为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春秋时期,基本上未曾真正实行。

周朝的国野制度

周朝是由位于岐、渭至河洛之间的“小邦周”发展而来。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后,势力却并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领土。原商朝大部分地区,其民众与周人无论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很不相同。为了进一步稳固控制东方之土,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势力。东征胜利后,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周初这种分封,其实是一种武装殖民。这些重要的武装殖民据点主要有:齐、鲁、燕、宜(吴)、蒋等诸侯国。

周朝所分封之贵族及其所率领的公社农民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王朝的畿内和诸侯国都有这种国野之分,即乡遂之别。

王畿以距城百里为郊,郊内为乡,郊外为遂。王朝六乡六遂,大国三乡三遂。周代的“国”和后来的商业城市不同,它对“野”没有调节生产的功能。其生计一般都要仰赖“野”的供给,所以周人的殖民营国也兼阂野。

国野之分,亦带动国人与野人的不同政治地位。国人与野人同属平民阶层。

所谓世卿,是指在天子或诸侯之下之世族世袭享有卿的地位并且掌有政权者。如周公之职,直到东周中期仍然为周公旦家族所世袭,同样还有召公一职。这种世卿制度与民族集团互为表里,世代执政本于氏族共治之习,而氏族的存在也仰赖于世代把持官府,故曰:“弃官,则族无所庇”。

掌政的世族都要尽量把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同一氏族的成员是不轻易排斥于权益圈之外的。所以,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原先都是兄弟,的华氏当权的更多。所谓“政由宁氏”,则是举族而言的。

世族之身份和地位,并不是天子和国君所能决定,而由世袭而成。世族有和周王同姓异姓之分,他们的形成各有特点。周王室的世卿巨室大多是周初东征的贵胄,不是周王之亲戚就是传统大氏族的后代。周初东征之际,往往有的儿子在外殖民建国,有的儿子留守王室辅政,此即春秋时代随武子所说的“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势”。

标签: 国野制度

更多文章

  • 周朝是如何取名的:取名有五原则六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朝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

  • 元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元朝的疆域辽阔,蒙古军的能征善战也是世界驰名。那么元朝的兵制是怎样的呢?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

  • 夺门之变成功的原因 如何评价夺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是明朝有名的大事件,当时明宣宗病死后,太子继承皇位,而此时继承皇位的明英宗只有九岁。在其继承皇位之后朝中的大事基本由皇太后决定,而当时的明英宗由司礼太监王振陪同其玩耍,天长日久王振得到了朱祁镇的信任,也是因为如此王振被明英宗尊称为先生,并要公侯们尊他为翁父,而在此之后

  • 盘点周朝主要诸侯国的首都都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

    周朝通过“分封制”全面拓展疆域,从而形成了北到内蒙古、南到五岭、西到甘肃、东道大海、东北进入辽河的版图,从而为明清以来的“十八行省”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谈谈周朝主要诸侯国的首都都在哪。1、晋国:晋国首都最初在唐地(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r

  • 古代西北义渠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渠国

    公元前771年,幽王除掉申太后,申侯(申太后的父亲)大怒,起了反叛之心,并联合西夷犬戎兵(即义渠戎人)以及山东枣庄一带的缯人起事,后来戎兵又开始攻打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人点燃烽火,然而,“狼来了”的故事在这位因美人一笑而失去信用的君主身上得到了印证,诸侯们以为这次又是幽

  • 楼兰文明是如何衰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楼兰

    楼兰,西域古城遗迹,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盛亦盛时盛亦衰,败亦败时败亦哀。几度风雨云中啸,奈何万世存去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神秘的国度,曾经孕育出璀璨的文化。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最终文明的衰亡,从而消失在

  • 三国孟获叛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获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国非常出名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吧?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原因就是因为孟获作为南蛮首领,加入了叛乱,所以诸葛亮受命前往叛乱。最后叛乱成功。至于他为什么会叛乱呢?相比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关于孟获发起叛乱主要是因为刘璋,而且叛乱的势力都是刘璋的残余

  • 三国辽东公孙渊为何要叛曹魏称燕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公孙渊

    公孙渊字文懿,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

  • 东林党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林党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东林党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林党其实对明朝的灭亡是有起到推动作用的,也是罪人一枚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东林党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利益组织,还有到了清朝上位后东林党又是怎么被大清收拾的呢?这些个问题也都还是值得去讨论的,对于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

  • AD196曹操胁迫汉献帝迁都许昌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许昌

    建安元年8月,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了许昌,他以许昌为中心,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整个北方,可是许昌在当时是一座普通的县城,并没有作为都城的先例,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放弃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而迁都于许昌?首先来说洛阳,其实在当时洛阳早已经被毁坏了,当初董卓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军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