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之晋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之晋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4/1/2 2:54:51

晋朝兵制

中国西晋统一全国后,沿袭曹魏的军事制度,初期中军强,外军弱,中后期宗出镇四方,又于王国设置军队,并盛行世兵制。东晋时,外军转强而中军较弱,集兵方式改以募兵制为主。

西晋(265~316)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州郡兵。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平时驻守京城内外,有事出征。驻在城内的中军为宿卫兵,由左、右二卫负责宫殿宿卫,其他军、营担任宫门和京城宿卫。驻在京城外的中军称牙门军,无宿卫任务。中军力量强大,晋初多达36个军,总兵力不下10万人。

外军驻守重要州镇,由都督分领。晋武帝为加强王室对军队的控制,用宗室诸王充任都督,出镇四方,并允许诸王置兵,大国三军5000人,次国二军3000人,小国一军1500人,成为外军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州郡兵是地方武装。晋武帝平吴以后,下令诸州取消州郡兵,仅置武吏,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维持治安。但是,实际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军队的最高长官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下有中军将军(后改为北军中候),总领宿卫兵;左、右卫将军,统宫殿宿卫兵;领护等将军、校尉,分统宫门和京城宿卫兵;四护军分统城外中军。又有都督各州诸军事和征、镇、安、平等将军,分统外军。

西晋是世兵制的全盛时期。凡为兵者皆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民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士兵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于郡、县编户民。为扩大兵源,西晋还发奴僮和谪发罪犯为兵,作为世兵制的补充。士族官僚则享有免役的特权。

军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有骑兵和水军。武器由政府统一供给。国家建武库贮备兵器。中央设卫尉总管武库和冶铸事宜。军队的粮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统一供给和管理。

东晋(317~420)沿袭西晋的军事制度,但有许多重要变化。由于皇权衰微,导致中军寡弱,宿卫军、营往往有名无实。而统率外军的都督、刺史却拥兵自重,跋扈一方。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州、镇,兵势之强往往超过中央。同时,东晋的兵员多用募兵制解决。如参加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多是由广陵(今扬州)一带招募的。此外,也征发民丁为兵。

与东晋并存的还有北方地区的一些政权,史称十六国,其军事制度,从中军、外军的组织体制到都督、将领的领导指挥系统,大体沿袭曹魏、西晋制度。但在兵役制度上,却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各国统治者大都把本族的部族兵作为基本兵力,加强少数民族在军队中的比重。这些军队中的汉族士兵,来自投降的坞堡武装和招募的破产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这些政权遇有战争,也征发郡、县民众补充军队。

标签: 晋朝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之南北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兵制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国家分裂,政权常依军权的大小和兵势的强弱而频繁更替。南朝军队体制基本沿袭晋制(见晋朝兵制),世兵制衰落,主要实行募兵制。北朝,拓跋氏初期乃实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入中原后逐步封建化,后期创立了府兵制。南朝宋、齐、梁、陈的军队,多有中军(亦称台军)和外军的区

  • 中国古代之东魏北齐的夷汉分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魏

    东魏北齐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北魏,也分为中兵、镇戍兵、州郡兵三部分,但其军制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夷汉分兵制。东魏北齐的开创者高欢在起事之初,赖以成事的都是鲜卑或鲜卑化了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人。后来魏孝武帝西奔,随他入关的洛阳“六坊”鲜卑不过万人,其余的“六坊&rdq

  • 中国古代之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魏

    西魏北周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府兵制。西魏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赖以割据的武川军团,主要由改编关陇各族人民起义军的将士而组成。后来又加上随孝武帝入关的“六坊”鲜卑兵万余人,西魏的总兵力大约有七八万人左右。随着与东魏之间的不断战争,西魏军队的补充日渐困难。由于居住于关陇的鲜卑人很少,宇

  • 中国古代之北朝的军队编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朝

    北朝军队的基本编制是军、幢、队、什、伍。军是北朝军队基层编制的最高一级,军设军主、军副各一人,统率全军。一军所统兵数,没有明确记载。北魏建国之初,曾设置军府,每军配兵5000人,但这似非北魏常制。从一些散见史料看,北魏一军的正常编制,大约为千人左右,当时有所谓“千人军将”的称

  • 中国古代之北朝军队的兵种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古代

    北朝军队的兵种主要是骑、步二种,而其中又以骑兵为主。北魏前期,由拓跋部部落成员组成的军队,全是擅长骑射的骑兵。由于游牧民族的特点,早在北魏建国之前,拓跋部已有“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军队主要都是骑兵。孝文帝改制后,汉人开始正式负担兵役,又由

  • 太平天国为何要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天国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反清第一人”的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发动推翻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后,率领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粉碎清军的围追堵截,于1853年3月19日打到南京,击溃清军,冲进南京城,直扑两江总督衙门,杀死了两江总督陆建瀛,占领了南京。洪秀全乘坐黄轿进入南京城时,受到南京市民的热烈欢

  •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谁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内容图条约签订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与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英国仗着自己船坚炮利,发动侵略,而清政府昏庸无能,许多官员胆小怕事,最终

  • 隆兴北伐简介 隆兴北伐的结果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简介隆兴北伐是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开始的南宋北伐大金的战争,因为发生在隆兴年间所以称为隆兴北伐,隆兴北伐一开始的时候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由于带兵的将领之间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演变成为在战场之上的意气用事,使得隆兴北伐的形势大变,从此之后开始战败,最终不得不与大金和议。下面做一下隆兴北伐简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掠夺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当时的

  • 祖逖是如何北伐的?当时东晋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祖逖

    说起祖逖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他是我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为东晋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他的一生当中,做过的最著名的两件事,一是收复了河南,二则是北伐了。当时祖逖北伐时得到了各地人民的相应。随着祖逖的实力不断扩大,东晋开始对他非常的忌惮了,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