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祖逖是如何北伐的?当时东晋的态度是怎样的?

祖逖是如何北伐的?当时东晋的态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4/1/26 4:24:05

说起祖逖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他是我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为东晋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他的一生当中,做过的最著名的两件事,一是收复了河南,二则是北伐了。当时祖逖北伐时得到了各地人民的相应。随着祖逖的实力不断扩大,东晋开始对他非常的忌惮了,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流民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308年,匈奴贵族刘渊利用各族人民,对西晋统治的不满情绪,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县)称帝,打起反晋的旗号兴兵南下,311年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邺在豫州刺史阎鼎等官僚的拥戴下,于313年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

时仅三年,刘渊侄子刘曜领兵攻占长安,虏杀晋愍帝,西晋灭亡。317年,镇守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王导、王敦等南北土族的支持下,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是为晋元帝

这时,北中国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十六国所统治,广大人民在分裂割据、烽烟四起、饥寒交迫的困境下呻吟。东晋北伐名将祖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土雅,今河北涞水县人。

祖逖出身于世族地主家庭,世代为千石吏。父亲祖武,官至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期放荡少学,但轻财好义,豁达大度,慷慨而有节,经常散谷帛,周济穷苦乡亲,不同于一般的纨绔子弟。

当时,祖逖目睹西晋统治的腐朽,造成北方大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产生了济世救国的思想。289年,二十四岁的祖逖与好友刘琨同任司州主簿时,共被同寝,纵谈世事,预感到“四海沸腾,豪杰并起”的乱局将会出现,因而悅心忡忡,夜不能寐。

青年时代的祖逖,之所以如此发愤健身习武,是因为他早就立下了济世报国的伟大抱负。311年,当刘渊军攻陷洛阳、京师大乱之际,北方人民潮水似地,涌向江南避乱。

这时,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向淮泗地区奔逃。在南逃途中,祖逖“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服粮食与众共之。”因此,得到大家的爱戴,被推为“行主”。他们辗转流徙,来到长江南岸的江苏镇江市。当时,镇守建康的司马睿,任他为徐州刺史,又征为军咨祭酒。

祖逖逃奔江南,既非避乱以求荀安,也非谋取官职。而是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因此,祖逖不愿居官坐享清福,不久就渡江至建业,面见司马睿。

然而,当时司马睿正忙于从事拓定江南,无心北伐,对祖逖的一腔热忱,采取敷衍态度。于是,在313年,只给祖逖加上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头衔,配给一千人的粮谷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准备北伐。祖逖相信北伐的事业是正义的,定能得到北方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于是,祖逖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从和自己一起南下的乡党中,挑选一百多家组成部曲,毅然于313年秋渡江北上。当航船行至,长江中流时,祖逖心情激荡,辞色壮烈,部众无不感慨激奋。

祖逖渡江后,屯于淮阴立训练队,经三年的准备,很快就练即着手招募土客,治兵器伍,遂于316年出师北伐。成当时,北方形势极为复杂。祖逖一直休养生息,等待北伐的最佳时间。320年,匈奴贵族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发生冲突,互相火并,这给祖逖提供了一个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机会。

这时,他及时捕捉战机,率军夺取浚仪(今开封)的东台。不久,又迫使石勒部将桃豹弃浚仪,退据东燕(今河南延津县)。祖逖为扩大战果,一面派偏师挺进封丘,自已则率主力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

祖逖以雍丘为据点,频频出兵邀击石勒军,共歼石勒军五万余人。自此,石军闻祖逖而丧胆,到321年,“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回正当祖逖率领军队准备“推锋越河,扫清冀朔”,解民倒悬,完成统一大业之际,司马睿却心怀疑惧,怕祖逖功高过主,不好驾驭,因此对北伐事业不但不给以支持。

反而派南方豪族戴渊为征西将军,总领北方六州军事,以约束和肘制祖逖。此时,祖逖又闻南方朝中大臣,王敦和刘隗等相互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并觊觎帝位,预料将有爆发内乱之危。

这更使祖逖“内怀忧愤”,疾北伐大功毁于一旦,以致“感激病发”,一卧不起。321年的一个秋夜,驻守在雍丘的祖逖,仰望北方天际的星空,想到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凄然长叹,遗恨而死,时年五十六岁。

豫州人民得知祖逖病逝的消息,莫不痛哭流涕,纷纷集资出力,为祖逖兴建祠堂。祖逖领导的北伐虽半途而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却沉重打击了刘渊和石等妄图南侵的气焰,使东晋政权得到暂时的稳定。

特别是他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反抗民族压追而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标签: 祖逖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北伐背景 朱元璋北伐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北伐背景朱元璋北伐背景是在清除漠北蒙元残余势力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发起的八次军事行动,共历时二十六年之久,终于将蒙元势力彻底从中原境内铲除,使其不再有卷土重来的威胁。朱元璋北伐背景明朝建立后,对元朝的打击是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元朝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鞭长莫及,元朝旧部只得在草原一带活动,

  • 朱棣北伐背景 朱棣北伐战果 朱棣北伐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

    朱棣北伐背景其实朱棣北伐背景非常复杂,有元朝和蒙古族的矛盾,也有明朝刚刚建立时期朝中党派之争的矛盾,所以后代历史学家一直对于朱棣北伐背景这个话题讨论不休,认为朱棣北伐背景其实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公元1409年的时候,朱棣曾经派遣使者出使鞑靼,然而这个使者被杀死了。朱棣画像在中国古代一

  • 王莽篡汉的经过 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皇帝,也可以称为建兴帝或者新帝,在位时间是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算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王莽篡权说的主要就是在西汉末年时期,王莽运用计谋夺得西汉时期的政权的历史事件。王莽篡汉的经过王莽的姑姑是汉成帝的皇后王君如,他作为汉朝皇室的外戚,做人诚恳有礼,做事情认真严谨,又

  •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内容图条约签订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与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英国仗着自己船坚炮利,发动侵略,而清政府昏庸无能,许多官员胆小怕事,最终

  • 西汉的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汉

    西汉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体系,分别为丞相率领的外朝官、大将军率领的内朝官、以及处理皇帝与皇族私人事务的宫廷官。外朝官西汉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设九卿、列卿等。丞相:秩万石,月俸六万钱,率以列侯出任。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公孙宏为丞相,因其无爵,封为平津侯。

  •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九品中正制

    自漢代創立察舉制度以後﹐對於人才甄拔﹐己粗具規模。但察舉重在考察﹐而德行難有客觀準則﹐弊端由是而生。其後曹操用人﹐不擇品格亦只是一時之計﹐非長久之策;加上天下大亂﹐一切制度完全廢棄﹐鄉舉里選亦無從進行。魏文帝黃初元年﹐尚書陳群乃建議改行「九品中正制」﹐以代替兩漢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的背景考九品中正制

  • 蒙古察合台汗国是如何分裂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在元末分裂为东西部分,其西部发展为明代称雄西亚的帖木儿帝国;其东部,则发展为察合台后裔所控制的各“地面”。至于东西分裂的时间,法国学者所著《草原帝国》一书中含糊其辞,我国一般世界史教科书中则说是在也先不花汗死后,近年出版的《新疆简史》实际上也是持这种看法,不过把也先

  • 大理国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常备军有两万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理国

    南诏军队分为常备军、乡兵和夷卒三种类型,常备军数量不大,是南诏武装力量的核心。乡兵则是一种亦兵亦农的武装力量,以村邑为单位,按军事编制起来,平时从事农耕,农隙进行训练,战时负担兵役。夷卒是指从被征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征调而来的士兵。一般认为,南诏常备军的数量在三万左右,而乡兵与夷卒则可调动一、二十万。

  • 西周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1046-BC776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周

    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曾有“五服”、“五等”的说法。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

  • 西周的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1046-BC776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

    西周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制度,是因袭夏、商,经武王、周公、成王和康王几代建立起来的。《尚书·立政》载有不少周初官名,可以使我们了解西周如何设置官吏。近年来出土的大量周代铜器铭文中记载的周代职官,也可以与文献记载相补充。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在西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