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期壬寅宫变简介 壬寅宫变的背景

明朝中期壬寅宫变简介 壬寅宫变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4/1/15 20:00:42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

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大约北京城种不得这江南之物,故世宗没有想到用蕉叶来替代盛露的玉盘吧!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史家们对宫女弑君发生的原因,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观点一

嘉靖皇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酷虐宫女所致。

依据: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有此话:“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

背景:朱厚熜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以求长生不老,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大约北京城种不得这江南之物,故世宗没有想到用蕉叶来替代盛露的玉盘吧!

推理:没有资料记载事发前宫女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据此推测,这件事很可能是朱厚熜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所致。宫女自知此灾难早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拼死一搏。

观点二

宁嫔氏首谋发动宫变

依据:圣旨、口供、一般宫闱斗争的逻辑。

背景:朱厚熜自嘉靖元年大婚后,身体虚弱,经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朱厚熜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朱厚熜并没晋封她。

推理: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朱厚熜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

评析: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争宠冒如此大的风险,没必要;十几位宫女为给主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而且态度一致,也不大可能。

观点三

世宗任意残害宫女引宫女怨恨

依据:历史资料记载嘉靖帝性格残暴,喜怒无常,任意对待臣下和后宫(从皇后到宫女)。

背景:据朝鲜史书载,朱厚熜虽然贪色,但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

推理:非人的待遇使宫女们担惊受怕,蓄谋拼死斗争。

观点四

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依据:“大礼仪”之争,宫变发生时间,牵涉一妃一嫔。

背景:明武宗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他临终时告诉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朝臣商议,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迎立,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论辈分,世宗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朱厚熜却想尊兴献王为皇考,并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朱厚熜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议”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推理:“大礼议”之争刚以朱厚熜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因此推断,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朱厚熜。

标签: 壬寅宫变

更多文章

  • 扬州十日简介 扬州十日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

  •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何要废掉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却被朱元璋废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宰相的权力被描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明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那么,在明代以前,宰相制为何一直存在着呢?原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上,是不断扩大中央的权力,在中央政权内部,是不断强化皇

  •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厂

    东厂是明代的特务机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炆余党,缉查谋反、大逆及所谓“奸党”,同时,也用来对付政治上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东厂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

  • 三国时期交州历史介绍 交州管辖区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交州

    说到“交州”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家所感觉到的那种十分重视的感觉,感觉这个地方好像真的不受重视了,那么交州在三国时期就真的不受重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题目说的不对。三国时代,交州一直是各路诸侯试图染指的肥肉,最后孙权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几番

  • 隋朝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 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大运河

    说到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其实还真的是争议很大的,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大运河好像开凿的是好事,开凿的也不是好事,但是到底是不是好事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定论,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吧,还有就是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揭秘,感兴趣的别错过!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隋唐运河分大体上五

  • 唐朝贞观之治简介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

  •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简介,甘露之变背景、经过、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

  • 战国其他六国为什么没效仿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有哪些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变法

    其实秦国真正从商鞅变法中获益也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而且实行商鞅变法的代价也非常大,不仅是动了皇室贵族的奶酪,还给百姓打开了一扇通往权贵的大门。所以秦国想要继续推行商鞅变法,还把商鞅给处死了。至于说其他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政策,就看实行的效率和最终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了。不过秦国能够变法成功还是付

  • 太平天国为什么没能推翻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一共经历了14年,也不算短。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为什么太平天国没能推翻清朝政权呢?主要还是因为太平天国自身也出现了很多内部问题,到了后期已经看不到当初团结的样子了。其实很多人对太平天国的平价也是褒贬不一,因为太平天国的起点让人怀疑,而且还遭到了中外势力的共同镇压。那我们究竟

  • 清朝文字狱有哪些例子?清朝文字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字狱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在封建社会中,以清朝为最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的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大的像几十本的专着、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一封信,甚至一字半句的言语,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