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简介 一条鞭法施行的历史意义

明朝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简介 一条鞭法施行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91 更新时间:2024/1/20 11:03:58

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成夏税和秋粮,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时,按户出丁,轮流应役。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记录在鱼鳞图册和黄册上,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展,户丁逃亡,田地隐匿,使得这两个册的记载十分混乱和失真。那些善于隐产瞒丁的富户,和享有优免权的权贵,“地连阡陌,而欺隐无税”,贫苦农民往往产去而税存,弊端百出。统治者在田赋以外加派的贡品,对户丁的任意役使更是数不胜数。这样苛重的剥削和混乱不堪的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迫使农民“甘愿抛荒田产,避役四方”,或者“逃亡山林,转为盗贼”,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国家税源枯竭,人丁短缺。到嘉靖、隆庆年间,可收租赋的田地日渐减少。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的征赋地比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减少近一半,户丁的流亡也相当严重,这对封建政权来说,是个很大的危机。为了稳定统治,减少财政损失,必须重新清查土地、户口,改革赋役制度。地主阶级中一些有作为的官吏,也为此作出许多努力。

公元1539年,应天巡抚欧阳铎和苏州知府仪,提出“以田为母,以户为子”的办法办理赋役。后来相继有人提出“纲银”和“一串铃”的办法。按照《明史·食货志》的说法,纲银就是把民间应役岁费,丁四粮六总征,易知而不繁,就像网之有纲一样。一串铃则是一种伙收分解的办法。这都是一条鞭法的先导。嘉靖末年,经海瑞、庞尚鹏在江南地区大力推行,才逐渐推广开来。公元1581年在明代着名政治家居正主持之下,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通计一个州县的赋役,量地计丁,丁粮全部交官。一年中所需的力役,由官府佥募,付给工食费用。其他杂税土贡等也与税粮合为一条,计亩征银,由官府折办。这就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现在看来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一项重大改革。力役从按户丁签派,改为赋役合一,一律按亩征收银两,户丁只要出钱就可以免除力役。这无异于从实际上取消了力役,从而削弱了人身依附的关系,开始有了一定限度的人身自由,有利于商人、农民、雇工的谋生活动。由于银两可以用来代替实物,缴纳赋税,这就改变了征收实物税的旧制,扩大了银两的流通范围。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刺激的作用。同时,在一条鞭法实行的初期,把一切苛捐杂税归并成一种,简化了征收的手续,减少了官吏从中舞弊的机会,改变了某些赋役不均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所以一条鞭法的实施,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标签: 张居正一条鞭法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壬寅宫变简介 壬寅宫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

  • 扬州十日简介 扬州十日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

  •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何要废掉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却被朱元璋废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宰相的权力被描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明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那么,在明代以前,宰相制为何一直存在着呢?原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上,是不断扩大中央的权力,在中央政权内部,是不断强化皇

  •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厂

    东厂是明代的特务机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炆余党,缉查谋反、大逆及所谓“奸党”,同时,也用来对付政治上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东厂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

  • 三国时期交州历史介绍 交州管辖区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交州

    说到“交州”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家所感觉到的那种十分重视的感觉,感觉这个地方好像真的不受重视了,那么交州在三国时期就真的不受重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题目说的不对。三国时代,交州一直是各路诸侯试图染指的肥肉,最后孙权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几番

  • 隋朝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 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大运河

    说到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其实还真的是争议很大的,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大运河好像开凿的是好事,开凿的也不是好事,但是到底是不是好事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定论,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吧,还有就是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揭秘,感兴趣的别错过!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隋唐运河分大体上五

  • 唐朝贞观之治简介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

  •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简介,甘露之变背景、经过、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

  • 战国其他六国为什么没效仿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有哪些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变法

    其实秦国真正从商鞅变法中获益也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而且实行商鞅变法的代价也非常大,不仅是动了皇室贵族的奶酪,还给百姓打开了一扇通往权贵的大门。所以秦国想要继续推行商鞅变法,还把商鞅给处死了。至于说其他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政策,就看实行的效率和最终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了。不过秦国能够变法成功还是付

  • 太平天国为什么没能推翻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一共经历了14年,也不算短。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为什么太平天国没能推翻清朝政权呢?主要还是因为太平天国自身也出现了很多内部问题,到了后期已经看不到当初团结的样子了。其实很多人对太平天国的平价也是褒贬不一,因为太平天国的起点让人怀疑,而且还遭到了中外势力的共同镇压。那我们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