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3/12/19 23:42:29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他人了。以后的孝庄帝、废帝、孝静帝等,都走马灯似的,不过是权臣手中的傀儡。

永熙三年(五三二),北魏结束,离孝文帝迁都洛阳还不到四十年。魏孝文帝迁都,原想以正统的中原王朝自居,统一南方,建立大一统的北魏大帝国。何曾想到两代之后,国势就衰微破败,他那迁都以建宏图大业的构想,也随之成了泡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寿终正寝?

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鲜卑自拓跋圭以来,一直是个坚强的好战的武装集团,不管它的内部有多少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对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治军事集团时,总是表现出很强的向心力。道武帝、太武帝,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主要就是依靠本民族武装集团的军事能量。

但迁都洛阳,却在鲜卑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就是迁都涉及了整个鲜卑民族的利益,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孝文帝也深知此举会遭到鲜卑族的普遍反对,不敢公然提出迁都主张,遂玩了一个把戏,于太和十七年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声称南征。当时秋雨不断,道路泥泞,长途跋涉使将士劳累不堪。至洛阳后孝文帝还要南进,群臣跪在马前进谏,孝文帝趁机要挟他们说若不南征,就得迁都,结果是“旧人恋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种让鲜卑大多数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作法受到了很多鲜卑人的抵制和反对。例如贵族元老重臣拓跋丕,就因对迁洛意见不同而被降职。太子恂不乐意迁都,太和二十年八月趁留守洛阳之机,与亲信密谋逃回平城。事发,孝文帝囚禁太子,不久又废掉了他,后来又将他毒死。不仅当时反对迁洛的鲜卑贵族很多,即使在魏宣武帝元洛执政后,鲜卑贵族仍不愿居洛阳,想回平城,这股力量十分强大,连宣武帝都几乎顶不住压力。

迁都还激化了全社会的矛盾。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耗费民力国力,加剧人民的负担。孝文帝早就羡慕汉魏宫城的豪华奢侈,迁都后,就立即?手重建洛阳。史载:北魏洛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城中有十万九千余户,城的四面共开十三个门,全依魏晋旧名。城南有四通市,是一个国际贸易市场。由于北魏统治者提倡佛教,洛阳佛寺也是鳞次栉比,有一千多所,据《魏书》的记载,当时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而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

一次徭役,就“发五万人”,役期本文发布于四十天,可见工程量的巨大。正因为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怨愤,迁都之后孝文帝在世时,就不断发生起义暴动。宣武帝、孝明帝时,此类事件就更多。公元四九四年,幽州人王惠定聚兵起事,自称明法皇帝。后来刘僧绍聚众起事,也自称明法王。起义者提出“明法”作号召,可见民众深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无法无天。

迁都还促使北魏统治集团腐化堕落,重走西晋司马氏集团的老路,无可挽回地腐败下去。北魏初期的皇帝,政治上主要师法西汉文景之治,道武帝甚至用镇压手段对付奢侈腐化而又屡教不改的王公贵族。但迁都之后,这种清虚寡欲、与民休息的政治指导思想就被破坏了。西晋发生过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而迁都之后的北魏出现了元琛与元雍争豪的丑闻。北魏迁都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一方面是本性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的污染。迁都为他们提供了贪污腐化、奢侈放荡的参照,这个参照就是西晋司马氏集团。河间王元琛造文柏堂,形如皇宫,家有玉瓷的井,金造的水罐,用五色金丝织成井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养马以银为槽,以金为锁环。

迁都之后北魏统治集团腐化的始作俑者正是孝文帝。不错,孝文帝曾有过严惩贪污的历史,但迁都之后,他就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苛政由此而始。如果说修建洛阳城的一些公共设施有必要的话,那么他重修魏晋时的台榭观阁并增添设施,则纯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上行下效,百官也就跟风。他的儿子宣武帝,更是宠任奸佞,朝政大坏而一发不可收拾。北魏统治集团的腐化,孝文帝难辞其咎。

孝文帝迁洛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也是错误的,他采用历代专制帝王惯用的刚性决策,不让智囊臣僚论证,个人独裁而又不允许批评,用残酷的镇压对付批评者,以及造成既成事实后胁迫众人就范,都是决策的大忌。

标签: 北魏

更多文章

  • 南北朝历史上的仇池政权介绍 仇池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仇池

    仇池是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入的定居地,他的后人在晋朝及南北朝时期在那里建立了氐族政权。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1]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

  • 南北朝时期慕容家族建立的四个燕国:前燕 后燕 南燕 北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南北朝时期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

  • 南北朝历史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介绍 南北朝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

  • 南北朝时期北疆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的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柔然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

  • 杯酒释兵权造成了什么影响 杯酒释兵权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发生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3年)的开封皇宫,宋太祖以宴请之名,威胁利诱石守信等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事件,后世将它演变成为一个成语,寓意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当然,杯酒释兵权也给北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杯酒释兵权造成了什么影响军事体制改革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第二,内外

  • 杯酒释兵权参与武将 杯酒释兵权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种和平解决高级将领拥兵自重的方式,被视为宽和典范,最终双方各取所需,和平解决。当然,后世有人认为杯酒释兵权并不存在,只是时人杜撰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杯酒释兵权参与武将杯酒释兵权将领名单里有五位高级将领,分别是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

  •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割据 军阀的出现可以分为几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阀割据

    民国时期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军阀割据,导致的结果就是混乱的局面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心惶惶,百姓生活痛苦难堪,那么,为何在这个历史时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军阀割据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重要和鲜明的特征,而且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不时发生战争,混乱的局面对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在混战集中的区域

  • 曹丕篡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世人对曹丕篡汉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

    曹丕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发生于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自称魏文帝,建立魏国,东汉从此灭亡,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那么,曹丕篡汉带来了什么影响?世人又是如何评价他的?曹丕篡汉造成了什么影响曹魏禅代的成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三国到赵

  • 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 如果曹丕不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丕

    曹丕篡汉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曹操一统北方,雄踞一方,实际上掌握了实权。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魏王和丞相之位,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那就是胁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历时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由此灭亡。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皇权旁落东汉末年,汉朝皇权衰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金国历史:金世宗完颜雍继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东京称帝,最后导致了完颜亮的灭亡,也算是报了当年的夺妻之恨。但是如今大权在握的金世宗完颜雍,他的内心却一点儿也不轻松,这是为什么呢?究竟还有怎样严重的危机在等待着他呢?金世宗一登基就面临什么局面呢?国内,东北契丹起义。契丹人在辽灭亡之后,一开始组织保存得很完整,特别是在东北的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