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杯酒释兵权参与武将 杯酒释兵权是真的吗

杯酒释兵权参与武将 杯酒释兵权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99 更新时间:2024/2/2 12:27:16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种和平解决高级将领拥兵自重的方式,被视为宽和典范,最终双方各取所需,和平解决。当然,后世有人认为杯酒释兵权并不存在,只是时人杜撰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

杯酒释兵权参与武将

杯酒释兵权将领名单里有五位高级将领,分别是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

杯酒释兵权是真的吗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历来的史学家大都深信不疑,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也有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件事下了这样的评价:故事性强、子虚乌有。

首先,《谈录》只讲罢石守信、王审琦二人的兵权,并无设宴请客这一情节。而《笔录》记载罢去兵权的宿将,除了石守信、王审琦外,还有其他几位将领,并增添了太祖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情节。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上都出于此。《纪闻》则称石守信、王审琦等皆被罢军权,以散官就第,而又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明显不可能,距离当事人的时代愈远,记载却愈详细,就愈是不可信。

其次,三书都说此事与赵普有关,但说法却不一致。据《谈录》一书所记载,罢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是宋太祖听了赵普一次谈话之后就决定的。但若根据《笔录》所载,此事则是太祖在赵普多次苦谏之下才“不得已”而罢去他们的兵权。但若根据《纪闻》所记载却是太祖、赵普两人共同谋划的结果,如此矛盾的说法怎么没能成为史实,盖棺定论呢。

第三,上述三种史料,对石、王被削去兵权后的出路,说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只说“不令石、王主兵”,有的说他们“寻各归镇”,有的则说他们“皆以散官就第”。

第四,关于“释兵权”的内容史学界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指罢石守信等四人典禁军,有的则认为主要是为了削弱藩镇势力。

另外,“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件大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却未见一字。元末,史学家根据《太祖实录》与《三朝国史》编撰而成的《宋史·太祖记》对此事也不着点墨,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小。

标签: 杯酒释兵权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割据 军阀的出现可以分为几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阀割据

    民国时期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军阀割据,导致的结果就是混乱的局面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心惶惶,百姓生活痛苦难堪,那么,为何在这个历史时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军阀割据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重要和鲜明的特征,而且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不时发生战争,混乱的局面对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在混战集中的区域

  • 曹丕篡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世人对曹丕篡汉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

    曹丕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发生于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自称魏文帝,建立魏国,东汉从此灭亡,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那么,曹丕篡汉带来了什么影响?世人又是如何评价他的?曹丕篡汉造成了什么影响曹魏禅代的成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三国到赵

  • 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 如果曹丕不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丕

    曹丕篡汉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曹操一统北方,雄踞一方,实际上掌握了实权。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魏王和丞相之位,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那就是胁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历时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由此灭亡。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皇权旁落东汉末年,汉朝皇权衰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金国历史:金世宗完颜雍继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东京称帝,最后导致了完颜亮的灭亡,也算是报了当年的夺妻之恨。但是如今大权在握的金世宗完颜雍,他的内心却一点儿也不轻松,这是为什么呢?究竟还有怎样严重的危机在等待着他呢?金世宗一登基就面临什么局面呢?国内,东北契丹起义。契丹人在辽灭亡之后,一开始组织保存得很完整,特别是在东北的契丹人,

  • 辽国历史介绍:契丹族起源到辽国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辽国

    辽国简介辽国(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国政权的创始人,辽国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

  •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

    一代枭雄曹操,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凭借对权谋与智慧的妙用,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拔地而起。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依靠如此优势,枭雄奋起,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图霸业,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曾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rdq

  • 清朝的花翎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

  • 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介绍 明朝属国索伦汗国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索伦汗国

    索伦汗国,明朝属国,在今黑龙江上游地区存在过。“索伦”名称由来,盖与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名有缘。东夏(又名东真)国族黄旗人(onki、honki,为ewenki变读音),将“东夏”、“东真”训读为sologusal、solog

  • 清朝西北边陲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准噶尔汗国

    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这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朝称翰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清末明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1634年,准噶尔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制度 九品中正制创立背景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由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做法未废,但主要的选官制度却是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曾提出“惟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丕称帝后,于公元220年采用属下陈群的建议,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是将察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