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 如果曹丕不篡汉

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 如果曹丕不篡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51 更新时间:2024/1/29 10:48:33

曹丕篡汉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曹操一统北方,雄踞一方,实际上掌握了实权。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魏王和丞相之位,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那就是胁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历时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由此灭亡。

曹丕篡汉的背景原因

皇权旁落

东汉末年,汉朝皇权衰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

曹丕继位后与曹操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曹操对于汉朝,对于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自己打着兴复汉朝的旗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当然要顾及到自己言行的影响。而曹丕不同,曹丕的权力是建立在父亲的基础上,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只忠于魏王(曹操和曹丕),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没有哪位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汉献帝已无人可靠,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最后的虽然凄惨但至少比较安稳的归宿。

五德学说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王朝的兴衰、更迭。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自于民间流传甚广的阴阳五行说,所谓的“五行”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由于汉为火德,按照五德相生说,火生土,故代汉者必为土德。东汉末年,汉朝统治已经十分腐朽,无论是农民起义,抑或是诸侯中的野心家,都打出土德的招牌。

到了三国鼎立的时候,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是“黄初”,东吴孙权的年号是“黄龙”,都表示自己是土德,可以代汉称帝。唯独蜀汉先主刘备的年号为“章武”,表明刘备继承了大汉的皇统,是秉承了火德,而绝不肯尚黄,用土德。

曹丕发动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一起演了一场戏。先是曹丕的臣子劝进,臣子讲述了很多理由,说曹丕如何如何,可以称帝,汉朝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后是大臣们纷纷去聒噪汉献帝,威逼利诱,汉献帝无奈,只能颁布诏命,表示自己恳求禅位与曹丕。于是曹丕顺理成章的改汉为魏。

除了使用五德终始说的理论之外,曹丕还制造了大量的谶纬。所谓的谶纬就是一种预言,它可以预告将来会发生的事,而且这种预言相当准确,可以称得上是料事如神。

如果曹丕不篡汉

历史是有规律,也是有偶然的,曹丕篡汉可以说是他个人性格所决定的必然事件,而对于历史是个偶然事件。不能用晋朝比汉朝弱来说明曹丕是错的。

标签: 曹丕

更多文章

  • 金国历史:金世宗完颜雍继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东京称帝,最后导致了完颜亮的灭亡,也算是报了当年的夺妻之恨。但是如今大权在握的金世宗完颜雍,他的内心却一点儿也不轻松,这是为什么呢?究竟还有怎样严重的危机在等待着他呢?金世宗一登基就面临什么局面呢?国内,东北契丹起义。契丹人在辽灭亡之后,一开始组织保存得很完整,特别是在东北的契丹人,

  • 辽国历史介绍:契丹族起源到辽国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辽国

    辽国简介辽国(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国政权的创始人,辽国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

  •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

    一代枭雄曹操,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凭借对权谋与智慧的妙用,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拔地而起。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依靠如此优势,枭雄奋起,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图霸业,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曾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rdq

  • 清朝的花翎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

  • 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介绍 明朝属国索伦汗国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索伦汗国

    索伦汗国,明朝属国,在今黑龙江上游地区存在过。“索伦”名称由来,盖与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名有缘。东夏(又名东真)国族黄旗人(onki、honki,为ewenki变读音),将“东夏”、“东真”训读为sologusal、solog

  • 清朝西北边陲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准噶尔汗国

    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这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朝称翰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清末明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1634年,准噶尔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制度 九品中正制创立背景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由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做法未废,但主要的选官制度却是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曾提出“惟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丕称帝后,于公元220年采用属下陈群的建议,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是将察举的

  • 西晋轻易统一中国:魏蜀吴均无强势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晋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

  • 白痴晋惠帝稳坐皇位10年谜:丑皇后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这几乎是公论。不同的是,有人“为尊者讳”,比如卫瓘,只说“此座可惜(白白糟蹋了这天下头一把交椅啊)”;还有人只说事实,光是“何不食肉糜”、“此(蛤蟆)鸣者,为官乎?为私乎”,这两个经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