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4/1/7 12:56:15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多半只是经济上的封赏,诸侯对自己封地既无管辖权,又无保护能力,甚至“虚封”而无地。不过这里也有个例外,唐代的藩镇制度就是中国不那么封建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封土建国格局的又一次上演。

提到藩镇,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安史之乱。诚然,安禄山以一介少数民族将领的身份,能顷刻间几乎推翻繁盛到极点的唐王朝,肯定不纯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或者其与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恩怨纠葛,而更在于历史原因藩镇制度是唐帝国巩固边防、外拓张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我们说唐朝“设立”了藩镇制度,那么“藩镇”这玩艺在当时就是个新事物咯?非也,它的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首先,“藩”字的本义是住宅周围的篱笆,其设置的目的在于保护主人的土地财产安全;“镇”的本义是压东西的重物,其存在的意义是保障所压之物的坚固稳定。从王国的层面上说,“藩”就是天子领地的边疆,“镇”就是军事力量的统治,这正是周王朝封土建国的实质。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周朝里真正的周国,即天子的领地“王畿”,只是陕西中部“邦畿千里”的一片土地,还不如今天的一个省。周朝之所以疆域广大,号称“普天之下”,是因为把各路诸侯的领地都算成了“王土”,因为他们占有这些土地的合法性来自于王室的册封。

但这些大小王爷对封地几乎享有绝对的统治权:一则世袭罔替,并可以自行向下再分封;二则完全掌握了领地的军政大权,自行管理和使用赋税与徭役。可以说,封国算不算周朝的实际领土,完全取决于当地诸侯是否信守对天子的承诺要么作为附庸拱卫王畿,要么藩而不镇叛周自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两位王子本来从周武王那里受领封地,作为“三监”之二防卫殷商后裔,保护王室的安全、保障王朝的统治。然而幼小的周成王继位后,这两位王叔趁着政局不稳联合殷人发动叛变,最后被另一位王叔周公旦镇压。

为了巩固侄子的天下,周公吸取先前的教训,不再轻信其异姓贵族(周王朝自身也是以“藩镇”诸侯的身份推翻商朝的),先后建置七十一块领地,分封给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让他们作为篱笆给周王室看家护院。

说回唐朝,藩镇制度的设置在形式上并非封土建国,但随着中央政府授予地方的权力逐渐膨胀,藩镇也接近周朝分封诸侯的实际情况了。玄宗治下,唐帝国积极地开疆拓土,相邻的几大民族势力又欲侵吞汉地,所以边疆的军事压力极大,需要当地将领掌握更高的自主权,

以便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和动乱,不必请示中央政府。对于皇帝而言,巩固边疆更多的是为了王朝腹地的安全,但也不能给内地制造太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干脆把军政大权都交给地方官员,让其尽量自给自足。所谓“节度使”,即“持双节(军、政两种授权)调度”之义。

最开始,节度使作为一任地方官员,权力再大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算不得分封诸侯。但是很快,随着安史之乱一爆发,皇帝就管不住这些封疆大吏了。

为了平叛,唐廷设置了更多藩镇,他们在战后成为军阀,各自组建幕府割据一方,跟朝廷讨价还价,甚至出现节度使私自世袭的现象。藩镇名义上附庸天子,实质上作为外姓甚至少数民族领主的势力,其独立性可比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时期的诸侯封国。

标签: 节度使

更多文章

  • 大理国为何有十位国王出家?大理皇帝出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和中原王朝并存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主要位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国都在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以西地区)。大理国大概存在于五代十国到南宋后期这段时间,历时300多年。大理古城我们了解大理国可能更多源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因为在

  • 预备立宪的意义 如何评价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是有着重要背景原因的,其实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改革。清政府希望借此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企图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瓦解革命,但最终这场预备立宪破产了。那么,预备立宪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意义仍然重大

  • 预备立宪主要人物 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迫于革命党人压力不得不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推出一系列措施,主要在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地方自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不过,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只是在维护皇权,并没有真正做到君主立宪,导致预备立宪最终失败。预备立宪主要人物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rdq

  •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预备立宪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经过长期的准备,通过组织大臣考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谘议局、成立内阁等措施,但这些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拖延时间而采取的措施,最终预备立宪走向破产。那么,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为了应付眼前危机,

  • 胶奥租界条约具体内容_胶奥租界条约怎么签订的_胶奥租界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胶奥租界条约

    德国虽然在甲午战后取得了借款权,并且在天津和汉口两地取得了租界地,但是,它还没有满足。它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取得一个稳固的据点。为此,它曾向清政府多次交涉,都没有获得成功。1896年8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蒂尔匹茨在中国的沿海进行考察,他得出结论,认为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最宜于建立海军基地

  • 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_马关条约怎么签订的_马关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关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施向外“开疆拓土”的政策,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

  • 沙丘之变造成了什么影响 沙丘之变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沙丘之变又叫沙丘之谋,指的是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害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的历史事件。沙丘之变后,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杀光了兄弟姐妹,而民间反抗他暴政的起义活动也此起彼伏,短命的秦王朝走向灭亡。沙丘之变造成了什么影响胡亥登基后,见不得人的阴谋和突如其来的权力共同催生出强烈的不安全感,

  • 沙丘之变的原因 沙丘之变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沙丘之变

    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暴毙沙丘,宦官赵高胁迫宰相李斯发起政变,篡改遗诏,迫使公子扶苏自尽,改立公子胡亥为秦二世,史称此次事件为“沙丘之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原因如何?它是真是假?沙丘之变的原因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

  • 王小波李顺为什么起义_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小波,李顺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

  • 宋代丧葬制度是怎么样的_揭秘宋代丧葬制度_宋代丧葬制度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丧葬制度

    宋代丧葬中的礼制和等级区别已渐渐减弱,日益世俗化的风气使人们更强调当下的生活,而对明显属于“身后事”的厚葬渐渐失去兴致,厚葬之风逐渐消失,政府也三令五申禁止厚葬。宋代“丧葬令”规定棺内不得放置金玉珠宝,也不能用石板来构建墓室和棺槨。各级官吏的墓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