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文字的来历和影响

蒙古文字的来历和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12 更新时间:2024/1/2 18:16:34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发展民族文化,保存蒙、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蒙古畏兀字创制于成吉思□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源于粟特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创始于8世纪。原为自右左横写,后改为自左向右竖写。共有字母二十个左右,各时期有所增损。蒙古畏兀字以畏兀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亦自左向右竖写。自1206年以来,逐渐在蒙古族中行用。蒙元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并曾用以译写《孝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汉文典籍。现存蒙古畏兀字文献,最早者为苏联列宁格勒所存1225年移相哥刻石(或称成吉思□石)文字五行。

中国所藏1240年紫微宫碑蒙古畏兀字三行(《元代白话碑集录》)也是较早的一种。元朝建国以后,刊有蒙古畏兀字的碑石,现有多种留存在中国各地。北京故宫图书馆藏有元代刊刻的蒙古畏兀字与汉字对译的《孝经》,是罕见的古籍。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间行用。

八思巴蒙古字元世祖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吐蕃萨斯迦□嘛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至元八年规定:“今后不得将蒙古字道作新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这种蒙古字系依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藏文字母来源于梵文字母,横行拼写。八思巴制蒙古字,改为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当是参照了蒙古畏兀字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

八思巴蒙古字共有字母四十多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现存八思巴蒙古字文献,主要是保留在中国各地的碑石和历代收藏的拓本,以及官印、钱钞等文物上。广东南华寺保存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圣旨原件,是现存元代八思巴蒙古字的珍贵文献。《事林广记□蒙古字百家姓》和传写本《蒙古字韵》将汉字与拼写汉语的八思巴蒙古字对照,是当时的识字课本。

此外,现在还可见到八思巴蒙古字拼写藏语的佛经残片。至元六年元世祖颁行新字的诏书,曾明确规定,以新制的蒙古字“译写一切文字”,实际上是企图以一种通用字母拼写蒙、汉、藏等各民族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也是制作汉语拼音字的第一次尝试。但由于同时兼顾几个民族的语言,在表示音值和构制字体时都不免存在各种缺陷。

采用汉字方体字形拼写蒙语,以一个方体字拼写一个音缀,致使语词割裂,不易识读,不如蒙古畏兀字以词为单位构字,便于读写。八思巴字百家姓《事林广记》卷五/续集十二下元朝一代,八思巴蒙古字始终作为官方文字行用。元朝亡后,北元也还用以铸造官印。此后,八思巴蒙古字渐不通用。蒙古畏兀字经过改革,沿用至今。

标签: 蒙古

更多文章

  • 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节度使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

  • 大理国为何有十位国王出家?大理皇帝出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和中原王朝并存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主要位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国都在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以西地区)。大理国大概存在于五代十国到南宋后期这段时间,历时300多年。大理古城我们了解大理国可能更多源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因为在

  • 预备立宪的意义 如何评价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是有着重要背景原因的,其实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改革。清政府希望借此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企图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瓦解革命,但最终这场预备立宪破产了。那么,预备立宪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意义仍然重大

  • 预备立宪主要人物 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迫于革命党人压力不得不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推出一系列措施,主要在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地方自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不过,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只是在维护皇权,并没有真正做到君主立宪,导致预备立宪最终失败。预备立宪主要人物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rdq

  •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预备立宪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经过长期的准备,通过组织大臣考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谘议局、成立内阁等措施,但这些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拖延时间而采取的措施,最终预备立宪走向破产。那么,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为了应付眼前危机,

  • 胶奥租界条约具体内容_胶奥租界条约怎么签订的_胶奥租界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胶奥租界条约

    德国虽然在甲午战后取得了借款权,并且在天津和汉口两地取得了租界地,但是,它还没有满足。它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取得一个稳固的据点。为此,它曾向清政府多次交涉,都没有获得成功。1896年8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蒂尔匹茨在中国的沿海进行考察,他得出结论,认为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最宜于建立海军基地

  • 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_马关条约怎么签订的_马关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关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施向外“开疆拓土”的政策,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

  • 沙丘之变造成了什么影响 沙丘之变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沙丘之变又叫沙丘之谋,指的是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害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的历史事件。沙丘之变后,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杀光了兄弟姐妹,而民间反抗他暴政的起义活动也此起彼伏,短命的秦王朝走向灭亡。沙丘之变造成了什么影响胡亥登基后,见不得人的阴谋和突如其来的权力共同催生出强烈的不安全感,

  • 沙丘之变的原因 沙丘之变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沙丘之变

    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暴毙沙丘,宦官赵高胁迫宰相李斯发起政变,篡改遗诏,迫使公子扶苏自尽,改立公子胡亥为秦二世,史称此次事件为“沙丘之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原因如何?它是真是假?沙丘之变的原因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

  • 王小波李顺为什么起义_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小波,李顺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