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介绍 明朝属国索伦汗国兴亡史

消失的王国索伦汗国介绍 明朝属国索伦汗国兴亡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66 更新时间:2024/1/26 1:43:31

索伦汗国,明朝属国,在今黑龙江上游地区存在过。“索伦”名称由来,盖与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名有缘。东夏(又名东真)国族黄旗人(onki、honki,为ewenki变读音),将“东夏”、“东真”训读为sologusal、sologusalni(“东方的人们”)。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yagsi城和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

1、汗国民族

索伦汗国,主要由索伦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布利亚特)族组成,互相联姻,近亲关系,同信:索伦传萨满教。索伦族和鄂伦春族属于通古斯语族,达斡尔和蒙古(布利亚特)族属于蒙古语族。由于长期友好相处,相互吸收了对方语言的语汇和形态,相互学说对方语言,所以能够相互通晓语言,自由交流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

2、历史

1207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拙赤,率蒙古军,经由黑龙江上游上段,东至结雅河源的外兴安岭东端主峰“失黑失惕之地”(失黑失惕今译“斯卡利斯提”),在有关记载中没有提到ewenki人。由此可想而知,索伦人无疑是后来从别的地方移居黑龙江上游流域的,并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索伦汗国。对索伦汗国,以前囿于建州部、后金(满清)御制史书中的记载,叫作索伦部,我们滥用至今。

十六世纪后半期,索伦汗国大汗博贝巴图尔汗(boobeibaaturhaan)在位时,蒙古阿勒坦汗国的势力及其影响推进到了索伦别部南境。其时,博贝巴图尔汗之子、索伦别部小汗,号大皇太极,受命分疆治理索伦别部地区。这种形势,使索伦汗国和阿勒坦汗国之间建立了和亲友好关系。阿勒坦汗的芭尔金(baljin)公主嫁给了索伦别部小汗大皇太极,并携来十一个氏族的百姓,使索伦汗国日益繁荣强大起来。若干年后,大皇太极和芭尔金妃在黑山头以西一百多里的皇台山上建城,城名“皇台”(山因城得名),并将副都迁至皇台。在皇台山脚下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北流入乌力楞古河(ulireng-gu,河口位于新楚鲁海图)。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阿勒坦汗将藏传佛教引入蒙古地区,大皇太极率先皈依,并为阿勒坦汗主持建在和林地方的额尔德尼召的宗教事物,这就是藏传佛教化传入索伦之始。自此,芭尔金妃摄政索伦别部,并由于其所属十一个氏族的horitumet百姓逐渐向西接近依然居住在乌达河流域的豁里秃马惕(即布利亚特)同胞,遂将其摄政治所移至阿金河(a-gu,鄂嫩河口左侧支流)右侧的季节性小河图剌(tura)河地方。

永乐年间,明朝于索伦汗国境内,在贝加尔湖东北的巴尔津河、上安加拉河流域设立了卜剌罕(burhaan)卫,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设立了坚(geen)河卫,额尔古纳河口下方的阿木扎尔河、漠河地方设立了木(mur)河卫,乌里苏河(今写涅威尔河)流域设立了兀里溪山(uliscien)卫,结雅河下游左侧主要支流吉柳伊河流域设立了古里(giliwur)河卫……这些河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均由明朝政府任命,他们也兼任索伦汗国和地方的军政长官。索伦汗国是明朝统一版图内的一个属国。

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yagsi城和王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

3、首都

索伦汗国,首都yagsi城(满语音译-雅克萨,城周一百三十步。yagsi城遗址即今之扎林达---jaalindaa,索伦语,意“古代遗址”“故址”),位于乌苏里河(清初名,今涅威尔河)口左岸的兀里溪(与“乌里苏”一名二译,明:兀里溪山卫或兀里溪卫)山下,南西两临黑龙江,西为圆弧陡岸,索伦语称圆弧形陡岸为yagsi。

4、国家官员的居住地和管理范围

(1)大汗,驻首都yagsi城,直接治理从额尔古纳河口至结雅河口之间的黑龙江上游流域以及包括居住在布列亚河上、中游地方的奇勒尔人在内的广大地区。

(2)小汗,驻副都(第二首都)。副都位于额尔古纳河右侧主要支流根河口的黑山头以北约三十里处的高地上。

(3)别部,辖境包括从额尔古纳河流域至贝加尔湖东北的巴尔古津河、上安加拉河等流域。其南邻是阿禄蒙古诸部,北与雅库特为邻。

5、“索伦”称谓流变

(1)“索伦旗”,是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是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自治旗,原称索伦旗,1958年改为今称)旧称,有人称“东夏县”。县城巴彦托海镇,俗称南屯(南屯镇、丰湾镇),“巴彦托海”是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套”(镇区坐落在伊敏河河湾处)。

(2)索伦,指祖国统一版图内的ewenki,是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索伦、通古斯,从名称的发生来说,都是鄂温克(ewenki)的自称。

(3)索伦,是sologu-ni的变读者solun的译音。sologu-ni,是通古斯语,sologu意为“东方”、“左方”、“上方”,ni意为“人”。sologu-ni(solnu)是“东方人”、“东夷”。“东夷”、东方人之“东”,是指辽河以东的地方。

标签: 索伦汗国

更多文章

  • 清朝西北边陲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准噶尔汗国

    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这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朝称翰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清末明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1634年,准噶尔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制度 九品中正制创立背景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由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做法未废,但主要的选官制度却是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曾提出“惟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丕称帝后,于公元220年采用属下陈群的建议,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是将察举的

  • 西晋轻易统一中国:魏蜀吴均无强势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晋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

  • 白痴晋惠帝稳坐皇位10年谜:丑皇后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这几乎是公论。不同的是,有人“为尊者讳”,比如卫瓘,只说“此座可惜(白白糟蹋了这天下头一把交椅啊)”;还有人只说事实,光是“何不食肉糜”、“此(蛤蟆)鸣者,为官乎?为私乎”,这两个经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

  • 咸平之治是哪个皇帝 如何评价咸平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咸平之治

    咸平年间,宋神宗赵恒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励精图治,启用吕蒙正、曹彬等贤臣,采纳良谏,让北宋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一段时间,加强了北宋的统治和管理。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咸平之治呢?咸平之治是哪个皇帝咸平之治发生于北宋宋真宗咸平年间。如何评价咸平之治咸平年间从战争到和平,创

  • 咸平之治是否夸大其词 咸平之治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咸平之治

    北宋咸平之治发生于宋真宗赵恒统治的咸平年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让北宋出现了相对太平的治世,得到世人赞颂。但也有认为咸平之治存在不足之处,这些对北宋日后影响深远,咸平之治不过是夸大其词?咸平之治是否夸大其词有点夸大的意思,要知道北宋皇帝前几代都是还可以的军队力量强比如和辽,西夏的战争都是互有胜负所以百

  • 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庆历新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庆历新政

    范仲淹庆历新政是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面对北宋内忧外患的情况而发起的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颁布减徭役、废并县等措施。然而最终,庆历新政还是失败了。那么,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它?庆历新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

  •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异同点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庆历新政自1043年到1045年,历时一年四个月,最终由于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而遭抵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被排挤,各项改革措施也被废除,庆历新政宣告破产。虽然庆历新政最终失败了,但却为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拉开了序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1、相同点:(1)背景:为解决北宋

  • 庆历新政原因 庆历新政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新政是宋仁宗时期,为了解决国内积贫积弱、冗官冗员,对外辽和西夏的威胁,而进行的一次改革事件。由范仲淹代表,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进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原因与西夏的两次战役失败是庆历新政的导火线,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对北宋不利的连锁反应,彻底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