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都起义人员下场 宁都起义将领结局

宁都起义人员下场 宁都起义将领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3/12/30 4:36:54

宁都起义的人员们在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这些人员组成著名的红五军团继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冲锋陷阵,但最终在国民党的剿杀下几乎全军覆没。宁都起义中的那些将领也极少有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他们的遭遇当真是可歌可泣。

宁都起义爆发后,起义官兵拘捕了少数反动军官,解除了不赞同起义的25师师部的武装,封闭了国民党的县政府,然后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中央苏区。

起义部队改编为红5军团,季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泽东、朱德肖劲光任红5军团政委。经短期整训,红5军团参加了第4次、第5次反“围剿”战斗,迅速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之一。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5军团经执行断后、掩护任务,打了许多恶仗、硬仗。紧要关头,红5军团指战员往往手持大刀上阵,与敌军短兵相接,杀得敌人血肉横飞,闻风丧胆。红5军团自身的伤亡也很惨重,长征出发时,全军团有1.2万人,到了长征结束时只剩下不足4000人。

令人痛惜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会师后,红5军团(这时已改称红5军)奉命加入西路军西征,在甘肃河西走廊的高台城陷入了马家军的重围。经多日激战,高台城被攻破。红5军团于1937年1月20日全军覆没。

宁都起义的大部分策动者的结局也是悲壮的赵博生和铭五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季振同在长征前夕牺牲;刘振亚在长征途中病逝;董振堂在高台城拼杀到最后一刻,敌军砍下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只有袁血卒历经磨难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建国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

标签: 宁都起义

更多文章

  • 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 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爆发虽然有国民党第26路军和蒋介石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矛盾激化,而国内的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消灭异己的政策,自然引发军队的不满。宁都起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这场起义很成功,也很有历史意义。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宁都起义的爆发与日本侵略

  • 五四运动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五四运动缘何转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政治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是有轨迹可寻的。那么,五四运动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本文的笔者认为,五四运动转向的产生跟它的历史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有了这样一种判断,我们再来看“五四”为什么会中途转向,即何会有所谓

  • 五四运动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五四运动好还是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四运动

    很多人谈五四运动,但根本不知道五四运动中所谓的“五四”究竟是指什么。不知道“五四”是什么,自然也无法知道五四运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而要知道五四运动的好坏不仅仅要知道“五四”是什么,恐怕还要清楚五四运动究竟发生的历史因素或历史条件

  • 五四运动的“新”与“旧”:以康有为、章炳麟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和反儒教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真理了,但实际上当今的史学界对五四运动的这一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深入的探讨。五四运动是“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错误,但倡导这些新文化、新东西的这些人物实际上离不开中国旧传统的影响。五四运动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五四是指民国八年

  • 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 五四运动后传统延续与反传统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四运动

    虽然传统的观点一直宣称五四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实际上,传统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和传统的东西的难舍难分其实可以说是五四运动自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的延续和反传统的较量一直存在。一、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断定,任何一种人类文化

  • 风闻奏事是福是祸? 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闻奏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局混乱,国家割据,政治制度也和汉朝的时候有些不同,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又比汉朝更进一步,颇有些令人闻风丧胆的意味。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南梁、后魏、北齐的御史台(亦称南台)和后周的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北魏称御史中尉

  • 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 神龙政变过程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政权更替,天下重回李唐怀抱。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

  •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哪些人?玄武门之变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埋伏了多少人?伏兵只有九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众所周知,《旧唐书》记“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对此千年疑案,史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首破坚冰,对李世民收买北门将领以制胜予以发明。继有台湾师大李树桐先生对世民挟持高祖以握胜券进行揭露,还有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提出了伏兵二十人之说。本文将在三位前辈

  • 唐太宗如何成就贞观之治?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贞观之治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