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 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

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 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74 更新时间:2024/1/7 16:53:03

宁都起义爆发虽然有国民党第26路军和蒋介石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矛盾激化,而国内的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消灭异己的政策,自然引发军队的不满。宁都起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这场起义很成功,也很有历史意义。

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

宁都起义的爆发与日本侵略我国有很大的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一步步侵占了我国的东北3省。正在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官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他们感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一致要求停止与红军作战,返回北方去抗击日寇。但坐镇南昌指挥“围剿”的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派重兵堵住了26路军北上的道路。此举引起了26路军官兵的强烈不满。

26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刘伯坚、邓小平刘志丹等共产党人曾在这支部队工作,在官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29年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余部被蒋介石收编为26路军。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根据26路军的历史情况,指示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成立秘密的特别支部。支部书记刘振亚、组织委员袁血卒、宣传委员王铭五都是极富献身精神的青年军人。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包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

1931年11月底,26路军中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的名单落入蒋介石手中。蒋介石立即给26路军发来“十万火急”的电报,严令查拿缉捕军中共产党员。这封电报被赵博生截获,成了26路军起义的导火索。特别支部决定发动起义,派袁血卒进入苏区与红军接头。袁血卒星夜赶赴苏区,却被赤卫队员当作敌探逮住,虽百般解释仍无效果。情急之下他唱起了《国际歌》,这才使赤卫队员们相信他是自己人。袁血卒被送到红都瑞金,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刘伯坚叶剑英等红军领导人,得到了关于起义的宝贵指示,随即马不停蹄地赶回宁都。

另一方面,由赵博生出面,争取26路军两位主力旅旅长的工作也进展顺利。这两位主力旅长是董振堂和季振同。他们俩虽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军官,却与赵博生一样,有着挚爱祖国、不恋高官厚禄的一腔热血。再加上“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丧,有血性的董振堂和季振同早就对蒋介石的卖国政策不满了。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与红军一起反蒋抗日的道路。

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

宁都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它是国民党中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正规军第一次大部队在战场上起义投向红军的行动,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成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其意义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沉重地打击了坚持内战不愿抗日的国民党蒋介石,促进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宁都起义使中共苏区的主力红军由3万余人猛增至约5万人,壮大了红军力量,增强了红军战斗力,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三、为我党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与兵运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标签: 宁都起义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五四运动缘何转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政治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是有轨迹可寻的。那么,五四运动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本文的笔者认为,五四运动转向的产生跟它的历史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有了这样一种判断,我们再来看“五四”为什么会中途转向,即何会有所谓

  • 五四运动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五四运动好还是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四运动

    很多人谈五四运动,但根本不知道五四运动中所谓的“五四”究竟是指什么。不知道“五四”是什么,自然也无法知道五四运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而要知道五四运动的好坏不仅仅要知道“五四”是什么,恐怕还要清楚五四运动究竟发生的历史因素或历史条件

  • 五四运动的“新”与“旧”:以康有为、章炳麟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和反儒教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真理了,但实际上当今的史学界对五四运动的这一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深入的探讨。五四运动是“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错误,但倡导这些新文化、新东西的这些人物实际上离不开中国旧传统的影响。五四运动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五四是指民国八年

  • 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 五四运动后传统延续与反传统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四运动

    虽然传统的观点一直宣称五四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实际上,传统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和传统的东西的难舍难分其实可以说是五四运动自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的延续和反传统的较量一直存在。一、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断定,任何一种人类文化

  • 风闻奏事是福是祸? 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闻奏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局混乱,国家割据,政治制度也和汉朝的时候有些不同,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又比汉朝更进一步,颇有些令人闻风丧胆的意味。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南梁、后魏、北齐的御史台(亦称南台)和后周的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北魏称御史中尉

  • 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 神龙政变过程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政权更替,天下重回李唐怀抱。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

  •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哪些人?玄武门之变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埋伏了多少人?伏兵只有九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众所周知,《旧唐书》记“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对此千年疑案,史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首破坚冰,对李世民收买北门将领以制胜予以发明。继有台湾师大李树桐先生对世民挟持高祖以握胜券进行揭露,还有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提出了伏兵二十人之说。本文将在三位前辈

  • 唐太宗如何成就贞观之治?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贞观之治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

  • 贞观之治的成效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对内则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则击败北方强权东突厥,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以下分述贞观之治在各方面的治绩:1.亡隋为戒隋末民变,使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