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中国西北地区黑汗王朝历史介绍 黑汗王朝如何消亡的?

古代中国西北地区黑汗王朝历史介绍 黑汗王朝如何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34 更新时间:2024/1/4 14:10:30

中国五代十国末期至南宋(约940~1211)时期,西北地区操突厥语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汗朝,亦称黑汗王朝。

黑汗王朝起源于回鹘。

公元840(唐开成五年),回鹘从漠北分四支外迁,除一支南下,其他三支西迁,其中最大的一支在汗族成员庞特勤和相馺职的率领下西奔葛逻禄(今阿尔泰山以西地区)。这支西迁回鹘,经过近百余年的时间,在五代十国末期,建牙帐于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称之为喀喇斡尔朵。这个王朝,国外史学家有的称为阿弗拉西亚勃王朝,有的称为伊利克汗王朝;中国史学家有的称为黑汗王朝,有的称为黑韩王朝;现在史学界通称之为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在七河地区巩固住地位以后,迅速把领域扩大到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地区。根据喀喇汗王朝史学家阿布杜·加费尔在公元11世纪写成的《喀什噶尔史》(此书已佚,只有一些片断保存在杰马尔·卡尔希于14世纪写成的《苏拉赫词典补编》中)所记载的传说,喀喇汗王朝创建者的称号为“毗伽阙·卡迪尔汗”。

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古老的习惯法“双王制”,即汗国分为两部分,由汗族中最长者任大可汗,次长者任副可汗,分别统治汗国的一部分。汗位的继承,是传长制,不是嫡承制。大可汗称为阿尔斯兰(突厥语意为“狮子”)喀喇(意为“伟大”、“最高”)可汗,驻巴拉沙衮,以后随着王朝统治民族定居农业文化的发展,多驻喀什噶尔。所以喀什噶尔又称为“斡耳朵坎特”(意为“汗城”)。副可汗称博格拉(意为“公驼”)喀喇可汗,初驻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中迁喀什噶尔,后又迁回怛逻斯。

喀喇汗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的王朝。据史料记载,10世纪前期,驻喀什噶尔的博格拉汗萨图克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他的儿子阿尔斯兰汗穆萨·阿布杜·克里木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推行到全境。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有20万帐游牧民皈依了伊斯兰教。

992年(宋淳化三年,辽统和十年),博格拉汗哈桑(哈龙)率军占领萨曼王朝的首都蒲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因染病撤兵,死于返回的途中。999年(宋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阿尔斯兰伊利克(意为“狮子王”)纳赛尔再度出兵,几乎完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长驱直入蒲华,灭掉萨曼王朝,河中地区被纳入喀喇汗王朝的版图。11世纪初,卡迪尔汗玉素甫攻下于阗(今新疆和田南),灭掉于阗李氏王朝,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所谓“圣战”,把喀喇汗王朝的东部疆界扩大到约昌城(今且末南)以东(今若羌境内)。11世纪前期,喀喇汗王朝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达到鼎盛时期。

1140年(西辽康国七年),喀喇汗王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者布里特勤伊卜拉欣脱离东部大可汗的统治而独立,自称桃花石(意为“中国”)·博格拉汗。从此,统一的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部汗国为哈桑支系统治,首府仍是巴拉沙衮和喀什噶尔。西部为阿里支系统治,首府最初是乌兹根(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乌支根),不久迁往萨末鞬(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后来,西部汗国的汗位也转到哈桑支系手中。

黑汗王朝的传说开国者是萨土克·卜格拉(公驼)汗之祖阙毗伽·卡迪尔汗(或作毗伽阙·卡迪尔汗)。建国之初,这个汗国有如突厥汗国,也是一个相当松散的多民族部落联合。在草原游牧帝国的“双汗制”传统影响下,大汗之侧有副汗,汗号往往带氏族图腾如公驼、狮子(阿厮兰)等名,信奉伊斯兰教后,称号之下再加阿拉伯名字和称号。正、副汗之下有若干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分治各地。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大汗直接统治东部,汗廷在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副汗治怛逻斯(今哈萨克的江布尔)和疏勒。汗族成员共治汗国各地。萨土克·卜格拉(公驼)汗·阿卜都·卡里姆卒于955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在西部突厥各族人民与穆斯林世界频繁交往二百五十余年的基础上,首先皈依伊斯兰教。子木萨继位,突厥二十万帐接受了伊斯兰教,于是黑汗王朝便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建立的王朝。

萨土克·卜格拉汗之孙哈仑出征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819~999),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哥疾宁王朝(亦译伽色尼王朝,977~1186)的君主马合木共灭萨曼王朝,从此黑汗王朝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大约自1041年起,黑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西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东汗为哈仑(哈散)·卜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怛逻斯、白水城、石城(今塔什干)、费尔干纳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疏勒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西汗国从11世纪后半期起,已受塞勒术突厥王朝(1038~1194)之挟制,1132年后,东、西两汗国臣服于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13世纪初,因败于蒙古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位,1211年,屈出律占喀什噶尔,东汗国亡。翌年,西汗国为花剌子模(约1077~1231)的君主摩诃末所灭。

与宋朝不断交往的是东汗国。东汗国从疏勒向东发展,劲敌是于阗,于阗王尉迟输罗(即李从德)于970年前不久,曾率军进占疏勒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敦煌出土文书伯希和编号5538写卷于阗文《尉迟输罗致舅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于阗佛教王国覆灭之前,这次远征黑汗王朝都城疏勒获胜的记载,证实了《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阗传》的史文。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于阗国僧吉祥奉国书来宋,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1004年后不久,于阗为东汗国所灭。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黑韩王自于阗遣回鹘罗厮温聘问宋朝。1063年(宋仁宗嘉佑八年),遣使罗撒温,请求给予其国王以黑韩王的称号;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遣部领阿辛致书。直至宋徽宗晚期,黑汗王朝与北宋仍往来不绝。与此同时,黑汗王朝当与契丹也有往来,唯史料记载不甚明确。现存许多材料反映,黑汗王朝虽然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力图保存东方王朝的特色,特别是强调与中原的传统联系。在诸大汗称号中,在诸汗铸造的钱币上,经常有“桃花石·卜格拉汗”、“秦之王”、“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的《突厥语辞典》以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多处记载,明确地把黑汗王朝东部疏勒所在的喀什噶尔地区与宋(摩秦)、契丹并列,认为中国是由此三部组成。

喀喇汗王朝实行分封制(“伊克塔”制),这导致了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汗位、王位和封地而经常发生内讧和混战,使国力日趋衰弱。1089年(宋元祐四年、辽大安五年)塞尔柱王朝攻下蒲华,西部喀喇汗王朝从此在政治上成为塞尔柱王朝的附庸;东部喀喇汗王朝在1130年(西辽耶律大石称帝前一年),也曾一度表示臣服于塞尔柱王朝。1134年(西辽康国元年),东部喀喇汗王朝大可汗伊卜拉欣同葛逻禄首领和康里首领不和,发生冲突,请求西辽王朝出兵支援。西辽趁机占领巴拉沙衮,作为自己的都城,把东部喀喇汗王朝降为附庸,从此东部喀喇汗王朝的辖地只有喀什噶尔与和田地区。1137年西辽在和毡(今塔吉克斯坦的霍占)击溃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军队。1141年九月九日,塞尔柱王朝与西辽王朝在卡特万草原(萨末鞬以北)上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战。西辽以少胜多,塞尔柱王朝惨败,结果退出了河中地区,西部喀喇汗王朝改换宗主,仍以附庸形式保存下来。后来乃蛮部酋长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朝的统治权,放还东部喀喇汗王朝统治者穆罕默德。1211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西辽天禧三十四年)喀什噶尔的贵族暴动,杀死了这个末代可汗,东部喀喇汗王朝灭亡。次年,即1212年(蒙古成吉思汗七年),花剌子模沙摩诃末出兵占领萨末鞬,处死西部喀喇汗王朝统治者苏丹奥斯曼,西部喀喇汗王朝也灭亡,河中地区成为花剌子模的疆域。

喀喇汗王朝时是中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回鹘以及一些其他的游牧部落开始并完成了由游牧生活向定居农业生活的过渡;随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封建制度在中亚农业地区得到普遍确立。喀喇汗王朝采取一些促进措施,使封建经济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社制的残余受到有力的冲击,原来氏族贵族的“迪杭”土地所有制为“米尔克”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喀喇汗王朝的赋税和徭役较其前其后的王朝都要轻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因此,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的繁荣昌盛。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不仅城市的规模扩大,而且一批新的城市建立起来,尤其在七河地区。建筑业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蒲华、萨末鞬、喀什噶尔等城兴建了一批宏伟壮丽的建筑物,其中一些至今尚完好存在,显示了喀喇汗王朝当年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由于大批突厥语的游牧民转入定居,加快了中亚土著民族突厥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喀喇汗王朝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广大居民在宗教、习尚上也伊斯兰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这种民族相互异化和融合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也获得巨大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形成。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王朝统治民族的、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回鹘文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回鹘学者和诗人,他们写下了一些不朽的著作,如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和他的百科全书式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词典》,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他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它们不仅是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和哲学伦理学著作,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是研究喀喇汗王朝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科学的珍贵资料。它们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的瑰宝。它们为今天绚丽多姿的维吾尔文化和突厥语各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喀喇汗王朝统治者自称“桃花石汗”或“东方与中国之王”,喀喇汗王朝同当时中国的其他几个皇朝都有密切的外交、贸易关系。《宋史·回鹘传》说:“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喀喇汗王朝可汗称宋朝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材料,喀喇汗王朝向宋朝派出的使团前后有50多次,他们受到宋朝的礼遇。这些使团实际上多是商队,运往宋朝的货物以乳香为大宗,运回的主要是丝织品、衣服、金银器皿和茶叶。《福乐智慧》写道:“要是[从]中国来的商队砍倒自己的旗子,千万种珍宝从何而来?”喀喇汗王朝与辽朝相互聘问相当频繁,并结为姻亲,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贸易往来不断,每当春天,“大地铺上绿毯,契丹商队运来了中国的商品”。喀喇汗王朝同高昌回鹘汗国和西夏是近邻,也应有更多的交往,但史籍所留下的记载较少。

标签: 黑汗王朝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突厥别支沙陀族历史介绍 沙陀族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沙陀族

    唐朝衰落时,一支新的突厥部落登上历史舞台,即汉文转写名为处月、汉文意译名为沙陀的部落,沙陀的意思是沙漠之民。沙陀虽称突厥,其形状,据史籍所载,是属于白种人的。巴托尔德倾向于把处月(沙陀)归于九姓乌古斯部落,它们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于10至12世纪在威海以北游牧。事实上,沙陀部落已经从西突厥主体中分裂出来

  • 蒙古族历史介绍 蒙古族分布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关于蒙古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一只受天命而生的苍狼和一只白色的鹿在位于斡难河河源的不儿罕山下结合,生下一个儿子,传说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因此蒙古人又称自己为苍狼白鹿的后代。而苍狼与白鹿的神话传说,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图腾观念。蒙古属东胡

  • 古代中国西域古国乌孙历史介绍 乌孙国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乌孙

    乌孙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兼国名。其族属向有数说,比较重要的为:①匈奴族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②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

  • 古代中国鲜卑族历史介绍 鲜卑族建立了哪些政权?鲜卑族如何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鲜卑族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

  • 古代中国羌族历史介绍 羌族如何消亡的 羌族建立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羌族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

  • 吐蕃余辉青唐唃厮啰历史介绍 青唐唃厮啰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青唐唃厮啰

    公元842年,随着吐蕃王朝赞普达玛被弑,吐蕃贵族、边将混战不息,奴隶平民起义不断,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机器被彻底摧毁。建国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自此灭亡。此期间,从公元9世纪晚期至11世纪,无论在吐蕃本部(今西藏),还是在河陇地区,吐蕃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封建农奴制的因素不断增长,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农奴制所

  • 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历史介绍 女真族如何消亡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女真族

    女真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时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辽代把女真分为“熟女真”(已入辽籍的)和“生女真”两部。生女真异常勇猛,三人可搏猛虎。辽末,生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举兵抗辽,1115年建立“大金国&

  • 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历史介绍 契丹族如何消亡的?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

  • 古代少数民族月氏族历史介绍 月氏族如何消亡的?月氏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月氏

    月氏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

  • 古代少数民族夫余族历史介绍 夫余族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夫余族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被统治阶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战国及以前先后移居今第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地区的部落,传说橐离王子东明南逃至此,以此地秽人为基础建国称王;二是夫余国强盛后,橐离部落的广大部民,也成了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