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究竟该如何评价?

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究竟该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84 更新时间:2024/3/7 8:05:06

司马懿诸葛亮可以说是死敌了,但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司马懿曾经给诸葛亮以警告。他警告诸葛亮最好退回去,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这样还可以保全。虽然有几分猖狂,但是这些话其实都是很正确的,对于蜀国而言,也是有利的。但是诸葛亮全然听不进去。我们该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呢?

诸葛亮北伐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诸葛亮的态度有点过犹不及,在打仗这件事上,他的才能还逊与刘备。所以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

诸葛亮治军能力很强,严整而细致,带出来的军队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正面迎敌往往能力一般,相反是在撤退的时候能击败追击的大军,所以逃命的本事比较强。

这一点连司马懿都有点忌惮,通常是不敢追击诸葛亮的队伍的。那难道说诸葛亮主动出击的时候就没有赢过吗?

诸葛亮北伐

当然是有的,不过对手都比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

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非常杰出的战略方针,但是战略应该根据时局来调整,但是在失荆州之后,他还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穷兵黩武的战略。

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

所以司马懿求自保倒是情理之中,大家各退一步,倒是能省点心,但是诸葛亮怕自己去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

如果诸葛亮没有急着向北攻伐曹魏,转向南边开疆拓土,蜀汉的实力或许还能在休养生息中得到一息尚存,但是他太过执着,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硬生生把蜀汉推向了末路。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西汉郡国并行制实施后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郡国并行制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画像平定七国

  • 太平天国将领韦俊投降清朝其实另有别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韦俊

    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洪秀全是老乡,他也是韦昌辉的弟弟,曾经参加过金田起义,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战斗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他的投降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很大的打击。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平天国

  • 司马炎为什么最后能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炎

    司马炎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对于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这件事,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三国给人以这样一个结局,使得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在看过三国整个历史过程后,很多人都希望曹操、刘备、孙权中的一个能统一天下,可惜的是三个国家斗了那么久,结局天下却成了司马家的。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这是历史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 隋文帝杨坚:一共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文帝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关于开国皇帝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隋文帝杨坚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隋朝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

  • 宋孝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为何要禅位给宋光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宋孝宗赵眘,实际上亲缘关系淡薄,几近于无。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宋高宗的皇位应该由其儿子继承,如何也轮不到宋孝宗。那么宋孝宗最后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首先,宋孝宗能当上皇帝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宋高宗赵构无子。宋高宗在南下躲避的时候,因为受惊过度

  • 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探索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黄巢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

  • 乾隆皇帝为何六次下江南 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皇帝

    乾隆帝名叫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即位,89岁辞世,做皇帝做了60年。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野史上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汉人生母,因乾隆是雍正与一名汉族女子所生,因当时清政府执行的是满汉不能通婚,所以当生下乾隆后,乾隆被抱回宫中抚养,而他的生母则遗落民间,所以乾隆就六次下江南寻访生母!

  • 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养虎为患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夫差

    夫差继位得到父亲临终嘱托要打败越国报仇。因此他专心治理国家为让吴国实力变强。越王勾践听闻夫差要报仇,主动出击结果战败,夫差攻占了越国国都把勾践围困在山上,勾践只好投降求饶。图片来源于网络吴国大臣劝说夫差不要接受勾践投降,夫差没有听从,勾践来到吴国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赦免了勾践,放他回国。夫差喜好打战

  • 金末期军二代李璮选择叛乱主要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璮

    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