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袍哥是什么?辛亥革命背后的帮派为什么消失了?

袍哥是什么?辛亥革命背后的帮派为什么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2/27 15:27:37

中国古代对于手足的情谊,那是极力宣扬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原本出自于《诗经·无衣》,用来表达秦军将士情同手足,上下同仇敌忾的情谊。

这种情谊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帮派---袍哥,一个四川(清朝时四川和重庆是一体的)化的哥老会组织,到了1949年统计袍哥人数时,报出的数字,非惊人,有一千七百万之多,足以证明它在四川的影响不可小视。

袍哥的诞生,继承着哥老会反清复明的使命,随着清朝在晚期政治环境的恶化,袍哥的势力发展壮大,蓝起义(李永和与蓝朝鼎领导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农民起义)和大足教案,背后都有他们的参与。

让袍哥闪亮登场的事件是1911年的保路运动,当时的四川的川汉铁路也被出卖给西方国家,同盟会趁机煽动四川全境保卫铁路,此时的袍哥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短短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在舵把子侯橘国、吴庆照等人的带领下攻打省会成都,声势浩大。

清廷朝野震惊,调动周边多省的兵力去镇压农民暴动,特别是湖北调走了大量的新军,造成了武昌极度的空虚,就有了熊秉坤、金兆龙领导的武昌首义,不久武汉三镇落入革命军的手中。

清廷无法应对局势,让下野的袁世凯重新出山,总领内阁总理大权,对付革命党,而袁世凯把握时机,不仅让清帝退位,自己还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功,袍哥确实功不可没。

辛亥革命胜利后,四川成立“大汉军政府”,大量接纳袍哥,但被滇黔湘三省军政府驳斥为“袍哥政府”,由于袍哥在革命后失去了它的作用,被军政府给取缔了,大有卸磨杀驴的意味,袍哥开始转为地下迅速发展。

到了1918年,熊克武(他以前也是在袍哥混过)主政四川,实行了防区制,时间一久,造成了军阀割据,形成了以杨森、邓锡侯、田颂刘湘、刘辉、刘文彩等为代表的割据势力,军阀派系的来源之一就是地方袍哥民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日有大功的川军名将范绍增。

袍哥依赖它庞大的势力,使得它能够成为青帮、洪门并列的三大帮派,但是它毕竟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解放后被取缔和消灭,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而青帮和洪门仍活跃在世界各地。

标签: 袍哥

更多文章

  • 导致唐朝安史之乱的制度原因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关于这场事件,研究的也非常多,网上的讨论则集中在河北胡化、华夷之辨,唐代军事制度自身的缺陷,穷兵黩武扩张到极点而超过内部承受力引发内乱,……这些方面来讨论的。而史学界的说法更加广泛,比如气候说,天气转寒,汉族

  • 唐代政风与唐代监察制度:开放、包容与宽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监察制度

    唐代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君权,防止了行政权力的滥用,有效地阻遏了政治、经济的腐败,化解了不少尖锐的矛盾史家历来称颂“汉唐盛世”,而以“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为代表的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政风最佳的时期。

  •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特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

    在中国古代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下,皇帝是军国大政的最高决策人。代表皇帝参与决策并且执行决策的是宰相。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统治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变更。与西汉相比,唐代宰相没有汉代宰相权力那么大,也没有设立像太尉那样的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唐代中央决策机制以三

  •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哪些传统陋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辛亥革命

    1911年的今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同时还结束了一系列落后的社会风俗,也是一场民俗界的大革命,具体有哪些社会风俗变化呢?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恶政,是满洲贵族奴役汉人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善待清朝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辛亥革命

    颠覆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起义在武昌的夜晚打响了第一枪,这一枪也象征着清朝统治的结束,辛亥革命爆发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十几个省都宣布了独立,此时的清朝已经名存实亡。再后袁世凯带领自己的北洋军对给清朝两百六十八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宣布退位。但是不管是当时强大的北洋军还

  • 袁术过早称帝是他加速失败失去天下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

    其实袁术的实力在东汉末期,三国初期真的算得上高配了,想必于蜀汉一个简直天上一个简直地下了,所以袁术也算是拿了一副好牌,但是最后袁术却没有打成功,而且也算是过早的死亡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袁术为什么会这么早的就失去了天下呢?有的人分析说他过早的称帝了,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原因?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

  • 朱元璋为什么要定国号为“明”?“明”在当时有什么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

    在倚天屠龙记当中,朱元璋成了明教的人,后来张无忌把位置让给了朱元璋,才让他当上了皇帝,所以朱元璋也是起国号叫“明”。但在正史当中,朱元璋究竟为什么要起国号为“明”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明”和佛教的明王有关,

  • 宋朝的极端政治:前朝功臣司马光差点儿被"掘墓劈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光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同舟共进》授权发布,请未获得授权的媒体直接与同舟共进杂志社联系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

  • 明朝为何成为最大太监帝国 明朝太监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明朝是宦官当政的朝代,朱元璋最怕宦官专权,但恰恰是这个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最有权势的时代,被人们耻之为“最大的太监帝国”。明代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

  • 明朝对衣着打扮的严格要求 朱元璋颁布法令良莠不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

    朱元璋时明朝的开国皇帝,登基以后,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当时朝廷对各色人等的穿着打扮有明确规定,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颁布的一些法令良莠不齐,常呈现出小农经济狭隘的思想。比如那些有关巾帽的禁令。禁令规定,所有文武官员,除了本等纱帽外,遇到雨天,可以戴雨帽。公差外出,允许戴帽子,入城则不许。将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