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一共统治了多少年?项羽是如何平定战乱的?

秦朝一共统治了多少年?项羽是如何平定战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66 更新时间:2023/12/24 11:22:59

就在赵高害李斯、杀胡亥,子婴杀赵高,秦朝内部一团糟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在陈胜、吴广之后,再次掀起了反秦的第二波浪潮。

公元前208年,赵高害死李斯,成为秦朝丞相。同年,章邯打败陈胜领导的起义军。但秦末农民起义并未就此被扑灭,项梁等人在南方拥立楚王室后裔熊心为名义上的盟主,仍以楚怀王为号,联合各路诸侯继续反秦。

大泽乡起义发生后,会稽郡守殷通找到项梁说:“现在中原地区全乱了,这显然是上天要灭亡秦朝啊。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打算在此起兵反秦,希望您和桓楚能率军出征。”

项梁说:“桓楚因为犯了罪正逃亡在外,除了我没人知道他的去处,请允许我把项羽叫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于是,项梁就出去和项羽商量,不一会儿,项梁叔侄二人就进来了。进来之后,项梁对项羽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喝一声:“动手。”项羽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杀掉了殷通。项梁佩戴上郡守的印信,将郡守府里反抗的人统统杀掉,然后召集当地的豪强和官吏,宣布起兵反秦,不少人加入了他的队伍,就这样,项梁带着江东八千子弟,踏上了反秦的征程。

公元前209年年底,陈胜兵败身亡。但此时江东的项梁势力已经发展到了两万多人,由于他英勇善战,不少人都来归附。当项梁军渡过淮河之后,又会合了英布和蒲将军两大农民军,队伍一下子就发展到了七万多人,不久,项梁在彭城一带击败秦嘉,将其部队收编,实力进一步壮大,成为继陈胜之后最大的反秦势力。

当得知陈胜败亡、章邯趁势反攻的时候,项梁意识到起义军面临的严重形势。此时,大大小小的反秦势力遍布各地,但各路起义军各自为战,互不统属,很容易被章邯和王离所率领的秦军各个击破。在陈胜的号召下,齐、楚、燕、韩、赵、魏的旗号再次竖立在了中华大地上,他们大多是六国的旧贵族势力建立起来的新政权,是除项羽外较有实力的一些军事集团。

面对严峻的形势,项梁决定凭借自己优异的战绩、强大的实力和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召集各路诸侯到薛城共同商讨建立反秦联盟事宜。不久,薛城会议正式召开,凭借绝对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项梁成为各路义军的公认的领袖。但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放牛娃熊心为名义上的共主,以减少压力,更方便地团结各路义军,项梁答应了范增的计划,但实际上熊心只是一个傀儡,一切大权都牢牢掌握在项梁手中。

薛城会议意义重大,它使各地分散的反秦势力联合起来,从战略上改变了起义军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大大提高了各路起义军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确立了各路义军共同进攻章邯的决定,这就为后来发生的巨鹿之战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8年7月,项梁率军攻破山东济宁。但与此同时,章邯率领的秦军也一路打到了山东,正在围攻田荣所部。田荣见势不妙,急忙向项梁求援,项梁一路急行军,长途奔袭,与田荣里应外合,大败章邯于东阿城下。章邯收拾残兵向西夺路而逃。项梁派项羽和刘邦一路紧追不舍,在今山东菏泽一带两军再次相遇,章邯战败,继续向西奔逃,一路逃到了濮阳。不久,项梁挥师向濮阳进击,章邯出城迎战,两军在濮阳以东遭遇,打得十分激烈,最终秦军战败,章邯逃回濮阳城,坚守不出。

这样,项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次击败章邯,秦军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同时,项梁也通过一次次的胜利巩固了自己的义军领袖地位,坚定了战胜秦军的决心。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项梁再次向濮阳发起攻击,但章邯坚守不出,项梁始终无法攻破濮阳城,就决定暂时放弃濮阳,先攻定陶。同时,项羽和刘邦继续配合,在河南雍丘大败秦军,杀死了三川郡守李由,取得了重大胜利。

就在此时,连战连捷的项梁渐渐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开始放松戒备。但此时的形势还由不得他乐观,因为起义军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秦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尚在,尤其是王离率领的北部边防军,都是蒙恬一手训练出来的秦军精锐,此时还未受一点损失。因此,宋义对项梁说:“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项梁,没有听从宋义的劝告,继续在定陶这座小城中享用胜利成果。

公元前207年9月,秦二世暗中为章邯增兵。兵强马壮的章邯经过精心谋划,决定向项梁的定陶出击,以报屡败之仇。放松警惕后的项梁对秦军的动向一无所知,定陶依旧疏于防备。养精蓄锐的秦军趁雨夜向定陶出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项梁也被杀死。

但历史跟章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他击败项梁后,他就和项梁犯了同样的错误,开始骄傲轻敌。章邯认为,项羽和刘邦的残余力量已经不足为惧,根本不可能再对秦军造成大的威胁。因此,他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消灭项羽和刘邦,而是决定北上攻击军事力量相对更强大一些的赵国。

章邯的这一错误决定,为项羽和刘邦赢得了喘息时机,他们迅速收缩战线,在彭城重新布置防御阵势。但章邯没有来,因为他已经北上了。

章邯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攻入了赵国境内,赵王歇率军抵抗,结果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只得和张耳率领残部向巨鹿逃去,同时,陈余也收集了数万兵马,在巨鹿以北依靠地势,挖沟筑垒,和秦军对峙。

但很快形势就变得极为不妙,因为王离带领的边防军此时也赶到了巨鹿,兵力数十倍于赵军,将巨鹿包围得水泄不通。赵王歇一面奋力坚守,一面派出使者向楚怀王求援。

但此时的楚怀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放牛娃了,他有了野心。他不想项羽的势力过分壮大,想在各个势力间搞平衡,以维持自己的地位。因此,当他接到赵军的求救时,他没有任命项羽为主帅,而是让不善军事的宋义全权负责此事,只给了项羽一个没有实权的爵位,并让他和范增做宋义的副手,北上救赵。这个昏庸的决策,既为宋义带来了杀身之祸,也为日后项羽派人暗杀楚怀王埋下了祸根。

宋义率领六万大军北上,到了安阳后,他竟然不顾赵国接连不断的求援,下令休整,这一休整就是四十六天。项羽多次建议他出兵,他就是按兵不动,还对项羽说:“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宋义还以为自己是在运筹帷幄,对项羽说现在是二虎相争,他们只要等着坐收渔利就可以了。

但事实却是,秦军是虎,赵军现在就像一只丧家犬,如果没有援军,很快就会被秦军撕碎。到时候秦军携胜师之威,又有数量和装备优势,楚军就会陷于极为被动的局面。项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当机立断,和几个亲信一起,将宋义刺杀,此后他向全军宣布宋义的罪行,取得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楚怀王迫于项羽的强势,再加上木已成舟,也就认可了项羽的行为,封项羽为上将军,全权指挥此次行动,并下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军队也归其指挥。

项羽立即北上,星夜兼程赶赴战场。此时,赵军已经死伤惨重,粮草也所剩无几,前来增援的燕军和齐军都作壁上观,不敢和秦军开战。项羽赶到后,立即展开部署,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本部人马悄悄渡过漳河,通过突袭截断了王离军的粮草供应。王离军陷于断粮状态,战斗力大打折扣,赵军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随后,项羽率主力渡过漳河,下令全军将士凿沉船只,砸碎炊具,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不胜即死。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它实际上与“背水一战”的精髓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了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果然,渡河之后,楚军将士个个以一当十,奋勇争先,项羽首先攻击断粮的王离一部,九战九捷,王离部被彻底击溃,有生力量被消灭殆尽。随后,项羽与章邯浴血奋战,但此时的齐燕等各路援军依旧作壁上观,不敢出战,得知章邯仓皇逃跑、战局已定时,各路军队才蜂拥而出,像打扫战场一样和楚军共享了胜利成果。最终,秦军损失惨重,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就这样,当年蒙恬训练出来的边防劲旅和章邯率领的秦军新锐,一起被项羽埋葬在了巨鹿城下。从此,秦国的军事优势彻底丧失,只能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次战役,项羽表现出了极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项羽的霸王之名威震九州,成为各路义军事实上的最高统帅,项羽之号令,无人敢不从。

如前所述,章邯战败后秦二世震怒,责难章邯。司马欣求救无效反而险些被赵高陷害,回来后劝章邯早作图谋。正当章邯在投降和退军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三户津,切断了秦军归路。项羽则亲率联军再次进攻,秦军连战连败。此时,章邯手中粮草不足,战无胜算,退则必死,几番交涉后,就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至此,秦国的军事力量彻底覆灭。项羽沿黄河一路向咸阳进发,基本未遇抵抗,但当他到达咸阳时,刘邦已在关中驻军两个月了。

原来,在项羽北上救赵的同时,楚怀王还派出了刘邦从武关方向向咸阳进军。刘邦虽然只带领了一支不足万人的队伍,但秦军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巨鹿,因此刘邦一路进展顺利,基本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反而是收服了不少兵力,队伍迅速壮大。宛城投降后,刘邦一路兵不血刃,顺利攻破武关,打开了咸阳的南大门。

就在项羽、刘邦两路军队逼近咸阳之时,咸阳却内乱迭起。赵高谗害李斯,逼死秦二世,而后秦王子婴又除去赵高,秦国的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秦军的部署和作战,等到子婴除去赵高,政局稳定后,他手中几无可用之兵了。但他还是作了最后的挣扎,派一支禁卫军驻守峣关。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一面派人游说守军将领示好,一面派奇兵绕到峣关后面,顺利拿下峣关。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进驻霸上,咸阳近在咫尺。城内的秦王子婴可怜至极,他刚刚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就面临亡国的厄运,成了“三无”之君:无人可用、无兵可战、无险可守。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绑起来,带上皇帝的玉玺等物品,恭恭敬敬地出城向刘邦投降。

秦王朝就这样走过了他短短十五个年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两个月后,项羽到达咸阳城下,采纳范增的建议,为刘邦设下了鸿门宴。刘邦自知实力不济,就主动退出咸阳。这样,项羽就暂时成了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他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任意对其他势力封赏,一下子在全国分封了十几个诸侯王,华夏大地再次回到了分裂割据的时代。

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走向和平、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因此,各个势力再次开始了兼并和混战,最终形成了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在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四年时间里,两军进行了政治、军事的大规模交锋。最终刘邦取胜,建立汉朝,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民心的举措,中国历史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终于可以远离战乱,安居乐业,享受太平了。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秦朝有哪些民间起义?秦朝为什么有那么多民间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秦王朝建立后实行了十余年的暴政,百姓的苦难到了极限,忍耐也就到了极限,反抗也就是必然之势了。始皇晚年,修阿房、建秦陵,苛刑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在他死之前,就有人起来造反了,他们中最著名的就是彭越、英布和刘邦。彭越本是在巨野泽打渔的人,后来为生计所迫,

  • 西夏为什么寿命比宋朝和金国还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夏

    说起西夏国,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不常见到的情况。西夏建立于宋朝仁宗时期,先后击败了宋朝与辽国的进攻,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随后,宋朝和大辽国都已经化为尘土,西夏却能够对抗大金国。如果从政权存在的时间来说,西夏存在了将近200年。对于西夏国的总兵力,却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数字。西夏国自己号称拥有3

  • 西夏为什么亡国 西夏人的后裔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又称党项羌,古羌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

  •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却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后的中国实质上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因此辛亥革命失败了。其失败之因有:1、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以承认

  • 朱元璋长相之谜:朱元璋的真实长相丑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长相之谜】朱元璋真的长得丑吗?上面的两张画像,一个是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个是脸颊狭长,大耳隆鼻,胡须浓密,相貌丑陋。这两张画像其实画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呢?朱元璋真实长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到底哪个画像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

  • 吐蕃为何能多次击败唐朝军队?吐蕃为何不能灭掉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吐蕃

    了解过中国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在当时唐朝有一个劲敌,那就是吐蕃。唐朝期间,唐朝与吐蕃常常发生战争,有时候唐朝还会被吐蕃打的屁滚尿流,甚至有段时间还攻破了长安城。但是即便如此,吐蕃就是无法灭掉唐朝,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唐朝是中国军事实

  • 永嘉之乱简介 永嘉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是由居住在中原的少数民族人发动,永嘉之乱使得西晋的国力受到重创。趁着西晋政治混乱之际,胡人趁机入侵中原,很快就把西晋打得毫无还击之力,发生了很大的祸事。那么,永嘉之乱的起因是什么呢?永嘉之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永嘉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以下是永嘉之乱简介。永嘉之乱,

  • 历史上长安是如何被弃用的?长安为什么不在适合当首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安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会在唐朝以后遭到弃用呢,到底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长安不在适合被当做首都?其实开国皇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会考量的方面还挺多的,既要自己过舒服还要保证自己的位置不被轻易推翻,所为寻找一片风水宝地也不是什么容易事。都有十三个朝代在长安度过了,难道赵匡胤就是不行这个邪所以要迁都么?这次

  • 维也纳会议的历史影响有哪些?维也纳会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也纳会议

    拿破仑一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那些曾多次被这个可恶的“科西嘉人”打败的欧洲统治者们便聚在维也纳,想要清除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种种变化。上至君主、公爵、首相、大臣、大使、总督和主教,下到这些人身后的秘书、杂役和仆人,所有人的工作都曾因那个可怕的科西嘉人的回归而中断(现在他只能待在圣赫

  • 高句丽历史介绍 高句丽民族历史简介 高句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句丽

    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一带,高句骊国的建立,标志着高句骊族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是高句骊共同体兴起的开端。以后,随着高句骊国的强盛和破灭,高句骊共同体也随之壮大发展和解体。西晋时期高句骊高句骊国建于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