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庐山谈话会的性质 庐山谈话会的起因

庐山谈话会的性质 庐山谈话会的起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3/12/13 7:46:26

庐山谈话会是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一次重要讲话,这次谈话会虽然大张旗鼓,但并没有那么正式,它是松散的。庐山谈话会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促进推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和蒋介石个人的民族主义思想。

庐山谈话会的性质

1937年5月23日,蒋介石由钱大钧世和等人陪同,抵达庐山牯岭,筹划本年度庐山暑期训练事宜。确定由“国民党中央政府会议”发起,邀请全国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大学教授、各党派领袖至庐山举行谈话会“彼此交换意见”、“讨论国家外交及国内政治、经济、教育诸问题。”所有谈话会人员分为政治、外交、财政经济、教育四个组,国民党政府中央及各部要员也相应分至各组,听取意见,答复疑难。时间定于1937年7月15日至本年8月15日,共分三期举行。“谈话会性质,完全为彼此交换意见,及作感情上之联络,非一般会议式之集会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官方听取社会意见的一种松散性的讨论会。

庐山谈话会的起因

“庐山谈话会”的召开和蒋介石讲话的发表,是各相关因素积极作用下的产物。

首先,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此后,中国人民日抗救亡运动此起彼伏,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1935年,中共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更将之推向一个新高度,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及各民主势力纷纷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各地民众通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通电集会等种种形式,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战。国难的日益深重,也促使国民党内部进一步分化,地主实力派和失意要人纷纷打出抗日反蒋的旗号,抨击蒋介石的内外政策。福建事变刚平息,1936年6月又爆发“两广事变”,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名通电,要求中央领导抗日,并将所部改名为“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冯玉祥将军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也在各种场合屡屡发表谈话,抨击蒋介石的对外政策;蒋介石集团内部以宋、孔、陈为首的亲英美派,为了自身利益,也要求蒋调整内外政策,结束妥协退让,准备抗战,整个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抗日呼声日高,亲日派日形孤立。至卢沟桥事变时,形势已逼迫蒋介石或者成为领导抗战的民族英雄,或者成为投降卖国的千古罪人,绝无第三条道路好走。李宗仁先生对蒋介石当时的处境评论道“相信中枢已无忍让的余地,今日的余地只有两条路好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中央和蒋先生纵有意拖延,日本侵略者也未必容许……如中央此次无心抗战,而欲采取投降一途,则不特全国军民不能同意,恐怕蒋先生的嫡系部队也将自动实行抗战”。可以认为,是抗日救亡运动把蒋介石“逼”上了抗战的轨道。

其次,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促进推动的结果。为了推动国民党转向抗战轨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挽救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并为此作出了不断的让步和努力。早在长征途中,中共就发出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其后,中共在积极领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同时,始终重视促进国民党转入抗战轨道。1936年5月5日红军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的口号,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实行谈判,并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改为“民主共和国”。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显示了中共的诚意。此后,国共两党开始进行了多次的接触谈判。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又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同日,泽东、朱德等9名中共领导人联名通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诚意表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对蒋介石而言,中共的努力既是一种推动他走上抗日道路的强大压力,同时也为他采取抗战政策撑了腰、壮了胆,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第三,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和蒋介石个人的民族主义思想,也是蒋介石转向抗战轨道的重要因素。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政治人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在民族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对于日本的侵略,在经济、国防等方面也作了一些抗战的准备工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确实使蒋介石无路再退。至此,对日公开抗战的时机成熟了。所以,“庐山谈话会”和蒋介石的“7.17”讲话,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冲动,而是当时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内外部条件的,在此就恕不赘述了。

标签: 庐山谈话会

更多文章

  • 庐山谈话会的影响 如何评价庐山谈话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庐山谈话会

    庐山谈话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蒋介石发布的《抗战宣言》。除此之外,庐山谈话会对国民党内部以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然这里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庐山谈话会呢?积极方面。庐山谈话会清算了亲日派和妥协派,给予投降派以沉重地打击,在国民党内、在全国范围内

  • 民国军阀张勋为何要复辟?张勋复辟歇后语 张勋复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勋

    张勋复辟张勋于1917年7月将黎元洪撵走,拥立废帝溥仪复辟。然而刚刚结束两千多年统治的封建王朝,人民怎么会答应复辟之事,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率兵入京,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张勋复辟歇后语张勋复辟痴心妄想比喻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妄想

  • 夺门之变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夺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夺门之变

    朱祁镇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得以复位,于谦、王文等大臣及其家属被诛杀,明代宗朱祁钰在不久后驾崩,年仅30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妃嫔们也被赐死殉葬,所以他没有被葬在明十三陵中。夺门之变有何影响朱祁镇复辟後,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镇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

  • 夺门之变爆发的原因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土木之变的时候,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朝臣拥护朱祁钰为帝,结果瓦剌人见朱祁镇无用就放他回来了,结果朱祁钰不愿放弃皇位囚禁了朱祁镇。石亨、徐有贞等大臣为拥立朱祁镇复辟发动了这场夺门之变。夺门之变爆发的原因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后来,兵部侍郎

  • 张勋复辟的结果 张勋复辟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勋

    张勋复辟张勋出生清朝,思想、人生阅历都与封建社会息息相关,骨子里的奴性根深蒂固,不能接受新思想、不肯剪辫子,一心要挽救清王朝、复辟清朝也能理解。而张勋复辟就是由他一手策划的,拥护溥仪发动政变的事件。张勋复辟结果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

  • 张勋复辟是哪一年 张勋复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勋

    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借口“调停”之名,率领五千“辫子兵”进京,又联合全国各地的清朝遗老们共商复辟大计,于是这场历时12天的张勋复辟事件展开了,当然最终政变破产。张勋复辟是哪一年张勋复辟发生于1917年7月1日-1917年7

  • 清涧起义为何失败 清涧起义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涧起义

    清涧起义的失败可以简单归结为4个原因,这场起义没能成功固然遗憾,但并不代表它没有任何意义,恰恰相反,它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开创西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先河”、唤醒陕北人民奋起抗争的意识、培养和锻造一批革命的骨干以及奠定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石。清涧起义为何失败清涧起义为何失败,

  • 清涧起义结果如何 清涧起义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涧起义

    清涧起义的结果并不理想,起义军在被击溃之后,不得不分散到民间。清涧起义发生于陕北地区,对山岗宁革命根据地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鼓舞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士、锻炼共产党干部以及打击国民党三个方面。清涧起义结果如何在起义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省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等人就开始在第十一

  • 清涧起义的历史背景 清涧起义爆发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涧起义

    清涧起义发生于土地革命早期,当时中共八七会议刚刚结束,共产党在这场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取政权的思想,这就是清涧起义的历史背景。当然这场起义的爆发除了背景在起作用,还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党的力量。1、阶级矛盾尖锐,革命斗争兴起清涧地处陕西北部,是陕西省经济极度落后地区。山大沟深,地瘠民贫,交通

  • 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简介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涌现出了如闯王李自成等一批历史著名人物。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为什么爆发,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下文便是明末农民起义简介。明末农民起义配图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接连而至,统治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