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酉政变发生过程 辛酉政变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发生过程 辛酉政变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84 更新时间:2024/1/17 3:08:59

慈禧,一个统治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她从幕后走到台前,是什么给了她一个女人这样的权利?发生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正是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

辛酉政变发生过程

17日,咸丰皇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

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矛盾。

18日,大行皇帝入殓后,以同治皇帝名义,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叶赫纳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1日,恭亲王奕?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相传奕?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奕?获准同两宫太后会面约两个小时。奕?在热河滞留六天,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麻痹了顾命大臣。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断,抢夺先机,外柔内刚,配合默契。恭亲王奕?同两宫太后密商决策与步骤后,返回北京,准备政变。此时,咸丰皇帝刚驾崩十三天。

2日,醇郡王奕譞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

6日,御史董元醇上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的奏折。

7日,准兵部侍郎胜保到避暑山庄。胜保在下达谕旨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后,奏请到承德哭奠,并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11日,就御史董元醇奏折所请,两宫皇太后召见八大臣。肃顺等以咸丰皇帝遗诏和祖制无皇太后垂帘听政故事,拟旨驳斥。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激烈辩论。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据史籍《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两宫太后不让,载垣、端华等负气不视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拟。八大臣想先答应两宫太后,把难题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说。

18日,宣布咸丰皇帝灵柩于农历9月23起灵驾,29日到京。

同治皇帝上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徽号。

4日,郑亲王端华署理行在步军统领,醇郡王奕譞任步军统领。先是,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端华兼职太多,端华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譞做步军统领。奕譞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营事。

23日,大行皇帝梓宫由避暑山庄驾。同治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宫,从承德启程返京师。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就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从小道赶回北京。

29日,同治皇帝奉两宫太后回到北京皇宫。因为下雨,道路泥泞,灵驾行进迟缓。同治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间道疾行,比灵驾提前四天到京。两宫皇太后抵京后,立即在大内召见恭亲王奕?等。

30日,发动政变。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譞就之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

⑴上年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张所致。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就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的政治责任全扣到载垣等八大臣头上。

⑵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罪,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任,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清史稿·肃顺传》记载:此前,“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清穆宗毅皇帝实录》记载:“以醇郡王奕譞管善捕营事。”这可能同奕譞逮捕肃顺事有关。

公元1861年农历10月1日,命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随之,军机大臣文祥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清史稿·文祥传》记载:“十月,回銮,(文祥)偕王大臣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为军机大臣。

3日,大行皇帝梓宫至京。

5日,从大学士周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诏改“祺祥”为“同治”。“同治”含义可做四种诠释:一是两宫同治,二是两宫与亲贵同治,三是两宫与载淳同治,四是两宫、载淳与亲贵同治。

6日,诏赐载垣、端华在宗人府空室自尽,肃顺处斩,褫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职,穆荫发往军台效力。据记载:“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9日,载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26日,礼亲王世铎奏遵旨会议并上《垂帘章程》。懿旨:依议。于是,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举,舆论已经造势,章程亦已制定。

公元1861年农历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垂帘听政之所设在大内养心殿东间,同治皇帝御座后设一黄幔(初为黄屏,后慈禧嫌其碍眼而改为黄幔),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亲王奕?立于左,惇亲王奕譞立于右。引见大臣时,吏部堂官递绿头笺,恭亲王奕?接后,呈放在御案上。皇太后垂帘听政,这在中国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在这里附带说一点。慈禧本来没有文化,但她注重学习。两宫太后命南书房、上书房师傅编纂《治平宝鉴》,作为给两宫太后的教科书,仿照经筵之例,派翁同龢等定期进讲。后来慈禧也能批阅奏章,但常有语句不通和错别字之处。

这次政变,因同治热河登极后拟定年号为“祺祥”,故史称“祺祥政变”;这年为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因政变发生在北京,又称为“北京政变”。其时,“辛酉政变”的三个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岁,慈禧皇太后二十七岁,恭亲王奕?三十岁。

辛酉政变有何影响

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她上台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

标签: 辛酉政变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

    一个王朝的衰落总是伴随着起义与反抗,自古以来农民军就是起义的主要力量,来自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一支由农民军组成的队伍。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结束。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金田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

  • 虎门销烟的时间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虎门销烟

    林则徐作为近代民族英雄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虎门销烟的事迹,在鸦片泛滥的背景下,林则徐以强硬态度主持禁烟、销烟运动。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却也是英国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

  • 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锁国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一种隔绝本国人民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此外也有保护本土经济文化的考量。然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最终被西方列强用鸦片、大炮打开了国门,开启了中国人民百年噩梦。闭关锁国的原因1.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延续.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

  •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为改变明朝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称之为“张居正改革”。然而,张居正改革最终没能从根本上挽救明王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政治上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

  •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被史学家称为千古明君,而贞观之治则是唐太宗统治下的盛世。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发展经济文化、加强民族外交关系等,最终实现取得天下大治的局面。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的治世,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ldqu

  • 开皇之治是谁创造的 开皇之治如何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二十多年的统治时期,经过一系列的措施稳定民生、政治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促成了著名的开皇之治,隋朝整体实力得以上升。开皇之治是谁创造的?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杨坚统治下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的时代。开皇之治如何形成政治方面隋文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其中影响最深远的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文帝改革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改革实际上是孝文帝的一场汉化运动,通过汉族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推行汉化。孝文帝的改革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

  • 党锢之祸发生在什么时代 党锢之祸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党锢之祸

    宦官专权是东汉末年一大隐患,士大夫们对此不满,因而发生党锢之祸。虽然宦官专权结束了,然而汉朝伤及根本,最终走向灭亡。党锢之祸发生在什么时代党锢之祸发生在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豪族诛杀宦官几尽,结束长期宦官专权结束。党锢之祸事件经过第一次党锢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宦

  • 为什么叫“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而他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光武中兴”。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让东汉称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为什么叫“光武中兴”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奉行的是

  • 汉朝抵御匈奴的前方基地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匈奴

    自从武帝亲自巡视北方边境以后,汉朝对匈奴的战略,一直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的五十年中,主要是采取正面防御,削弱其侵略势力的方针。公元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儿单于继位,因惧怕汉兵的袭击,便把他的人畜往西北方向迁徙。从此,他的部属与汉朝对应的边郡也改变了,左部直对云中,右部直对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