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简介_胡服骑射的故事出处_ 胡服骑射是谁发起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简介_胡服骑射的故事出处_ 胡服骑射是谁发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3/12/14 5:19:19

赵武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敌视心理同时有利于促进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顺。

赵武灵王像

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日益衰败的形势中,常年打败战,就连小国都想要来骚扰它,可见当时赵国卑贱的地位。

赵国地处北边,与一些游牧民族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在服饰和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在服饰上面穿窄袖短衣,这使得起居和狩猎打战非常方便;同时在运用骑兵和弓箭,这比中原的长矛、兵车更加具有灵活性。因此,他提出要向胡人学习的主张,即穿胡人的服饰,学习骑射。但是他的主张一提出便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认为这改变古人的做法并不顺应人心所向。赵武灵王为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的德才兼备的人都是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应该怎么去做,何必在意古人的旧的思想。于是,就开始了大的变革。

在赵武灵王亲自的带领下,国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与对抗北方民族和中原诸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练兵的第二年,赵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他们运用这种练兵的方式打败了之前不断骚扰赵国的中山国,又夺取了游牧民族的土地,向北开辟了更大的疆域。

胡服骑射的故事

“胡服骑射”是一个发生在赵武灵王身上的故事,当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可以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之后,赵国成为了实力很强的国家,那么胡服骑射的内容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胡服骑射雕像

当时赵武灵王刚即位的时候,赵国的实力十分落后,就连旁边的小国也常常来侵扰,更别说大国来作战了。所以赵武灵王见此状很担忧,他想壮大自己国家的实力。

之后赵武灵王看到了胡人在军事服侍的长处,他们的服侍在作战的时候很方便,可以让人有更多的灵活性,除此之外,胡人在作战的时候比较擅长用骑兵、弓箭,所以赵武灵王就采取了胡人的优势,进行改革。

改革的决心是有了,可是改革的过程是很艰辛的,因为赵武灵王还没下达“胡服骑射”,就有邯郸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可是赵武灵王还是决定进行改革,因为他觉得这样有利于赵国的发展,之后,胡服骑射就这么在赵国展开了。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改革终于有了成效,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终于站起来了,在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夺取了丹丘、华阳、鸱之塞等地,之后,他又加紧了进攻中原的速度,并且还对匈奴侵略者发出了攻击,就这样,赵国越来越强大,在经过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后,赵国成为了当时除了秦国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赵武灵王也证实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胡服骑射是谁发起的

“胡服骑射”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发起这次变革的是赵国的一个君主,通过这次改革,他也使本来实力很弱的赵国变得强大了起来,那么这个君主是谁,胡服骑射是谁发起的呢?

赵武灵王雕像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发起的,赵武灵王的本名叫赵雍,他出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在他约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赵肃侯去世了,他生前一世英名,但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其他的国家,以会葬为名,派了精兵,俟机图赵。

所以对于才15岁的赵雍来说,他不仅要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也要承受父亲葬礼暗藏的凶险,如果他处理的不好,那么赵国很可能就会被灭掉。好在赵雍虽然年幼,但是临危不惧,化险为夷,顺利地度过了他刚即位的考验。

不过其实对于赵雍来说,他的国君之路还是很坎坷的,因为赵国比起其他的国家,实力实在是太弱了,不仅大国经常攻击他们,就连小国也是,所以赵雍觉得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壮大赵国的实力。

就这样,赵雍善于观察,发起了胡服骑射,可是他还没下达命令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好在赵雍觉得这么做一定会对赵国好的,所以他坚持要发起胡服骑射。就这样,一场军事改革就这么开始了,事实证明,赵雍是对的,在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力越来越强,赵雍也受到了后人的赞扬。

胡服骑射的君王

“胡服骑射”中的“胡服”指的是胡人的服装,“骑射”指的是骑马射箭,这是赵武灵王为了壮大赵国而发动的一场改革,所以胡服骑射的君王指的就是赵武灵王,那么关于赵武灵王有哪些资料呢?

赵武灵王雕像

赵武灵王的本名叫赵雍,他是赵国中后期赵国的一位君主,约公元前340年的时候,赵武灵王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他的父亲是赵肃侯,无奈这个英雄一世的君主在赵武灵王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赵武灵王在少年时期登基,那时他才15岁。

作为一位新君,赵武灵王要接受的考验是有很多的,当时赵国的君主刚去世,新君刚登基,有很多的国家想趁机灭掉赵国,好在赵武灵王临危不惧,保护好了赵国,没有让它被其他的国家灭掉。

虽然通过了这一场考验,但是赵武灵王要面对的考验还有很多,他即位的时候赵国的国力不强,老是遭到中原大国的欺负,不仅如此,周围比较小的中山国也总是攻打赵国,这让赵武灵王很担忧。

赵武灵王一直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壮大赵国的国力,在公元前302年的时候,他推行了“胡服骑射”,这是在他精心的观察下发现的适合进行的军事改革,所以即便有人反对,赵武灵王还是进行了这次改革。结果,赵武灵王是对的,赵国变得强大了起来。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最大的一个成就,除此之外,他的成就还有很多,比如灭中山国、修筑赵长城、设立边塞等,这些都让这个君王受到了后人的敬仰。

胡服骑射的代表人物

“胡服骑射”是中国战国时期一次伟大的军事改革,因为它是赵武灵王发起的,所以胡服骑射的代表人物就是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也展现了他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优点,那么这位胡服骑射的代表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成功的国君,为什么可以这么评价他,是因为他刚即位的时候赵国的国力是很弱的,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赵国,所以他很成功。而赵国之所以会变得强大,就是因为“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四个字指的是胡人的服装、骑马射箭,它是赵武灵王为了壮大赵国而实行的一场改革,至于为什么会实行这样一场改革,是因为他发现胡人的服装很特别,在作战的时候很方便,不仅如此,他们作战的时候用骑兵和弓箭,比起中原的武器,它们更加灵活,所以即便有很多人反对,赵武灵王还是进行了胡服骑射。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赵武灵王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同时他也很好学,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家,他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地学着治国的政策,一直找寻着救国的方法,所以他才会想到要实行“胡服骑射”。

不得不承认,胡服骑射这场改革进行之后,赵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场改革也因为其经典被记录在了史册,而一同被记载的,还有胡服骑射的代表人物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图片

“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改革,其中“胡服”指的是胡人的服装,“骑射”指的是骑马射箭,这些可以从下面的这张图片看出来,图片是直观的,但是图片背后隐藏的故事是图片无法表达出来的,那么关于胡服骑射,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呢?

胡服骑射图片

如果提到“胡服骑射”,那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因为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发起的,至于他为何会发动这场改革,是因为他即位的时候赵国实力十分弱,他想借此来提高赵国的实力。

那么赵武灵王又是怎么想到“胡服骑射”的呢?其实这归功于赵武灵王那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当时,他看到胡人在军事服装上有着特别之处,他们穿的是窄袖短袄,这样不仅生活起居方便,就连打仗时人都十分的灵活,此次之外,他们在作战的时候用骑兵、弓箭,比起中原人的兵车、长矛,他们的作战武器很小巧、灵活,所以赵武灵王决定用胡人的长处来弥补他们的短处。

就这样,图片中穿着胡服,骑马射箭的战士出现在了赵国,他们英姿飒爽,一改往日的“笨拙”,很快,赵国士兵的实力越来越强,赵国的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一旦军事强了,国家的实力肯定也会变强,就这样,赵国成了当时秦国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而胡服骑射也因此得到了后人的赞赏,而后人现在可以欣赏到胡服骑射的图片,也归功于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如何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代继承人,他在位的时候,已经到了战国的中后期。但是赵国一直处在四面楚歌的状况下,不仅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要来对赵国进行威胁,就连那些小小的国家也不放过楚国,隔三差五的来进行骚扰。赵武灵王对此局面感到深深的忧虑。

赵武灵王像

赵武灵王不断思考振兴赵国的对策,他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振兴武备。赵国与胡林、楼烦等游牧民族的接触很频繁,他发现胡人衣短袖窄能使人的办事速度提高,他们在战场上多是用弓箭、骑射来进行打战,这比中原的兵车长矛更加方便自如。于是,他决定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决心以胡人之长来弥补中原的短处。

任何时候的改革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赵国到了亡国的边缘。在旧的思想体制这么多年的禁锢之下,想要推翻传统体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赵武灵王明白赵国必须进行改革,不然很快被别国吞没。

于是,他决定开始推行自己的政策,他先说说服的是公卿大臣,因为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差不多等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赵武灵王先去劝说的是德高望重的公子成,他想让公子成赞同他的做法,在大臣面前做个表率。公子成听到后,并没有赞同赵武灵王的做法,认为抛弃中原优秀的文化,是背离人的心理的做法,让他三思。之后。赵武灵王又亲自去了公子成的家中,亲自表明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贤君只所制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用具体情况来制定礼制,有利于约束民心,也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公子成最终被赵武灵王的话打动了,认为赵武灵王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支持他的改革。

之后,有很多大臣也提出了异议,但赵武灵王都一一进行了化解,最终他的政策得以实行。

标签: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更多文章

  • 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_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_郡县制的影响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郡县制

    秦始皇郡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在出现郡县制之前都是实行分封制,在古代中央给皇亲贵族,功臣子弟或者前朝移民分封领土和统治权,相当于是各自为王的封建制度。这种分封制到最后就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间接壮大诸侯称霸的机会。秦始皇上台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什么是郡县制呢?秦始

  • 合纵连横的典故意思_合纵连横的关联人物结局_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

  • 齐桓公称霸时间_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标志_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画像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

  • 二次革命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二次革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历史总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那么到底二次革命存在什么不足呢?“二次革命”存在的不足1912年年底,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关系,一度很友好。孙袁这段“蜜月”?是真心共造共和,还是貌合神离?不少政治家长于权谋。他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清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记得马克思在1853年有一段评“太平天国”的话是这么说的:除了改朝换代……他们给予民众的灾难,比统治者有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这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

  • 宁汉合流是指_宁汉合流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国民党内部暂时联合统一,汪精卫、蒋介石、蔡元培等人担任政府主要官员。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一致对付共产党,要肃清共党,以保持国民革命势力之统一。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_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人汪精卫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原先采取的“联俄容共”方针逐渐演变为“反共清共”,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1927年7月14日晚,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死了多少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对大革命造成沉重打击,蒋介石则由此登上国民党最高领袖之位,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l

  • 皖南事变真相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皖南事变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新四军北上时遭国民党埋伏,军长叶挺被俘虏,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及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可以说新四军“全军覆灭”了。事后,周恩来发出“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皖南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