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起义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是怎么死的 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陈胜起义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是怎么死的 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09 更新时间:2024/1/29 5:19:41

陈胜起义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陈胜在决定谋划起义后,就找了征兵队伍中与他刚结识不久的好朋友吴广合作,两人共同策划了那次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两人的农民起义总共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分析形势,制定策略;第二个是为起义做了舆论准备;第三个则是杀死监督并护送征兵队伍的官吏,正式开始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在决定起义后,陈胜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揭露了当时秦王朝施行暴政,在秦王朝残虐的统治管理下,民不聊生,天下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现实情况。并且根据当下的情况,陈胜决定借着在天下公众中名声极佳的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号来号召群众参与起义,认为那样会更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响应。

之后陈胜起义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发动舆论。他们运用当时盛行的卜问吉凶的算卦迷信,以及将写有“陈胜王”的纸藏于征兵队伍人员们所吃的鱼的腹中,并且在半夜时分假装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并高喊“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充分发挥了舆论的作用,那些行为使得官吏们惊恐不已,并且提高了他在队伍中的威望。

起义准备的最后一步,陈胜吴广就解决了征兵队伍中的官吏。他们先激怒了那些喝醉的押送的官吏,让他们狠狠责骂吴广,以此引起众人的不满,之后陈胜和吴广两人分别杀死一名官吏,并号召其余900名农民一起起义以求生存。就此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正式拉开了帷幕。

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陈胜,秦朝时期人士,字涉,家乡位于阳城。他曾在秦朝末年时期带领农民起义,抵抗秦朝残暴的统治,与吴广两人同为起义军的领袖,最后他与吴广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陈胜最终被人刺杀而死。在之后刘邦称帝后,他被封为隐王。

陈胜雕像

陈胜早期年轻的时候曾是别人雇佣的工人,当时正是秦朝统治时期,秦王实行暴政的年代,人与人之间阶级分明,普通百姓遭受压迫极深,民不聊生。而陈胜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年轻人,他不甘心被人使唤奴役,并且非常同情那些遭受与他同样命运的人。于是就在某一天,他对一起干活的伙伴们说以后如果谁发达富贵了,一定不要忘了曾经一起吃苦干活的伙伴。其余人听后都觉得非常好笑,对此,陈胜只能感叹他们不懂得他的志向。

在一次秦朝朝廷为守备渔阳的征兵中,陈胜也被选在内,并担成为了带队的队长。在两名官吏的监督押送下,他和其余900名农民日夜不停地赶往渔阳。然而在半途中,遭遇大雨,大雨引起的洪水阻断了行进的道路,所有人都很担心着急,如果不能及时到达渔阳的话,按照秦朝的律法是要被处斩的。而就在那个时候,陈胜突然决定策划起义,并且找到了合作人吴广,两人在分析当下的情况后决定起义。

虽然最后陈胜吴广两人的农民起义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给了饱受秦朝暴政苦楚的百姓一丝希望,为日后刘邦推翻秦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农民领袖陈胜是哪里人

陈胜是哪里人?在史记中清楚的记载陈胜是阳城人。可是阳城到底是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却成为了众人争夺的焦点。登封、方城、商水三个地方都有阳城,都说是陈胜的故乡。其实确定陈胜是哪里人并不难,有三个判断标准。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图片

第一按照修史惯例,史记中记载的阳城应该是秦汉时候的地名。第二根据史记记载,陈胜说得是楚地的方言,阳城应该是在当时的楚地。第三史记中,作者写李斯传记时清楚记载阳城是秦汉时上蔡的邻邦县。

先将登封的阳城,夏王朝正是在此地建都,汉代改名为崇高县,武则天改为告成县,后由复名阳城县。登封的阳城不是秦统一前的楚地方言区,因此陈胜不是当地人。

再说方城的阳城,根据史书,它在秦代确实有个阳城,西汉改名为堵阳县。最后来说商水的阳城,据当地日志记载,该地在秦代确实叫做阳城,不仅出了陈胜这个人物,也出了袁绍。这符合陈胜和袁绍是同乡人的记载。

有人认为还有一处也间接证明了陈胜是商水人。陈胜当初揭竿而起时用了扶苏的名义,按照起义当地的说法,陈胜建立政权的时候在自己的家乡建了扶苏墓。在商水的阳城确实有一座扶苏墓,高四米,半径约为五米。商水的阳城在秦朝时是商业重地,分作了内外两城,在西汉时走向没落。

有人对陈胜是商水的人的说法表示不服气,陈胜是哪里人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揭秘陈胜对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在决定起义后,曾与吴广两人为起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陈胜对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行了详细正确的分析,并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义,并提出了有利于振奋军队气势的口号,最后农民起义军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正式起义。

陈胜号召农民起义

在陈胜决定起义后,他就找到了队伍中的另一个人吴广进行关于起义的商讨。商讨中,陈胜对当下的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他的分析是这样的:现今天下的所有百姓都在秦王朝残虐的统治管理下日日夜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民不聊生,对于生存都痛苦不堪。现在当权的秦二世据说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该继承秦始皇的皇位,理应由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来继位。但是由于公子扶苏多次劝说秦始皇对于百姓不要过于苛待等,导致秦始皇对他不甚满意,将他派往京都外面带兵。而今有很多人听说公子扶苏并没有犯什么罪,但却被秦二世杀害了。全国百姓都知道公子扶苏是个贤明的人,却还不知道他已经被秦二世所杀害。项燕曾是楚国著名的将领,在职期间,曾多次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对于他麾下的士兵也都极为爱护,为此楚国人非常爱戴他。关于他最后的情况有人认为他已经死了。也有人认为他逃走了。而现在如果将起义军冒充为是公子扶苏和项燕两人的队伍,那么关于起义的号召会有很多响应支持的人。

最后号召农民起义时,陈胜向他们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认为作为一个好汉,死也要死得有名声,有作为,即使是普通平凡的人也有发达富贵的一天,提高了农民起义军的气势。

解读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陈胜作为秦朝末年时期在秦王残虐的暴政下,首个勇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足以可见他是个勇敢的人。而在之后的起义战争中,也可以看出陈胜是个不仅有勇还有谋、志向远大、很有抱负的领导人物。

陈胜画像

陈胜在早期还是被别人雇佣的工人时,就非常不甘心被人奴役,并且还曾跟共事的伙伴们说如果日后有人发达了,不要忘了现在一起吃苦的兄弟,并在这个想法遭到伙伴们的嘲笑时感慨,小小的燕雀又怎么会懂得振翅高飞的鸿鹄所拥有的远大抱负呢。从中就可以看出陈胜的远大抱负以及对自己终会发达的自信。

在之后一次秦朝征兵中,陈胜也被选在队内,并且还被任命为了队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大部队遭遇了连续好几天的大雨,河水的泛滥导致了前行道路的无法通行,洪水阻拦了他们的脚步。雪上加霜的是离预定的到达期限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根据秦朝制定的律法的规定,如果前往边关守备的征兵队伍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的话,那么没有按时抵达的人都是要被处斩的。而就在所有人对此情况惊慌不已的时候,陈胜意识到了这是个起义的好机会,并且联合了队伍中的另一个人吴广,两人合作谋划了农民起义,并且在起义中担当了起义首领。从中可以看出陈胜的有勇有谋、非常有胆识、并且非常具有领导才能的优秀之处。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是怎么死的

陈胜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农民起义战争的领袖,他带领着大量农民共同反抗秦王朝残暴的统治管理,然而他的起义最终以失败为结局,而陈胜自己则是被农民起义军中的叛徒庄贾所杀。

标签: 陈胜起义

更多文章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比 马关条约赔款有多少 马关条约签订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比《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条约就像两个卵生姐妹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相同的地位。辛丑条约签订图片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为清政府与大日本帝国政府间战争,中方惯称“甲午战争”,日方称“日清战争”。第一次中日

  • 历代度量衡简介换算_秦始皇统一度量衡_度量衡分别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度量衡

    度量衡换算中国古代所应用的度量衡单位之间的换算极为复杂,且不说度量衡单位各式各样,种类繁杂,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也并非简洁明了的十进制,而是各有各的的进位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无疑增大了工作量。度量衡器具在度量衡的单位中,以度的换算规则最为简便,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简介_胡服骑射的故事出处_ 胡服骑射是谁发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敌视心理同时有利于促进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顺。赵武灵王像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日益衰败的形势中,常年打

  • 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_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_郡县制的影响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郡县制

    秦始皇郡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在出现郡县制之前都是实行分封制,在古代中央给皇亲贵族,功臣子弟或者前朝移民分封领土和统治权,相当于是各自为王的封建制度。这种分封制到最后就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间接壮大诸侯称霸的机会。秦始皇上台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什么是郡县制呢?秦始

  • 合纵连横的典故意思_合纵连横的关联人物结局_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

  • 齐桓公称霸时间_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标志_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画像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

  • 二次革命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二次革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历史总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那么到底二次革命存在什么不足呢?“二次革命”存在的不足1912年年底,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关系,一度很友好。孙袁这段“蜜月”?是真心共造共和,还是貌合神离?不少政治家长于权谋。他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清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记得马克思在1853年有一段评“太平天国”的话是这么说的:除了改朝换代……他们给予民众的灾难,比统治者有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这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

  • 宁汉合流是指_宁汉合流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国民党内部暂时联合统一,汪精卫、蒋介石、蔡元培等人担任政府主要官员。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一致对付共产党,要肃清共党,以保持国民革命势力之统一。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