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井田制是一种什么制度?井田制实质施行的情况如何?

西周井田制是一种什么制度?井田制实质施行的情况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1/19 19:54:36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有学者却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

可是,关于这种制度的施行情况,各家的意见很不一致,历来争论不休,至今仍然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怎样的形状才算是“井田”呢?《周礼。小司徒》郑玄注:“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据此,有人认为,“井田”的基本结构必须是九块等积的方田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井”字形。但《易经。井卦》中说:“往来井井”;《荀子。儒效》也称:“井井兮其有理也”。“井井”系形容有条理。

因此,又有人认为,凡是整齐地划成等量小块的田地,都可以称为“井田”。井田制在古代是否施行过呢?《孟子。滕文公》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周礼。小司徒》说:“九夫为井”;《国语。齐语》记管仲说:“井田畴均,则民不憾”;《国语。鲁语》载孔子说:“其岁收田一井……”;《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又谓:“井田者,九百亩。”根据上述资料,古代施行过井田制是过去94没有问题的。但也有人认为,《孟子》、《周礼》上的井田说是理想化的乌托。邦,《国语》中的“井”不是指田地;《谷梁传》成书甚晚,所说“井田”是从《孟子》那里演化而来。还有人认为,《孟子》所说井田固然是空想,但小方块形式的井田制肯定是存在过的。

那么,井田制从何时开始施行,至何时瓦解废除的呢?有人认为,马克思说过,农村公社的地产都是由“小块土地组成的棋盘状耕地”;恩格斯也说,在农村公社里,每一个社员都可以“分到同样大的一块土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55、452页)。因此,井田制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阶段应已出现,它的最初形态就是公社的土地所有制。又有人认为,《左传。哀公元年》记,夏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成”就是井田的单位,杜预注:“方十里为成”。商代甲骨文中,更把“田”写成四方、六方、八方、九方的整齐小块。《孟子》上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可知,夏商周的田制是相类似的,井田制实行于夏商周三代。也有人认为,“井田”之名自周代文献中才出现,至战国末土地买卖盛行,促使井田制瓦解。因此,井田制只是周朝一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中一般都有“公田”和“私田”,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呢?《夏小正》传说:“古者先服公田,然后服其(私)田也”《诗。小雅。小田》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田)。”对于上述两类田地,有人认为,所谓“公田”是周王赐给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井田;贵族们为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而开垦出井田外的荒地,成为他们真正的私有财产,便是所谓“私田”。也有人认为,“公田”是贵族的自营田,征发劳动力来耕种,收获物归贵族剥削者所有,所以也称“藉田”(“藉”是“借”劳动力的意思):“私田”是授给耕种者的份地,用以维持劳动者的生活。故《汉书。食货志》上说:“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所“受”之田,即为私田。

井田中都分成等量的小块,它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人认为,这些等量小块,对诸侯和百官来说是作为俸禄的单位,而对耕种者来说是作为课验勤惰的单位。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等量小块都是分配给单个家庭供其生活之用的,而且要定期实行重新分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说:在井田上,官吏把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三等,并规定“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样分得上田的人不能“独乐”,分得下田的人不能“独苦”。《周礼。大司徒》

谓,分得上田的“家百亩”,分得中田的“家二百亩”,分得下田的“家三百亩”。这是后来的又一种分配方法。

井田上耕种者的身分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剥削方式呢?有人认为耕种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他们承受着奴隶制方式的剥削。也有人认为,井田上的耕种者受有“私田”作为生活份地,是封建社会初期的农奴;他们被征发到“公田”上去替主人耕种,承受着劳役地租的剥削;自春秋时代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初税亩”以后,劳役地租又变为实物地租。还有人认为,井田上的耕种者虽受有份地,但他们仍被强迫进行奴隶制性质的集体劳动,他们是一体“授产奴隶”。此外,《孟子》说的夏人行“贡”法,殷人行“助”法,周人行“彻”法,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夏人每块小田为“五十亩”,殷人“七十亩”,周人“百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井田制施行时有“国”和“野”的区别。《孟子》上说:“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为什么又有如此的不同?对于这些,各家的解释不一,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总之,井田制是如何施行的,问题很多,众说纷纭。要了解历史的真相,还需详细占有材料,细心地鉴别探讨。

标签: 井田制

更多文章

  • 商王朝是怎么灭亡的?灭亡商朝的是谁?亡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王朝

    导读: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朝建立者:商汤(子天乙),商朝亡国之君是众所周知的商纣王,一说到商纣王大家大概都能知道商朝亡国的原因,商纣王的暴政和昏庸无人不知。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ldquo

  • 晋朝享国多少年?东西两晋是怎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晋朝灭亡,享国155年,共有15任皇帝。晋朝是怎么走向来灭亡的呢?西晋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门

  •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怎么灭亡的?隋朝享国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隋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隋朝建立者是隋高祖杨坚。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灭亡,享国38年。亡国皇帝是隋恭帝杨侑。由李渊废黜杨侑。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史学家常把它和唐

  • 西晋历史:西晋是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是被谁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奋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又于15年后在大将军王濬(jun音四声)苦苦劝说下,本无心无志于环宇一统的司马炎无奈之下发兵讨伐孙吴政权,于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举灭掉了当时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以

  • 《中法新约》是什么 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法新约

    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4点,法国驻天津领事馆,一面三色旗冉冉升起,大清帝国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向站立在使馆院内的一队清兵发出命令,清兵一声喊叫,只听得几声大炮的轰鸣,烟雾回旋,使馆院内站立的数十名清朝官员和法国外交官庄严肃穆,这是在向法国国旗致敬。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屈辱的条约《中法新约》

  •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

    (公元422年-公元580年)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北魏

  • 南朝后妃制度介绍简介 AD420-AD589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朝

    宋南朝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

  • 北朝后妃制度介绍简介 AD420-AD581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

  • 西突厥哪个时期灭亡的_突厥被谁灭的_唐朝能灭突厥的历史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突厥

    西突厥与东突厥的生活风俗相近,语言稍有差异。当东突厥汗国在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以东的蒙古高原称霸的时候,西突厥汗国也在金山以西广开疆土,控制着西域各国。唐贞观年间,西突厥各部落发生了内讧,谁也不服从谁,彼此征伐。638年至641年间,西突厥最强大的是咄陆可汗。咄陆可汗兼并了其他可汗国的一些领土,在西

  • 李靖大破突厥的真实历史过程_李靖大破突厥数万大军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靖

    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民族,他们在北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突厥各部落曾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后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突厥可汗是原突厥汗国王室的嫡系后代,所以非常强大。他们依仗国力强盛、兵肥马壮,经常侵扰唐朝的北部边境。唐朝刚建立时,唐高祖忙于收服中原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