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享国多少年?东西两晋是怎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晋朝享国多少年?东西两晋是怎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62 更新时间:2023/12/16 14:19:49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晋朝灭亡,享国155年,共有15任皇帝。

晋朝是怎么走向来灭亡的呢?

西晋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门阀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谥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但晋廷稳定后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压抑江东世族。然而,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未能统一中国。

公元397年东晋一代昏君晋孝武帝司马曜因酒后胡言乱语被宠妃张贵妃谋杀,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奸臣会稽王司马道子(晋孝武帝的弟弟)掌权。同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以“清君侧”诛杀王国宝为由起兵,司马道子杀王国宝使其退兵。398年王恭、庾楷及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共同发动叛乱,后王恭被杀,殷仲堪、桓玄退兵。400年孙恩以“五斗米道”为号召发动叛乱,攻扰东晋东部沿海地区。此时桓玄先后兼并杨佺期和殷仲堪,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402年,桓玄叛乱,司马道子之司马元显想利用北府军刘牢之抵抗,结果因刘牢之反水而失败。桓玄占领建康,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均被杀。403年桓玄迫使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封他为楚王,进位丞相,得10郡封地为楚国,兴建楚王宫,受九锡殊礼。404年桓玄废黜晋安帝司马德宗,篡位并改国号为“楚”,东晋灭亡。

同年刘裕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聚众起义,灭亡桓楚政权,恢复了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位,东晋得以复国,但实权基本上掌握在刘裕等北府系军阀手中。刘裕执政后,消灭了卢循(当时占领岭南)、谯蜀(405~413)等割据政权,北伐消灭南燕(398~410)、后秦(384~417),势力逐渐强大。418年,刘裕受封为“宋公”,建立宋公国。419年,刘裕杀害晋安帝司马德宗,另立其弟司马德文为皇帝,史称“晋恭帝”。同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封国有20郡,受九锡殊礼,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在寿春城建宋王宫。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刘宋,东晋自此灭亡。

灭亡原因:

1、统治集团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权力分散:

①世家大族势力膨胀,严重危害中央集权,东晋皇权从一开始就非常弱小,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王、庾、桓、谢等大士族轮流坐庄,东晋皇帝形同虚设,这注定了它早晚必然灭亡的命运;

②东晋长期实行“侨置郡县”制度,优待北方流亡士族,压迫南方士族和所有寒门庶族,政治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激化,引发了孙恩、卢循叛乱(400~411);

2、东晋皇帝除晋明帝外都是昏君或庸君,其中晋安帝司马德宗“口不能言”,是个白痴,有严重智力障碍,皇帝的极度昏庸给了桓玄、刘裕等野心家在乱世中崛起的机会;导致宫廷实权派内斗,以及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3、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导致小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

东晋时期,北方是十六国(304~439)混战的局面,东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无法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标签: 晋朝

更多文章

  •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怎么灭亡的?隋朝享国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隋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隋朝建立者是隋高祖杨坚。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灭亡,享国38年。亡国皇帝是隋恭帝杨侑。由李渊废黜杨侑。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史学家常把它和唐

  • 西晋历史:西晋是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是被谁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奋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又于15年后在大将军王濬(jun音四声)苦苦劝说下,本无心无志于环宇一统的司马炎无奈之下发兵讨伐孙吴政权,于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举灭掉了当时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以

  • 《中法新约》是什么 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法新约

    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4点,法国驻天津领事馆,一面三色旗冉冉升起,大清帝国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向站立在使馆院内的一队清兵发出命令,清兵一声喊叫,只听得几声大炮的轰鸣,烟雾回旋,使馆院内站立的数十名清朝官员和法国外交官庄严肃穆,这是在向法国国旗致敬。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屈辱的条约《中法新约》

  •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

    (公元422年-公元580年)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北魏

  • 南朝后妃制度介绍简介 AD420-AD589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朝

    宋南朝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

  • 北朝后妃制度介绍简介 AD420-AD581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

  • 西突厥哪个时期灭亡的_突厥被谁灭的_唐朝能灭突厥的历史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突厥

    西突厥与东突厥的生活风俗相近,语言稍有差异。当东突厥汗国在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以东的蒙古高原称霸的时候,西突厥汗国也在金山以西广开疆土,控制着西域各国。唐贞观年间,西突厥各部落发生了内讧,谁也不服从谁,彼此征伐。638年至641年间,西突厥最强大的是咄陆可汗。咄陆可汗兼并了其他可汗国的一些领土,在西

  • 李靖大破突厥的真实历史过程_李靖大破突厥数万大军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靖

    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民族,他们在北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突厥各部落曾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后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突厥可汗是原突厥汗国王室的嫡系后代,所以非常强大。他们依仗国力强盛、兵肥马壮,经常侵扰唐朝的北部边境。唐朝刚建立时,唐高祖忙于收服中原内地,

  •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时间和历史过程_文成公主对吐蕃发展产生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成公主

    唐初,唐太宗凭借着杰出的文治武功,不但平定了中原,发展了经济,使中原的人民得以安稳生活;而且征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与他们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开通了互相贸易往来的通道。这其中,就包括西南方向的吐蕃国。当时的吐蕃王名叫松赞干布,是一个文武双全、富有政治才干的年轻首领。他平定了吐蕃内乱,使吐蕃成为青藏高

  • 贞观之治是什么意思怎么评价_李世民怎么做到贞观之治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年号,意思是要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唐太宗登基之后,以隋朝灭亡的教训作为镜子,重视民生,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安定社会,振兴文教,实现了天下大治,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书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居安思危,用人坚持&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