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军阀形成原因有哪些 北洋军阀为何注定会覆灭

北洋军阀形成原因有哪些 北洋军阀为何注定会覆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1/10 6:47:29

北洋军阀的形成绝对不是偶然,袁世凯在建设新军的过程中其实早留有一手,他借机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北洋军阀的覆灭之所以是注定的和它诞生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而它内部的分裂以及外部势力的打击更加速了这种覆灭。

北洋军阀形成原因有哪些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从国内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从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北洋军阀为注定会覆灭

从1916年袁世凯自毙至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是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分裂、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主要原因有(一)派系纷争:袁世凯自毙后,无人能一统大局。各派内部所经发生的矛盾冲突、纷争混战。由于连年的混战,造成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民不聊生。特别是直系军阀残酷镇压人民运动和曹锟贿选等丑恶行径使其成为全国各界人民反对的最主要的敌人。(二)“北京政变”的发生:政变给当时最强大的直系军阀以沉重打击,削弱了根深蒂固的北洋军阀势力,造成了有利于革命的客观形势,对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以及日后的北伐战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驱逐溥仪出宫,则从根本上铲除了复辟祸根,使封建顽固分子的复辟梦想最终破灭。(三)1926年7月北伐开始和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从广州誓师出发的国民革命军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进行作战的南方战场与冯玉祥国民军在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进行作战的北方战场,国民军北方战场的发展顺利与南方战场呼应配合、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也加速了北洋军阀的失败与灭亡。

标签: 北洋军阀

更多文章

  • 袁世凯鲁迅和二十一条的签订 二十一条并未真正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世凯,鲁迅

    国人普遍认为,袁世凯卖国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签订二十一条,但事实上,这份条约甚至并不真正存在,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方面签订的其实是中日《民四条约》。另外,还有人认为鲁迅先生也曾在二十一条上签字,并将其视为卖国贼。既然条约都不存在,又何谈卖国呢?各位稍微读过几年书的,想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二十一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盛年主动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高宗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

  • 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皖系、直系以及奉系的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洋军阀,皖系,直系,奉系

    众所周知,北洋军阀主要有三大派系,一是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军阀,二是以冯国璋为首领、后来被曹锟和吴佩孚继承的直系军阀,三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这三大派系的力量此消彼长,共同构成了一段风云诡谲的北洋军阀兴衰史。北洋军阀三大派系之皖系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

  • 段祺瑞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何以成为张勋复辟的直接诱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段祺瑞,黎元洪,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民国总统,段祺瑞为内阁总理,当时两人就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等先后发生分歧,结果导致段祺瑞两次出走天津,张勋复辟闹剧发生后,黎元洪辞去总统职,冯国璋继任,争斗才暂时告一段落。第一次“府院之争”期间发生的张勋复辟虽然荒唐可笑,但有却认为,是这场“

  • 二十一条为何被废除:美国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污点之一,但很多将其视为耻辱的人其实并未对其有过深入的了解。这份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其实并未能真正付诸实施,而且还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被废除。那么,废除《二十一条》的理由是什么呢?第一、袁世凯的事后声明是中国政府废约的有利依据。《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

  • 府院之争有几次 府院之争有何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府院之争

    民国初年,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先后发生了两次斗争,被后世称为“府院之争”,这两次斗争的双方分别是段祺瑞和黎元洪、段祺瑞和冯国璋。纵观世界历史,我们发现,府院之争的发生绝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府院之争有几次所谓“府院之争“,“

  • 段黎府院之争的性质 第一次府院之争真相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指的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首领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为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角逐。第一次“府院之争”在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展开,那么,这场政治斗争的性质如何?第一次“府院之争”的真相始末又是怎样的呢?府

  • 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政权颁布过三部宪法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宪法

    概括说明近现代史上不同政权颁布过三部宪法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名称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临时约法》1912年春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共同纲领》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 1840~1949 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1)1840~1949这百余年间,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是什么?(2)这两大历史行动的历史成果是什么?(3)这两大成果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1)①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辛亥革命②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伟大成果: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 结合明、清有关史实,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的两种趋势的表现及其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在中央,削夺相权,强化皇权;二是对地方,分权制约,集大权于中央。结合明、清有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趋势的表现及其后果。表现:①明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设立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控制厂卫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