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拓跋珪的名字怎么念

拓跋珪的名字怎么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30 更新时间:2024/1/2 9:14:03

拓跋珪怎么念

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皇帝,他从小颠沛流离,在战乱中长大,16岁的时候重新建立代国,之后改名为魏,在此期间他能够励精图治,使得北魏的国力大增,最终成为了华北强国,称霸一时。

拓跋珪动画照

那么拓跋珪怎么念呢?这三个字困扰了很多人,因为很多人看到这三个字不是不认识就是将这三个字念错。其实这三个字的念法是tuòbáguī,其中前两个字拓跋是姓,而后面的珪是名,现在大家知道拓跋珪怎么念了吧。

实际上拓跋这个姓氏的由来是因为一个部族名称,也就是古代的鲜卑拓跋部落。鲜卑族拓跋部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原来并不在西部,而是在现在的北部黑龙江、嫩江流域,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

但是随着中原政权和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延续,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衰落,在当时的匈奴被打败以后,拓跋部在酋长的率领下开始逐步西部迁移,也就是进入了后来匈奴的位置,他们开始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逐渐和中原政权开始来往,并在交往中来学习和壮大自己。

随着部落的发展,拓跋部落的实力越来越强最终建立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于是拓跋开始成为姓氏,但是后来拓跋珪的子孙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元,但是这个姓氏流传下来。

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姓氏,也应该知道拓跋珪怎么读,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历史的一个部分。

拓跋珪刘裕

拓跋珪和刘裕两个人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两个人都建立了一个朝,一个是北魏,一个是后汉,两个人都能在建国以后休养生息,使国家成为强大的国家。

刘裕画照

拓跋珪原来就是一个小国家代国的皇族,因为后秦灭了代国,所以他只能和母亲逃走,在颠沛流离中生活。后来因为后秦发生内乱,年仅16岁的拓跋珪复国,后改名为魏国,自此魏国建立。

拓跋珪在建立魏国以后,通过南征北战的方式极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同时他能做到知人善任,还在国内时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北魏的国力迅速增强,从原来的一个小国变成了后来的强国。

刘裕原来在东晋并不出名,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上了战场,最终成为东晋的一个著名将领,他的战争才能和治理国家的才能都很强,得到了巨大的声望。而他在进行北伐的时候,先后扫灭了几个原来的小国,扩大了疆土,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成为后汉的开国皇帝。

就目前的史料来看,在历史上没有拓跋珪和刘裕直接大规模冲突的的记载,当时他们两个人一个在南方一个在西北,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很远,其次是两个人都认为对方是非常厉害的对手,所以不可能直接发生大规模冲突。最后就是因为刘裕当皇帝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可能时间上不够。

拓跋珪母亲聪明机智

拓跋珪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历经艰险,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九死一生,最终成为一代雄主。但是他的成功并不是轻易的,而是在一个人的大力帮助下才实现的,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贺兰氏,拓跋珪母亲聪明机智,帮助拓跋珪一次次的脱险。

拓跋珪母子画

在376年,代国灭亡的时候,为了保护拓跋珪,贺兰氏当即决定带领他出逃,于是他们坐着一个马车冲出重围,在车中只有贺兰氏母子和几个奴仆。但是在半路他们还受到了其他部族的追杀,本来想逃往贺兰部的他们,不得不跑向最近的独孤部。

标签: 拓跋名字怎么拓跋怎么北魏开国皇帝从小颠沛流

更多文章

  •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保保,察罕,帖木,儿子,察罕,帖木,王保保,儿王,保保,都

    察罕帖木儿王保保察罕帖木儿王保保都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将领,两人都曾参加了平定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战争。而且,察罕帖木儿王保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同时还是他的养子。察罕帖木儿画像王保保的父亲是北元的翰林学士,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最初王保保跟随察罕帖木儿一起平定农民起

  • 揭秘科举制度究竟是谁废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揭秘,科举,制度,竟是,废除,科举,制度,废除,关于,这个

    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关于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这个问题不难。史书上记载:“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纸诏书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1905年是光绪三十一年间,但是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的朝政是慈禧太后把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左右着朝廷决策的走向。所以间接的可以说,科举制是慈禧太后废除

  • 王保保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保保,竟是,哪个,朝代,大将军,王保保,哪个,朝代,这一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王保保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毫无争议,王保保是元朝的人。史料记载王保保是北元著名将领,曾经率领元军成功的平定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惠帝画像身为元朝大将的王保保,在身世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王保保的蒙古名字是扩廊帖木儿,有人称这是北元当时的皇帝元惠帝赐给王保保的名字

  • 东汉董承怎么死的 董承为为何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汉,董承,怎么,死的,为何,死于,曹操之,操之,董承,怎么

    董承怎么死的历史上关于小人物的记载都不会太多,一则对整个历史发展没太大的影响,二则是人们的关注重心都会放在大人物上,没有时间聚焦小人物。三国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人们不会关心他们的出生,自然也不会关注他们的死亡,董承是三国中的典型小人物,那么董承是怎么死的,在历史资料中关于董承是怎么死这个问题是如

  • 明朝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卫所,兵制,什么,关联,卫所,兵制,什么,关联,明太祖

    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卫所制是被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的,这项制度是沿袭了唐代的府兵制度,那么明代的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呢?朱元璋画像府兵制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节省唐朝地兵力花费,以及为了防止大将实行专权而制定的。关于府兵制实际是从曹操屯田制逐渐发展而来的。它的划分原则是,将一定的地方划分为“府”,并

  • 唐五代之后的募兵制利弊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五,代之,后的,兵制,利弊,分别,是什么,兵制,利弊,是指

    募兵制利弊募兵制是指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而被招募的士兵则应该是一种比较专业化的长期的进行士兵工作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的兵制之一,那么募兵制的利弊各是什么呢?唐玄宗画像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的募兵制利弊均有,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些被招募的士

  • 苏轼晁错论内容分析 展现其政治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轼,晁错,内容,分析,展现,政治,抱负,苏轼,晁错,咱先

    苏轼晁错论咱先说说晁错这个人,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就是他推动发展的,因为主张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而损害了诸侯利益,后来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变,汉景帝听从袁盎的谗言,为平息诸侯叛乱腰斩晁错。苏轼画像苏轼的这篇《晁错论》却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晁错之死:晁错的死不在

  • 募兵制与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制,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兵制,卫所,都是,古代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

  • 三国志里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志,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陈登,评价,字元,历任,东

    陈登的评价陈登,字元龙,历任东阳县长、典农校尉、广陵太守、伏波将军、东郡太守,陈登不仅既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助曹操攻灭吕布,多次击败孙策孙权进攻,同时,他在任时注意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秔稻丰积,深得百姓爱戴,在他转任东郡太守的时候,甚至有大批吏民要随其北迁,可见其

  • 苏轼的洗儿诗介绍 无奈于自己落魄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轼,洗儿,介绍,无奈,于自己,自己,落魄,境遇,苏轼,洗儿

    苏轼的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养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轼的洗儿诗。苏轼画像苏轼的洗儿诗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无奈,是他对自己落魄境遇的嘲讽。苏轼才名享誉天下,可惜仕途多舛,他本人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连番的贬职与不得志,让他感觉自己充满了讽刺,《洗儿诗》就是他用来讽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