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儿子吗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儿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59 更新时间:2023/12/13 6:24:11

察罕帖木儿保保

察罕帖木儿王保保都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将领,两人都曾参加了平定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战争。而且,察罕帖木儿王保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同时还是他的养子。

察罕帖木儿画像

王保保的父亲是北元的翰林学士,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最初王保保跟随察罕帖木儿一起平定农民起义,这时的察罕帖木儿已是元朝的著名将领,而王保保只是无名小卒。因为长期跟随察罕帖木儿一起征战,所以王保保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用兵作战的技巧。所以在其舅父察罕帖木儿被红巾军将领派遣的人暗杀后,王保保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被推举为察罕帖木儿的接班人,当时人称小总兵。

王保保之所以被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主要是王保保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被寄养在察罕帖木儿身边,通过习武来强身健体,长期的相处加诸各方面的原因,最终王保保便成为养子。跟随在舅舅身边的王保保,从小就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并且父亲是翰林大学士,喜好汉学、文武双全,对王保保的影响非常大。在领兵作战方面王保保极具天赋,加上跟在察罕帖木儿身边有了长时间的实践,使得王保保在其舅舅死后,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察罕帖木儿王保保两人同为元末大将,为元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王保保深受察罕帖木儿的影响。

王保保怎么死的

关于王保保怎么死的这一问题,史料记载他在四十七岁时去世,是因为长期的作战加上与明朝的周旋,心理压力过大而死。

王保保城遗址

公元1370年,王保保与徐达在甘肃沈儿峪展开战役,并且被徐达击败。在这次战役中王保保全军覆没,携带着自己的家眷开始了逃亡,最终逃到了漠北和林。两年后王保保和部将再一次和徐达展开了战役,这一次王保保大败徐达率领的十五万北伐军,杀死了数万的明军和诸多将领,从而使得明太祖朱元璋覆灭元朝的计划破产,那王保保怎么死的呢?

史料记载王保保的父亲是汉人,母亲则是蒙古人,所以王保保以蒙古人自居,对北元政府非常的忠诚。在元朝几乎被明朝所替代后,朱元璋曾经多次派人劝降王保保,均被王宝宝所拒绝。由此王保保被朱元璋称为是当世奇男子。为了能够劝降王保保,朱元璋曾经派人前往河南的察罕帖木儿埋葬处,进行扫墓和祭拜,想要感化王保保,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

在王保保退出塞外后,朱元璋曾经派人前往漠北和王保保互通友好,最初王保保的态度非常友好,但是在使者离开之前,王保保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自断一臂用以表明自己与明朝之间不可挽回的局面。明史记载公元1375年,王保保死于哈喇那海之衙庭,现今有些学者推测他死于哈腊湖,其妻子自杀为其殉葬。以上便是对王保保怎么死的这一问题的解答。

王保保是否是赵敏的哥哥

关于王保保是否是赵敏的哥哥这一问题,小说中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这一角色的原型就是王保保的亲生妹妹。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赵敏这个人物存在,赵敏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人物。

赵敏剧照

王保保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将领,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及养子,但是在金庸笔下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是金庸笔下最受欢迎的女主角之一,元朝兵马大元帅汝阳王的女儿,身份是郡主,元朝的第一美人,其手下都是武林高手。在真实的历史中元朝的将领是察罕帖木儿,其养子是王保保。由此小说中赵敏之父、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历史中的原型就是察罕帖木儿,作为他的小女儿,王保保是否是赵敏的哥哥这一问题,也就有了肯定的答案。

标签: 王保保察罕帖木儿子察罕帖木王保保儿王保保

更多文章

  • 揭秘科举制度究竟是谁废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揭秘,科举,制度,竟是,废除,科举,制度,废除,关于,这个

    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关于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这个问题不难。史书上记载:“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纸诏书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1905年是光绪三十一年间,但是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的朝政是慈禧太后把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左右着朝廷决策的走向。所以间接的可以说,科举制是慈禧太后废除

  • 王保保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保保,竟是,哪个,朝代,大将军,王保保,哪个,朝代,这一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王保保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毫无争议,王保保是元朝的人。史料记载王保保是北元著名将领,曾经率领元军成功的平定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惠帝画像身为元朝大将的王保保,在身世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王保保的蒙古名字是扩廊帖木儿,有人称这是北元当时的皇帝元惠帝赐给王保保的名字

  • 东汉董承怎么死的 董承为为何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汉,董承,怎么,死的,为何,死于,曹操之,操之,董承,怎么

    董承怎么死的历史上关于小人物的记载都不会太多,一则对整个历史发展没太大的影响,二则是人们的关注重心都会放在大人物上,没有时间聚焦小人物。三国中便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人们不会关心他们的出生,自然也不会关注他们的死亡,董承是三国中的典型小人物,那么董承是怎么死的,在历史资料中关于董承是怎么死这个问题是如

  • 明朝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卫所,兵制,什么,关联,卫所,兵制,什么,关联,明太祖

    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卫所制是被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的,这项制度是沿袭了唐代的府兵制度,那么明代的卫所制与府兵制有什么关联呢?朱元璋画像府兵制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节省唐朝地兵力花费,以及为了防止大将实行专权而制定的。关于府兵制实际是从曹操屯田制逐渐发展而来的。它的划分原则是,将一定的地方划分为“府”,并

  • 唐五代之后的募兵制利弊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五,代之,后的,兵制,利弊,分别,是什么,兵制,利弊,是指

    募兵制利弊募兵制是指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而被招募的士兵则应该是一种比较专业化的长期的进行士兵工作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的兵制之一,那么募兵制的利弊各是什么呢?唐玄宗画像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的募兵制利弊均有,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些被招募的士

  • 苏轼晁错论内容分析 展现其政治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轼,晁错,内容,分析,展现,政治,抱负,苏轼,晁错,咱先

    苏轼晁错论咱先说说晁错这个人,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就是他推动发展的,因为主张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而损害了诸侯利益,后来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变,汉景帝听从袁盎的谗言,为平息诸侯叛乱腰斩晁错。苏轼画像苏轼的这篇《晁错论》却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晁错之死:晁错的死不在

  • 募兵制与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制,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兵制,卫所,都是,古代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

  • 三国志里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志,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陈登,评价,字元,历任,东

    陈登的评价陈登,字元龙,历任东阳县长、典农校尉、广陵太守、伏波将军、东郡太守,陈登不仅既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助曹操攻灭吕布,多次击败孙策孙权进攻,同时,他在任时注意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秔稻丰积,深得百姓爱戴,在他转任东郡太守的时候,甚至有大批吏民要随其北迁,可见其

  • 苏轼的洗儿诗介绍 无奈于自己落魄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轼,洗儿,介绍,无奈,于自己,自己,落魄,境遇,苏轼,洗儿

    苏轼的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养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轼的洗儿诗。苏轼画像苏轼的洗儿诗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无奈,是他对自己落魄境遇的嘲讽。苏轼才名享誉天下,可惜仕途多舛,他本人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连番的贬职与不得志,让他感觉自己充满了讽刺,《洗儿诗》就是他用来讽喻自己

  • 北宋名人苏轼写的回文诗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名人,苏轼,写的,回文,怎么回事,苏轼,回文,苏东坡

    苏轼回文诗苏东坡这个人生性豪爽,性格洒脱,同时也是个很幽默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在生活中的一大爱好就是用诗文典故、回文诗、猜谜语等方式来结交好友,捉弄朋友,自得其乐,其中苏东坡的回文诗就是一大特色。苏轼回文诗相传苏轼有个妹妹名叫苏小妹,这个妹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是有名的才女,苏轼很喜欢这个妹妹,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