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3/12/9 22:46:20

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一雪前耻的故事。越国和吴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公元前496年,吴王率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获胜,吴国铩羽而归,同时,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

勾践剧照

阖闾临死前,万般嘱咐儿子夫差要为他报仇,夫差为了实现父亲临终交代,每天加紧训练士兵的军事战斗能力,提高后,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因为被吴国打败,当时,吴王大臣伍子胥劝说吴王夫差应该把勾践杀死,勾践谋臣文种让勾践给吴国伯嚭进献珍宝,让伯嚭劝说吴王不杀自己。吴王听从了伯嚭的建议,于是免除勾践一死,为了表现出自己臣服的决心,便带着夫人和范蠡前来吴国,吴国命令勾践看马放牧,以此来羞辱他。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忠心,让吴王消除警惕,勾践非常听从吴王的一切命令,吴王对勾践十分,满意,认为勾践已经完全臣服于吴国,三年后,吴王便把勾践等人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记住在吴国的屈辱,尽快让自己振作起来,于是在头梁上方悬挂一枚苦胆,勾践坚持晚上睡草堆,清晨起床后添一下苦胆,目的就在于时刻提醒自己要强大越国。勾践以身作则在农田劳作,让越国子民都看到了勾践的恒心和决心,上下团结一体共同为越国的振兴而努力。勾践花费了十年时间,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广纳人才,发展生产。终于,越国走向强大。

此时,吴王夫差一心向外扩张,根本就没有时间在意越国,大臣伍子胥劝夫差先灭掉越国,以绝后患。但是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建议,趁吴王率兵出战时,勾践率领越兵攻入吴国,吴王得知后,回来向越王求和,勾践进行了一番思考,认为越国在短时间还没有能力灭掉吴国,于是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越王率兵第二次讨伐吴国,吴国战败,范蠡劝勾践杀掉夫差以绝后患,夫差万般后悔当初没有听伍子胥的建议,拔剑自杀而亡。

勾践卧薪尝胆

一个人能忍受多大的屈辱就能有多大的成就,勾践简直就是个中翘楚。在自己一时冲动,不听范蠡的苦口婆心的劝说,非要打吴国,然后失败之后,本来是已经做好亡国的打算,但是我们的勾践才当皇帝没多久,怎么甘心就这样被打败。

越王勾践所用的剑

范蠡提议说去跟吴国谈条件。勾践想想说行吧,留得国家和命在,迟早有翻盘的一天,便派了文种去谈判,请求这吴王夫差放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跟老婆去他们那里为奴为婢。这吴王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完全不听伍子胥的忠告,乐呵呵地就答应了。

于是勾践俩夫妻,连带着范蠡和文种就来到吴国。这昔日的帝王沦为他国的奴隶也是最低贱的,想来这勾践也真的是一强人,从最高落到最低,也能忍着不自杀。

他在吴国干着最苦最下贱的工作,晚上还要自虐。睡觉还要折腾一番,不给自己睡暖烘烘的被窝,偏偏让自己睡在柴草之上。按照我们的说法,白天累成狗,晚上还睡不好,这不得疯。但是勾践不但晚上睡不好,还让自己吃不好,床上吊个苦胆,每日起来尝一尝,提醒自己的亡国之痛。据说,在吴国,勾践还吃过粪便。

看看人家亡国之后的七年是如何过的,这种日子普通人能熬过三个月?所以说,这勾践绝不是普通人,自己折磨自己到这种程度,没死也没疯,那么最终肯定是朝着变态发展了。

最后他回到越国,养精蓄锐,逐渐吞掉吴国,完成自己的春秋霸业。

勾践卧薪尝胆多少年

勾践大家都熟悉的不得了,卧薪尝胆啊,打入敌营啊,隐忍不屈啊,多能耐啊。猪狗不如的日子过了十年啊,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了十年啊。

更多文章

  • 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景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简介,陶弘,简介,公元,45

    陶弘景简介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陶弘景画像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

  • 裴行俭书法写得好吗 裴行俭粮车伏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裴行,书法,写得,好吗,俭粮车,伏兵,故事,裴行,书法,堪称

    裴行俭书法裴行俭书法堪称一绝。他极擅长写草书,高宗曾让他在绢上书写文字,看过之后,非常的喜欢,赏赐下了无数珠宝。这时的裴行俭大概五十多岁,书法水平应该相当不错了。裴行俭自认为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墨笔,无论时间是多么的紧急,他都能书写出一手好字,褚遂良根本就比不上他。裴行俭图像此外史书上记载他还书写过一

  • 鹊桥仙系列词陆游的情感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鹊桥,系列,陆游,情感,分析,鹊桥,陆游,一个,牌名,爱国

    鹊桥仙陆游鹊桥仙是一个词牌名,爱国诗人以此写下了数首词作,有《鹊桥仙·华灯纵博》、《鹊桥仙·一竿风月》和《鹊桥仙·夜闻杜鹃》等,皆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浓烈的感情。陆游鹊桥仙在《华灯纵博》和《一竿风月》中,诗人将自己化身为渔夫,就第一首中,作者写道:“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封侯和渔父诗两

  • 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

    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度。不在继承像战国时期一样分封自己的帝国,而是将这些国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划分为36个郡县,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之一政治。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次宴会上部分大臣斥责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听从大臣李斯的建议后,实行焚烧儒家书籍的的指令,便

  • 揭秘荀攸和荀彧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荀攸,荀彧,究竟,是什么,关系,荀攸,荀彧,有着,重的

    荀攸和荀彧荀攸和荀彧有着双重的关系,第一重关系是同事关系,因为他们两人都是辅佐曹操的,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场所及性质是相同的,所以有着同事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重关系就是亲属关系,从他们的姓氏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因为在古代,一般同姓氏的人都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荀攸和荀彧是侄子与叔叔的关系,也就是说

  • 诉衷情南宋诗人陆游晚年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衷情,南宋,诗人,陆游,晚年,作品,衷情,陆游,诉衷情,这首

    诉衷情陆游《诉衷情》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因为担任王炎的幕僚而得以在军营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来王炎被调回京师,陆游则隐居在了山阴。过着隐居生活的他非常怀念在西北的军旅生活,所以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陆游《诉衷情》书法“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篇诗人就写道了自己年轻时候想要建功立

  • 崔致远双女坟的故事 崔致远诗歌创作灵感何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崔致远,致远,双女,故事,诗歌,创作,灵感,何来,崔致远,致

    崔致远双女坟崔致远双女坟是一段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传说,但是这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这两者之间的故事发生于大唐,这个时期天朝与国外的交流还是相当多的,又是东渡又是干啥的。而这崔致远是朝鲜人,并不是我们本土人。崔致远画像崔致远出生在富贵人家,12岁的时候就来到大唐来求学,二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思念自己的家

  • 杰出文学家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杰出,文学家,陶弘,什么,之称,陶弘,什么,之称,南朝,著名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陶弘景画像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

  • 唐朝裴行俭生平简介 裴行俭的妻子库狄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裴行,生平,简介,妻子,库狄,介绍,唐朝,裴行,是个

    唐朝裴行俭唐朝裴行俭是个骁勇战将。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隋末一代名将,他凭借父兄所立下的功劳封为弘文生,后来他自己也通过科考成为了参军。大将军很喜欢他,决定把他的经验都传授给行俭。李治准备废王后立武后,行俭非常的不认同就和反对武后的人商量对策,可是有人向武后告了密,他被降职到西州做长史。唐朝裴行俭画像后

  • 陶弘景传讲述了什么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陶弘,景传,讲述了,什么,事迹,陶弘,景传,陶弘景传,出自

    陶弘景传《陶弘景传》出自《梁书》第六十一卷,列传第四十五。这一列传,名为《处士》,所谓“处士”是指有德有才却隐居起来不出来为官的人,后来一般称之为隐士,除了陶弘景,还有阮孝绪、刘慧斐、范元琰等十二人。陶弘景塑像《陶弘景传》全文只有八百字左右,简单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比如传记一开始说到陶弘景出生的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