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负荆请罪的起因 负荆请罪的道理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起因 负荆请罪的道理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66 更新时间:2024/3/3 0:31:56

负荆请罪的起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因为赵惠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国知道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因为担心把玉璧给了秦国后对方赖账不给城池,不给秦国又怕对方撕毁合约直接攻打,所以出使秦国的使臣非常关键,最后由宦者令舍人蔺相如担任。蔺相如到了秦国,给秦昭王献上和氏璧后,见他准备赖账,就骗回玉璧威胁要撞碎它让秦王顾忌,然后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须先斋戒五天。期间,蔺相如派人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五天后,他又去面见秦王,与他说明情况表示愿意赴死,最后秦王无奈放其回国。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

之后,秦国几次攻打赵国,在279年因为集中力量打楚国,就约见赵惠文王来和谈。于是,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见面双方饮酒,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下。而秦国的史官当场记载的是秦王命令赵王弹。见此,蔺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他又威胁让自己的血溅在他身上。秦王不开心只好击了下缶。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直到结束,秦国都不敢下手。会面结束,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负荆请罪的道理

负荆请罪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第一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负荆请罪图片

第二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第三从国家角度出发。不管是蔺相如还是廉颇,他们都是爱国人士。为了赵国的安危,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愉快。国家的安稳需要大家的团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这里不言自喻。

第四从局外人角度出发。其他人不知道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大肆鄙夷蔺相如这个相爷。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听风就是雨。负荆请罪的道理其实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其他负荆请罪的道理有很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负荆请罪主要讲述了赵国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几次帮助赵王对抗秦王,被封为相国,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高。这让廉颇很不满意,一直想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开始躲着廉颇,被人怀疑他是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大臣着想,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能不闹矛盾还是不要闹矛盾。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后自愧不如,亲自登门负荆请罪。

更多文章

  • 皇甫绩守信求责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甫绩,守信,求责,典故,皇甫绩,守信,求责,大家,熟悉,隋

    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大家熟悉的隋朝著名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关于他的一些典故,也一贯的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皇甫绩守信求责,说的是皇甫绩小时候的故事。皇甫绩画像皇甫绩守信求责,说的是皇甫绩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但是当时皇甫爷爷还在,就把他接到了自己的身边,把小孩子抚养长大。也有人说,是皇甫绩

  • 陈庆之尔朱荣之间发生过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庆之,尔朱,之间,发生,何事,陈庆之,尔朱,在历史上,其实

    陈庆之尔朱荣陈庆之在历史上其实也算是一个传奇一般的人物了,在他的前半生之中并没有任何的功绩,可以说连带兵打仗都是没有记录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后半生却慢慢的都是非常震慑人的战绩。许多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尔朱荣算是一个军事上的人才了,可是陈庆之却将尔朱荣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可见陈庆之本身的才能是多么出众

  • 魏国皇帝曹芳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皇帝,曹芳,怎么,死的,曹芳,怎么,死的,魏国,几任

    曹芳是怎么死的曹芳是魏国的几任傀儡皇帝中的其中一个,他的一生都是懵懵懂懂地在大臣的影响下做事。后来因为效忠他的大臣们想要对司马师出手而被司马师废掉。之后他就一直是一个诸侯王。那么曹芳是怎么死的呢?曹芳画像曹芳是上一任皇帝的养子,仅在八岁时就登基为帝。登基之后的曹芳,听从了曹叡的话,封曹爽和司马懿两人

  • 隋朝大臣皇甫绩传 皇甫绩字功明有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大臣,皇甫绩传,皇甫绩字,功明,有何,皇甫绩传,详细

    皇甫绩传皇甫绩传是详细记叙皇甫绩这个人物生平的一篇文章,其实皇甫绩传在两本书里面都有,一本书是隋书,一本书是北史。由此可见,皇甫绩在当时,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名人。皇甫绩画像皇甫绩传的内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从皇甫绩童年时代开始说起,皇甫绩这个人小时候就很了不起。因为没有父母的宠溺,所以过分的

  • 陶弘景的书法写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陶弘,书法,写得,如何,陶弘,书法,许多方面,都有,涉猎,研

    陶弘景书法陶弘景对许多方面都有涉猎和研究,医药、炼丹、天文、地理等等。他一生才学不凡,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精通书法,陶弘景也不例外,他工于草书和隶书,还擅长行书。《瘗鹤铭》局部陶弘景一生都很喜欢写作,所以可以著作等身,这也练就了他的一手好书法。据史书记载,他年仅四五岁就开始喜欢写

  • 陶弘景所写的诗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所,写的,哪些,陶弘,道士,擅长,医学,养生,此外

    陶弘景的诗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文学家。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

  • 历史上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破釜沉舟,哪次,战役,破釜沉舟,哪次,战役,典故,出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各地起义纷起抗击秦暴政,当时由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带领的四十万兵力在巨鹿发生的一场重大战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至今还常被世人所称道的以弱胜强的一场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秦军大将章邯杀死楚军起义首领项梁后便不把楚军放在眼里,于是与

  •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陶弘,儒道,三教,有何,关联,陶弘,儒道,三教,南朝,时期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精通养生、炼丹,还有不少有关他占卜道法方面的传说。不过他的一生,其实不只有道教,他的思想其实是融合了儒道释三教。陶弘景画像陶弘景的前半生其实是个儒士,出生士族,从小学习的也大多是儒家学说。他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

  • 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卧薪尝胆,故事,概括,讲述了,越

    卧薪尝胆故事概括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一雪前耻的故事。越国和吴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公元前496年,吴王率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获胜,吴国铩羽而归,同时,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勾践剧照阖闾临死前,万般嘱咐儿子夫差要为他报仇,夫差为了实现父亲临终交代,每天加紧训练士兵的军事战斗能力,提高后,吴王夫差率兵攻打

  • 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景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简介,陶弘,简介,公元,45

    陶弘景简介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陶弘景画像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