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弘景所写的诗有哪些

陶弘景所写的诗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3/12/12 17:37:05

陶弘景的诗

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学家。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

《诏问山中所有诗以答》

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前两句一问一答,你问山中有什么,我答山上多白云。而后两句是说,山中美好只能自己来愉悦地享受,没法给您寄送过去。全诗语言非常简朴,无华美的辞藻,但因此显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想境界很符合,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状态。

除了写山中景色,抒发隐逸之情,他也写过比较凄凉幽怨的诗歌,比如《寒夜怨》。“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寒日微,寒风紧,愁心绝,愁泪尽,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夜里乌云出现,飞鸟因为受到惊吓而发出凄切的叫声,让人听了十分伤心。这前三句写夜景,每一句都有一个“夜”字,之后还有连着两句都有“寒”字的,和都有“愁”字的。这样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非常的哀怨,与诗名相符。而诗人哀怨的原因在最后一句点明,原来是一个“思”字。诗人抒发感情从来都是有所寄托,而非无缘无故,据说这首诗是陶弘景写于齐朝灭亡的时候,所以大概是在思念故国。

陶弘景的故事

陶弘景虽然历经了宋、齐、梁三朝,但一般被认为是南梁时期的人,据说国家取名“梁”也跟他有关。

陶弘景画像

梁朝开国皇帝萧衍早前就和陶弘景有过亲密的交往,而等到他即位,因为当时国号还没定就来请教陶弘景。而陶弘景进行了几次占卜,发现结果都是一个“梁”字,他就上书给萧衍,说“梁”有助国运。于是武帝萧衍就把国号立为“梁”。

当时陶弘景一直在茅山隐居修行。武帝请他出山来入朝为官,他亲手写了诏书给他,并且赐给他一条鹿皮的头巾,后来又几次增加聘任的礼物。可是陶弘景始终是没有答应,他画了一幅画给武帝。画上有两头牛,一头牛被散放着在吃水草,一头牛戴着金络头,还有人牵着绳子并且用棍子驱赶他。两头牛,前者是他现在隐居的自己,而后者就是为官后的他,享受富贵但失去自由。

武帝看到这幅图后,大笑着说:“这个人没有什么尘世的追求,只想要效仿庄子的那只摇尾巴的乌龟,这哪里有可以让他做官为我所用的道理啊?”从此,他不再提起聘任陶弘景做官的事情。

不过,国家每次遇到大事,梁武帝还是会派人前往向陶弘景询问请教。他和陶弘景之间,书信的联系一直不断,每个月常常就有好几封。而武帝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会烧着香虔诚地接过,态度十分恭敬,简直无可复加。所以当时的人都称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他的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谢中书,原名谢徵,南朝梁人,从小好学善文,才华横溢,因为担任过中书郎一职,所以被人们称为谢中书。

《答谢中书书》

这封信共68个字,却语言精练文采飞扬,不似散文更像是一首诗歌。陶弘景上来就发出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名山大川壮美景色,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在谈论的。开头这平实的一句,立意高远,也奠定了全篇道尽山川自然美景之意。

标签: 陶弘景所写的哪些陶弘道士擅长医学养生此外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破釜沉舟,哪次,战役,破釜沉舟,哪次,战役,典故,出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各地起义纷起抗击秦暴政,当时由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带领的四十万兵力在巨鹿发生的一场重大战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至今还常被世人所称道的以弱胜强的一场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秦军大将章邯杀死楚军起义首领项梁后便不把楚军放在眼里,于是与

  •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陶弘,儒道,三教,有何,关联,陶弘,儒道,三教,南朝,时期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精通养生、炼丹,还有不少有关他占卜道法方面的传说。不过他的一生,其实不只有道教,他的思想其实是融合了儒道释三教。陶弘景画像陶弘景的前半生其实是个儒士,出生士族,从小学习的也大多是儒家学说。他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

  • 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勾践,卧薪尝胆,故事,概括,卧薪尝胆,故事,概括,讲述了,越

    卧薪尝胆故事概括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一雪前耻的故事。越国和吴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公元前496年,吴王率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获胜,吴国铩羽而归,同时,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勾践剧照阖闾临死前,万般嘱咐儿子夫差要为他报仇,夫差为了实现父亲临终交代,每天加紧训练士兵的军事战斗能力,提高后,吴王夫差率兵攻打

  • 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景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教,茅山,一派,创始人,陶弘,简介,陶弘,简介,公元,45

    陶弘景简介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陶弘景画像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

  • 裴行俭书法写得好吗 裴行俭粮车伏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裴行,书法,写得,好吗,俭粮车,伏兵,故事,裴行,书法,堪称

    裴行俭书法裴行俭书法堪称一绝。他极擅长写草书,高宗曾让他在绢上书写文字,看过之后,非常的喜欢,赏赐下了无数珠宝。这时的裴行俭大概五十多岁,书法水平应该相当不错了。裴行俭自认为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墨笔,无论时间是多么的紧急,他都能书写出一手好字,褚遂良根本就比不上他。裴行俭图像此外史书上记载他还书写过一

  • 鹊桥仙系列词陆游的情感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鹊桥,系列,陆游,情感,分析,鹊桥,陆游,一个,牌名,爱国

    鹊桥仙陆游鹊桥仙是一个词牌名,爱国诗人以此写下了数首词作,有《鹊桥仙·华灯纵博》、《鹊桥仙·一竿风月》和《鹊桥仙·夜闻杜鹃》等,皆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浓烈的感情。陆游鹊桥仙在《华灯纵博》和《一竿风月》中,诗人将自己化身为渔夫,就第一首中,作者写道:“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封侯和渔父诗两

  • 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

    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度。不在继承像战国时期一样分封自己的帝国,而是将这些国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划分为36个郡县,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之一政治。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次宴会上部分大臣斥责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听从大臣李斯的建议后,实行焚烧儒家书籍的的指令,便

  • 揭秘荀攸和荀彧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荀攸,荀彧,究竟,是什么,关系,荀攸,荀彧,有着,重的

    荀攸和荀彧荀攸和荀彧有着双重的关系,第一重关系是同事关系,因为他们两人都是辅佐曹操的,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场所及性质是相同的,所以有着同事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重关系就是亲属关系,从他们的姓氏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因为在古代,一般同姓氏的人都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荀攸和荀彧是侄子与叔叔的关系,也就是说

  • 诉衷情南宋诗人陆游晚年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衷情,南宋,诗人,陆游,晚年,作品,衷情,陆游,诉衷情,这首

    诉衷情陆游《诉衷情》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因为担任王炎的幕僚而得以在军营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来王炎被调回京师,陆游则隐居在了山阴。过着隐居生活的他非常怀念在西北的军旅生活,所以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陆游《诉衷情》书法“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篇诗人就写道了自己年轻时候想要建功立

  • 崔致远双女坟的故事 崔致远诗歌创作灵感何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崔致远,致远,双女,故事,诗歌,创作,灵感,何来,崔致远,致

    崔致远双女坟崔致远双女坟是一段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传说,但是这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这两者之间的故事发生于大唐,这个时期天朝与国外的交流还是相当多的,又是东渡又是干啥的。而这崔致远是朝鲜人,并不是我们本土人。崔致远画像崔致远出生在富贵人家,12岁的时候就来到大唐来求学,二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思念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