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屯田高明之处在哪 曹操割发故事解析

曹操屯田高明之处在哪 曹操割发故事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3/12/23 6:20:22

曹操屯田

曹操是就是在乱世之中出的枭雄,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身为这场混乱的参与者和煽动者,曹操连年征战沙场。战争的基础是什么呢?人力?武器?战力?都对也都不对。

《三国演义》剧照

在战争中,粮食就是物质基础。所以粮食是不能断的,可是要怎么保证粮草的充足呢?曹操相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屯田制。

曹操为了确保粮草的充足,在全国大力推行屯田制。招募农民在战争地点的不远处开垦农田,这样可以减少运输的路途。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那些士兵也可以到这些天地上种田。这屯田制对于农民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种田需要的种子、农具、耕牛、土地都是由国家提供的,农民只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力就好。在有收成的时候,就将那些收成按一定的比例分给国家和个人。

屯田制在由曹操推广之后,不断的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改良发展。曹魏有了民屯和官屯两种,还设立了各个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不过在古代的独裁专制制度下,一个好的制度有时只会让人们越来越苦。这个屯田制后来甚至发展成了一个束缚农民自由的工具,分配也越来越不公平,有段时间达到了国家八成而农民只有六成的地步。

曹操推行屯田制是为了战争,为了能够取得天下,可是这天下不就是有百姓组成的吗?屯田制坑害了多少的农民与士兵啊,这不是害了他一直想要的天下吗?

曹操割发

曹操割发实则是一个小故事一样的事件,表现了曹操难能可贵的一面。虽然现在割发代首多用于对官员的贬义词,但在三国时代,意义却完全不一样的。

曹操割发图片

当时正在征战途中,曹操的军队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军中的人行马走路必须小心翼翼,不能破坏麦田。他的这一做法获得了老百姓的尊敬,甚至有人叩首表示恭敬。但是曹操的马经过麦田的时候,被一只小鸟惊了马,踏坏了一部分的麦田。

曹操当时便要求治他的罪,但是众人皆劝,毕竟作为丞相,怎么好因为麦子就伤了性命。曹操却说,这命令是他自己下的,如果连他自己都不遵守,日后有怎么能让别人心甘情愿的遵守呢?所以曹操拔剑准备自刎,这时候谋士郭嘉却说《春秋》有云法不上于尊,况曹操身负天子交于的重任,于是曹操用剑割掉头发,说既然他不能加罪于身,他也只能割发代首了。

之后,他更是传令三军,说丞相践踏麦田,本来应该斩首示众,但是因为他身负重任,只能割发代首。

现在看来,可能会觉得曹操用头发换了一条人命可谓是划算,因为剪个头发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时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古人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轻易不能损毁,否则便是不孝。曹操作为丞相,官位颇高,能这样严于律己,也挺难能可贵的。

英雄曹操

关于曹操是不是一个英雄的争论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说到曹操,很多人都喜欢用枭雄来形容他,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白脸的曹操”这是京剧脸谱里对曹操奸臣的刻画,他成为了阴险狡诈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对的。

曹操剧照

曹操是一个具有能力的人,虽然不一定喜欢的做事手段,但是他对历史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他顺应了当时的潮流,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他在乱世用重典,平定了大家都想当皇帝引发的暴乱。

标签: 曹操屯田高明之处在哪割发故事解析曹操屯田

更多文章

  • 明朝奸臣温体仁玩弄权术 温体仁排挤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奸臣,温体,玩弄,权术,仁排,挤过,温体,玩弄,权术

    温体仁玩弄权术从崇祯元年(1628年)到崇祯十年(1638)的这十年间,有多位原来的朝廷大臣被温体仁排挤,内阁官员的人事调动更是多达五十多人,但是温体仁还是稳稳坐住了自己的位置。温体仁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地步,不在于他有多少出众的能力,而是他懂得玩弄权术,左右逢迎,欺下媚上。崇祯帝在刚刚进入崇祯皇帝的视

  • 三国曹操百员部下到底是谁替曹操说降了徐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曹操,百员,部下,到底,谁替,徐晃,曹操,部下,良多

    曹操部下曹操部下良多,因为曹操礼贤下士,虽生性多疑,却善于采纳旁人的意见,所以无论是文臣或者武将对曹操可谓是忠心不已。曹操部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谋士和将领。曹操像其下的谋士有惊才绝艳的郭嘉,可惜英年早逝,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还曾感叹如果郭嘉未死,他不会如此大败。之后还有荀彧、戏志才、荀攸等出色

  • 严嵩和张居正有何关系 对他们的评价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严嵩,张居正,有何,关系,他们的,评价,一样,严嵩,张居正

    严嵩张居正严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而张居正是之后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两人都是一时的权臣,而且都有贪污受贿之类的情况,不过严嵩败坏朝政、祸害国家,张居正因为改革朝政而对社稷有功,所以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十分两极。张居正铜像严嵩和张居正,除了地位和品德方面有些相似之处,两人之间本身也存在不少

  • 曹操定都在许昌了吗 曹操定都许昌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都在,许昌,定都,真正,原因,曹操,定都,自立,魏国

    曹操定都曹操在自立魏国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会定都洛阳,毕竟无论是地势还是政治因素,洛阳都是首选,但是最后曹操却在许昌定都,改许昌为许都。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在许昌定都呢?曹操抚琴图一说是,洛阳当时在董卓的的破坏下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都城,所以谋士们都劝曹操定都许昌。二说是,曹操当时觉得许昌有粮,可以维持一个

  • 揭秘曹操为什么诳父 曹操诳父经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揭秘,曹操,为什么,诳父,经过,如何,曹操,诳父,一个,放荡

    曹操诳父曹操呢,是一个放荡狂傲的人,这似乎是他的本性,因为在曹操的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个性。由于少年的曹操一直过的很随性,这让他的叔父很不满,就和曹操的父亲——也就是曹嵩告状,疏略曹操的种种不是。曹操与曹嵩在古时,很看重辈分,即使曹操天不怕地不怕还是怕自己的父亲。所以在曹操知道了自己被告状之后很担心。但

  • 揭秘严嵩是怎么倒台的 严嵩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严嵩,怎么,倒台,死的,严嵩,倒台,专权,二十年,最后

    严嵩倒台严嵩专权了二十年,最后还是倒台了,不仅被削官还乡,儿子不久也被定罪杀头。而严嵩自己后来无家可归,在外流浪两年后,因病而死,死后还无处安葬,无人吊唁,可以说悲剧十分凄惨。戏剧里的严嵩严嵩的地位和权力,说到底全部来自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严嵩最后倒台也必然跟皇帝有关。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个十分聪

  • 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 曹操断发取信于民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借头,是什么,意思,断发,取信于民,典故,曹操,借头

    曹操借头曹操诡计多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而其中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曹操借头图片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军队粮草已经殆尽,粮官没有办法,只能请示曹操指令,曹操说可以先用小碗装,以应一时之急。粮官却说难免

  • 曹操重用贾诩了吗 贾诩向曹操献了哪些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重用,贾诩,哪些,曹操,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

    曹操贾诩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像说起贾诩这个人,多次换主,哪里强势就去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运用细致的观察,考虑对话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与人交流,使得对方都听从自己的话

  • 尧舜禅让的故事是什么 尧舜禅让真相解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尧舜,禅让,故事,是什么,真相,解剖,尧舜,禅让,故事,这一

    尧舜禅让的故事尧舜禅让这一歌颂美德的感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我最初接触到这个故事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书上,那时候觉得,尧真的是一代贤君啊,感动得我都要掉眼泪了。尧舜禹雕像现在长大了,看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不是教科书上简单几笔就能敷衍得了的了。我在想,尚未完全进化的远古时代的先人们都如

  • 项羽刘邦之战谁笑到最后 刘邦建立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项羽,刘邦,之战,谁笑,最后,建立,哪个,朝代,项羽,刘邦

    项羽刘邦之战刘邦和项羽在灭秦之战中均有政绩,根据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者王者”,刘邦率先以灵活的作战方式进入关中,则占领关中为王,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胜利,加上项羽家族世代为诸侯将领,兵力雄厚,自立为楚王。电影《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海报刘邦深知自己相较于项羽势力薄弱,遂主动请赴以表诚意和解,遂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