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充和贾诩有亲戚关系吗 贾充和贾诩相同点

贾充和贾诩有亲戚关系吗 贾充和贾诩相同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52 更新时间:2024/1/23 2:26:05

贾充和贾诩

贾充,生于217年,死于282年,是曹魏名将贾逵的儿子。为曹魏、西晋的重臣,西晋的开国元勋,在晋朝更是地位显赫,位列三公。

贾充像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曹魏著名谋士,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有许多过人之处,被许多学者评价为三国最厉害的谋士。

贾充和贾诩是没有关系的,贾诩死的时候,贾充才6岁。他们都曾为曹魏效力,在政治上,两人是没有交集的。而且两人年龄相差很大,所以要追寻他们两的关系,就要从他们的家族姓氏上去寻求了。贾诩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贾谊的后代,贾诩的后代在晋朝时都位列朝堂,地位显赫。贾诩有三子,贾穆、贾访、贾玑,贾模是贾穆的长子,是贾诩的长孙。据史料记载,贾模又是贾充的族子,所以,贾诩和贾充其实是一个贾家,他们是五福之内的一个祖宗。

理清了贾充和贾诩的关系,我们发现他们还有一些相识之处,例如都位列三公,身居过太尉一职。再分析一下这两人:贾诩,三国第一毒士,曾帮助李傕郭汜等乱兵攻下长安。给长安城带来灾害,百姓名不聊生,一片狼藉。多次易主,最后效力曹操,非常有智慧,善于自保,但不顾别人的死活,后世评价有功有过。贾充,对他的评价很反面,因为他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弑曹魏君主曹髦,而且在晋朝专以谄取媚,本人也无功无德,以至于祸延子孙,国家因为他也陷入混乱。

三国贾诩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

贾诩像

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是贾诩步步高升的前提。

早期的贾诩并不出名,最开始在李傕手下。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害,贾诩劝李傕、郭汜等人召集人马攻打长安,李傕等听其意见,血洗长安城,杀死了王允等人。占领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贾诩大失所望,奔赴张绣,为张绣谋士。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阻张绣,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使曹操损失惨重。后袁绍想拉拢张绣,被贾诩阻止,劝张绣归附曹操,因为相比袁绍,曹操志向远大,而且会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归顺曹操。建安十六年,以韩遂马超为首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贾诩使出离间计,离间马、韩,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信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相互失去信任。曹操乘机对他们发起进攻,大获全胜。曹操欲立太子,贾诩劝说曹操,废长立幼,会使人心不平,造成混乱,并支持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曹丕即位,为答谢贾诩,封其为太尉。

贾诩论战

贾诩论战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讲述谋士贾诩对张绣两次用兵胜负的预测,不仅展示贾诩的智谋,还证明其在军事方面的判断能力。

贾诩像

原文如下: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标签: 贾充贾诩亲戚关系相同点贾充贾诩生于217年

更多文章

  • 詹天佑所在的时代背景如何 詹天佑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天佑,在的,时代,背景,如何,故事,介绍,天佑,时代,背景

    詹天佑时代背景被誉为“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一个破落茶商家庭。虽然家道中落,然而天性聪明好学的詹天佑依然勤勉上进,对机械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沉迷其中,乐此不疲。父母见儿子小小年纪便已显现出过人的天赋,内心十分欣喜,他们知道,只要用心栽培,这孩子长大后,必有一番不俗的作为。

  • 汉武大帝为什么冤枉窦婴 汉武帝杀窦婴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大帝,为什么,冤枉,窦婴,汉武帝,杀窦,真正,原因,汉武

    汉武大帝窦婴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担任过丞相职位的窦婴就是其中之一。窦婴本身立下过汗马功劳,加上他身份上是窦太后亲侄子的那层关系,仕途理应平稳上升才是,但没想到他最终还是被汉武帝所杀,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电视剧《汉武大帝》汉武帝剧照窦婴虽然曾经担任过前太子刘荣的太傅,但是在汉武帝登基之后,他还是非

  • 三国演义王朗怎么死的 王朗传中真实的王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演义,王朗,怎么,死的,传中,真实,如何,三国演义,王朗

    三国演义王朗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而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王朗。三国演义王朗剧照一提起王朗,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在《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而且最能证

  • 霍光家族在西汉地位多高 霍光家族为何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光,家族,西汉,地位,多高,为何,灭族,霍光,家族,辅佐

    霍光家族辅佐过三代皇帝的霍光,位高权重,最后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名副其实的三朝老臣。霍光作为一代权臣,其家族在西汉时期也是显赫一时的。但霍光家族在最后却被灭族,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大司马霍光根据史料可考,霍光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哥哥便是当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霍去病的扶持下,霍光十余岁便

  • 赞美诸葛亮的诗有哪些 陆游写诸葛亮的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赞美,诸葛亮的,诸葛,亮的,哪些,陆游,赏析,赞美,诸葛亮的

    赞美诸葛亮的诗谈及诸葛亮,中国人是没有不知道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还有许多文人骚客写下很多精彩绝伦的诗句篇幅,来赞美诸葛亮。《三国》诸葛亮剧照首先诗圣杜甫有一首描写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在前两句描绘了诸葛亮的共鸣,后两句描写了诸葛亮兵败东吴,造成千古遗恨。

  • 航海家郑和纪念馆在哪 郑和下西洋地图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航海家,郑和,纪念馆,在哪,西洋,地图,怎样,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郑和是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中国与邻国和周边国家的和平外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郑和的这次壮举也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带到世界各地的中国特色的产品也对中国对外的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郑和纪念馆因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也

  • 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吗 管宁华歆割席绝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宁,华歆,好朋友,割席,绝交,管宁,华歆,北海,朱虚人,字

    管宁与华歆管宁是北海朱虚人,字幼安,春秋时期政治学家管仲的后代。东汉末年,朝廷局势动荡,避难于辽宁三十多个年头。在三国时期,到了魏国,很多次想要管宁入仕,他都没有答应,一直做着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直到死去。华歆是平原高唐人,字子鱼。在东汉末年,曾做过尚书令。在三国时期,到了魏国,做到了太尉一职,为官

  • 郑和下西洋时间是何时 郑和下西洋共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西洋,时间,何时,几次,郑和,西洋,时间,第一次,是在

    郑和下西洋时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后,郑和一行人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郑和画像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

  • 魏国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华歆拒赠故事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华,国华,是个,怎样,华歆,拒赠,故事,解读,华歆,是个

    华歆是个怎样的人华歆,字子鱼,汉末三国时期人。在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生于157年,死于232年,享年85岁。三国演义华歆剧照相信很多人,对于华歆会有熟悉的感觉,因为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关于华歆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华歆与管宁有一个割席

  • 铁路专家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故居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铁路,专家,天佑,简介,故居,在哪里,天佑,简介,2005年

    詹天佑简介2005年秋,京张铁路开工百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铜像的揭幕仪式,亦在张家口南站的隆重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座近三米高的铜像醒目地矗立在车站前,象征着詹天佑这位近代最功勋卓著的爱国铁路工程师,其精神和功业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詹天佑画像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