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奘西行的历史评价

玄奘西行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89 更新时间:2023/12/5 22:40:34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

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综合评价

真诚学习

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在各地参访学习佛教大小乘教典。由于当时传入中国的经典有限,很不完备,众师解说不同,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于是为了“一睹明法了义真文”,以求得佛教真理,决心西行求法,虽未得唐太宗批准,仍偷渡出境,冒险寻求真理。

顾安

在西行路上,备经艰难险阻,走过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情况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法师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这种为法忘我、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了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行愿。

苛求真理

法师西行,历经50余国,向各国佛教学者学习大小乘经典,还有因明、声明乃至婆罗门教典籍。在那烂陀寺依止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中论》、《百论》等,被选为深通三藏的十德之一。法师通达内外、大小、空有教义,并能会通融合、登峰造极。

建正法幢

法师为破斥外道邪说,捍卫真理,写出《制恶见论》;为融合般若瑜伽,建立中道观,息灭空有之诤,写出《会中论》。在戒日召开的曲女城佛学辩论大会上,立“真唯识量”,无人能破,一时名震五印,万人景仰,被大乘人尊为“大乘天”、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又应请参加无遮大会,受到帝王、宰官、僧俗群众的尊崇。

热爱故国

在西行的道路上,被高昌王阻留,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回国以后,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因明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传入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诲人不倦

法师先后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宫等地译经十九年,共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其数量之巨、译文之精美、内容之完备信达,实超前代译师,后更无与伦比。法师白昼译经,晚上继续,三更暂眠,五更复起。除译经外,每天晚饭后还要抽出时间,为弟子讲演新译经论,解答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与寺中大德研讨各种理论,评述诸家异同,融会贯通。其译业彪炳、不辞劳瘁,讲学论道、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空前卓绝的。

照亮印度

“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这是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对玄奘的评价,而让玄奘赢得如此赞誉的是一本名为《大唐西域记》的书。

《大唐西域记》为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玄奘在成书之时曾进表于唐太宗:“所闻所历一百二十八国,今所记述,有异前闻,皆存实录,非敢雕华,编裁而成。全书12卷,共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百余个国家的情况。《大唐西域记》不但拓宽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为后世保存了珍贵史料,而且对中国日后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在印度,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玄奘的。印度人知道玄奘,一是通过民间传说,二是通过教材,在印度很多教科书中就有关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课文《佛的影子》,讲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强盗的故事。印度如此推崇玄奘,主要是因为玄奘在印度历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贡献。印度人没留下文字历史,其历史多存在于传说之中。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印度的历史天空“曾经一片漆黑”,印度人不知道佛教发源于本国,也不知道自己国土里掩埋着那么多辉煌的过去。

《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历史。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印度的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唐代的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曾受到了当时全印度举国上下的尊敬。法师返国时,唐朝太宗皇帝也亲自出迎,并希望法师出任大臣,但被玄奘法师婉言谢绝,后法师圆寂时,朝野送葬者竟达数万人。玄奘法师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实为罕见,所以鲁迅先生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优秀杰出人物。

标签: 玄奘

更多文章

  • 清军入关的兵力是多少 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兵入关 清军入关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军

    清军入关的兵力是多少在明朝末期,由于统治者荒淫无道,全国各地爆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最后由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攻占山海关,进入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自杀,至此,明朝灭亡。而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建立,虽然国家很小,但是国家凭借着各种手段,还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开始攻占全国各地,但是要想攻占中原,必须攻占

  • 汉高祖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 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刘邦草草布衣一介,仅凭借三尺宝剑,就能立足于乱世。历经春秋战国分崩离析,在中原疆域上开辟了一个大一统的汉室王朝。令后世无数英雄豪杰竞相顶礼膜拜。那么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刘邦的画像刘邦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其一是识人善任。刘邦本是一方泼皮无赖,平日游手好闲,好耍嘴皮子

  • 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察举制

    汉代之后是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东汉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举选士的办法仍在实行,不过退居次要地位。九品中正与察举本质上代表着两种选官导向。由于以九品中正为主,所以察

  • 武昌起义领导人是谁 武昌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武昌起义标志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领导人是谁1911年10月10日晚,著名的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新中国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更像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令人瞩目的里程碑,翻开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孙武,蒋翊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筹备策划武昌起义,最终使武昌起义得以圆满成功。武昌起义示意图这场发生在湖北

  •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有何影响 郡县制的特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郡县制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郡县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它的推行是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使得中国第一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央政府的地位第一次被真正重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郡县制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秋收起义多少岁 秋收起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27年,正值农民秋收时节,湖南和江西地区发生了一场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起义是的主要参加是农民,由于这场起义是在农民秋收的时候发动的,因此这场起义也称为秋收起义。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秋收起义呢,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秋收起义画像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受

  • 王莽为何篡位?王莽的新朝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也就是新太祖史称建兴帝或新帝。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不与其他宗亲一样总是生活奢侈,声色犬马的,而且王莽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人们所称赞,声名远播。王莽二十四岁开始入朝

  • 关羽假节钺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假节钺在《三国志》中多处都可以见到,是封赏功勋极大和才能卓著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极高的威望。《吴志·陆逊传》载:“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三国志武帝纪》中:“太祖遂至洛阳,韂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那么,假节钺在古代的封赏中到

  •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汉赵开国皇帝刘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渊

    坐拥天下的司马氏可能在最后也没想到,把自己江山断送的竟是自家人。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让本来摇摇欲坠的西晋政权,在风雨中更是飘零。此时,蠢蠢欲动的匈奴人正静静地等待一个时机,刘渊的出现,让匈奴人的梦想成为现实。刘渊的生平简介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取一个汉名

  • 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成功了吗 刘裕最后是怎么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裕

    打开中国古代历史,只看到权谋与血腥,普通百姓和许多政治小人物的悲哀和巨大痛苦,被隐没在枯燥简单的数字之后,要找一个兼具仁义、道德的英雄是极其难得的,刘裕虽不是完人,比起很多昏君来说,他已经很优秀了。刘裕起自行伍,一个草根靠着自己的实力,打拼到帝王之位,天道酬勤,这是刘裕应得的,也是有志者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