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6/21 9:32:24

汉代之后是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东汉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举选士的办法仍在实行,不过退居次要地位。九品中正与察举本质上代表着两种选官导。由于以九品中正为主,所以察举受到它的制约:由察举入仕者,也须经过中正品第,而且,入仕者的成分、升迁、地位等也受到相当的限制。这时期的察举制,仍以举荐为中心环节,而当中有所变化:

(一)除岁科见的特科,如:孝廉、茂才、良方正、能言极谏等继续延设外,其特科的设置更为灵活,范围扩大,增加了许多特诏科目。

(二)察举的对象,由原来的儒生、吏两途,融合为一,儒生成为主体人选。这改变是从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开始的,规定「贡士以经学为先」。

(三)考试范围扩大、黜落程度加深。东汉时仅对孝廉一科的考试、黜落较严,西晋时扩大到秀才科。

(四)门第限制较宽松。魏晋南北朝时,下层人士通过察举入仕者,占了接近一半,在汉代仅占四分之一。至于高官子弟入仕,另有途径,不再通过察举了。总之,察举制的门第因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呈下降趋势的。

标签: 察举制

更多文章

  • 武昌起义领导人是谁 武昌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武昌起义标志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领导人是谁1911年10月10日晚,著名的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新中国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更像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令人瞩目的里程碑,翻开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孙武,蒋翊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筹备策划武昌起义,最终使武昌起义得以圆满成功。武昌起义示意图这场发生在湖北

  •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有何影响 郡县制的特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郡县制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郡县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它的推行是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使得中国第一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央政府的地位第一次被真正重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郡县制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秋收起义多少岁 秋收起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27年,正值农民秋收时节,湖南和江西地区发生了一场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起义是的主要参加是农民,由于这场起义是在农民秋收的时候发动的,因此这场起义也称为秋收起义。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秋收起义呢,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秋收起义画像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受

  • 王莽为何篡位?王莽的新朝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也就是新太祖史称建兴帝或新帝。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不与其他宗亲一样总是生活奢侈,声色犬马的,而且王莽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人们所称赞,声名远播。王莽二十四岁开始入朝

  • 关羽假节钺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假节钺在《三国志》中多处都可以见到,是封赏功勋极大和才能卓著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极高的威望。《吴志·陆逊传》载:“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三国志武帝纪》中:“太祖遂至洛阳,韂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那么,假节钺在古代的封赏中到

  •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汉赵开国皇帝刘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渊

    坐拥天下的司马氏可能在最后也没想到,把自己江山断送的竟是自家人。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让本来摇摇欲坠的西晋政权,在风雨中更是飘零。此时,蠢蠢欲动的匈奴人正静静地等待一个时机,刘渊的出现,让匈奴人的梦想成为现实。刘渊的生平简介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取一个汉名

  • 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成功了吗 刘裕最后是怎么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裕

    打开中国古代历史,只看到权谋与血腥,普通百姓和许多政治小人物的悲哀和巨大痛苦,被隐没在枯燥简单的数字之后,要找一个兼具仁义、道德的英雄是极其难得的,刘裕虽不是完人,比起很多昏君来说,他已经很优秀了。刘裕起自行伍,一个草根靠着自己的实力,打拼到帝王之位,天道酬勤,这是刘裕应得的,也是有志者胜利的果实。

  • 三国争霸期间总共因为战争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一棵大树的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汉末年就是这样走向终结的:第一,天

  • 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 昭君出塞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解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也一直作为政治问题被重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一直到王昭君出塞,汉匈关系一直时战时和,汉武帝之前,汉匈一直以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得以兴旺,兵强马壮,打的匈奴俯首称臣。《昭君出塞》剧

  • 辛亥革命第一枪怎么打响的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第一枪怎么打响的辛亥革命第一枪,狭义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在辛亥革命的战争中用手枪开出第一发子弹,广义理解的话可以认为是辛亥革命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认为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不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都是接下来必须要加以研究的话题。那么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又是谁在这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