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突厥民族历史介绍 隋朝与突厥的战争介绍

突厥民族历史介绍 隋朝与突厥的战争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81 更新时间:2024/2/16 8:06:40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569年,随着突厥的扩张,突厥和波斯发生矛盾,遂和东罗马帝国联合共同对抗波斯萨珊王朝。这个时期是突厥汗国武力最鼎盛的时期。

580年,突厥在西域设立小可汗,统管阿尔泰山以西的地区,这是突厥日后分裂的重要根源。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同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

东突厥

583年,突厥汗国内讧分裂。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

602年(仁寿二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下男女6千人,牲畜20多万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还启民可汗。当时有许多突厥人投降。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抚铁勒诸部等。

603年(仁寿三年),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启民可汗把达头的部众收归自己统率。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北迁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西)使他更便于管理整个东突厥汗国。启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贡。

609年(大业五年)十一月,启民可汗病死。隋炀帝为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子咄吉世(又作咄吉)为始毕可汗。

几年以后,始毕可汗的力量逐渐强大。隋朝右光禄大夫裴矩建议削弱他的势力,办法是将宗室女嫁给始毕之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这件事以后,对隋朝很不满。裴矩又认为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他们,只是由于突厥汗国中有许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不好对付。特别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为诡计多端,备受始毕可汗信任,必须除掉此人。经隋炀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始毕可汗得知事实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贡。

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巡狩北塞。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准备袭击炀帝。义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炀帝避入雁门郡城。突厥大军攻克雁门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仅雁门、崞两城未被攻破。突厥人的箭射到了隋炀帝御驾之前,昏庸的炀帝吓得眼睛都哭肿了。[4]隋炀帝遣使向义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东都以及诸郡救兵也到了忻口。九月,始毕可还才解围离开。

东突厥疆域图

隋炀帝的残暴征敛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617年(隋义宁元年),突厥始毕可汗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一作天子)。始毕赠割据朔方的梁师都狼头纛,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之为解事天子。梁师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治今陕西省定边县)。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之为平杨天子,固辞不受,改为屋利设。薛举、窦建德、李轨高开道、王世充也先后称臣于突厥。中原的许多汉人也因避乱而迁入突厥分布地区。

唐高祖李渊起兵时,从刘文静之议,和好突厥,亲自写信与突厥始毕可汗联系。

619年(唐武德二年),始毕可汗率部渡过黄河,至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和梁师都会合。他另以五百骑支援刘武周进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准备进攻太原。这时,始毕因病死亡,突厥撤军。始毕可汗之子什钵苾年幼,未能嗣位。其弟俟利弗设立,是为处罗可汗。处罗复以隋义成公主为妻。

620年,处罗可汗死,处罗可汗弟咄苾嗣位,是为颉利可汗。颉利是启民可汗第三子。他又以义成公主为妻。

颉利可汗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渭水之盟”)

627年,薛延陀反东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国,东突厥走向衰落和动乱,唐朝册封薛延陀可汗,对抗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勣、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唐军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突厥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为天可汗”。

634年(贞观八年)颉利死,封赠归义王,葬于灞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东。

东突厥灭亡以后漠北地区形势

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永徽元年(650年)唐平突厥车鼻可汗,“突厥诸部尽为封疆之臣”,乃于其地设瀚海都护府,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府,苏农等二十四州,与燕然都护府壤地交错。龙朔三年(663年),移治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移燕然都护府于碛北,并改名瀚海都护府,遂以碛为界,碛南诸都督府州隶云中。麟德元年(664年),改名单于大都护府,辖境北距大漠,南抵黄河。

西突厥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东西突厥交战。西突厥汗国强盛时期疆域从山西到中亚河中地区。

587年(隋开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西突厥立达头

可汗一后裔为泥利可汗继其位。泥利妻向氏为“中国”人,生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

600年(隋朝开皇末年),婆实和向氏至隋京朝觐,因突厥内乱,留在京师鸿胪寺居住。达头可汗败亡以后,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处罗治国无道,臣民多叛。605年(隋大业元年),他发兵袭击铁勒诸部,又猜疑薛延陀部生变,杀其酋长数百人。因此铁勒各部都起来反对处罗,多次打败他。隋朝黄门侍郎裴矩闻处罗可汗国乱,并思念其母向氏,建议朝廷招抚他。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遣司朝谒者崔君肃至西突厥慰谕。处罗受诏,遣使贡汗血马。

西突厥汗国

609年(大业五年)十二月,处罗至隋京朝觐。第二年正月,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会宁(治所在今甘肃省永登东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领余众居楼烦(治所在今山西省静乐县);封处罗为曷萨那可汗,领五百骑常从皇帝巡幸。处罗曾从征高丽。

标签: 突厥

更多文章

  • 隋朝有哪些民族?隋朝民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

    突厥人的骑兵装扮降服突厥突厥沙钵略可汗因其妻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开皇二年春,杨坚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

  • 隋朝有哪些方面文化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

    学术思想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

  • 隋朝的政治制度介绍 隋朝三省六部制度介绍 AD581-AD618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朝

    隋朝政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科举制度,法律制度。以下为大家一一介绍:中央制度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

  • 隋朝疆域介绍 隋朝地图简介 AD581-618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

    隋朝疆域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隋朝全盛时期的地图国土范围在东北地区边界固定在辽河一带。在北方到五原、定襄等阴山以北之地。西域地区取得青海一带领地,深入青海湖及西域东部。西南地区设南宁州总管府于味,南方设置

  • 子贵母死和铸金人立皇后:北魏的残酷祖制是谁立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

    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家,如果儿子被立为皇储,当母亲的一定喜不自胜,因为从此可母凭子贵,尽享富贵荣华。然而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室里,后妃们却害怕生下皇子,因为按照祖宗的规定,一旦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将走上死路……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皇朝在皇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杀母立

  • 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

    秦亡之论《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淮南子·泰族训》: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于郡县,复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 北齐和北周相比哪个国力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齐

    北周五代之一。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北周北朝代名。中国历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簒西魏,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说起经济北齐更胜

  • 南明政权包括哪几个皇帝:南明政权为什么没算在明朝的历史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明

    南明政权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起来的诸政权。有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韩王定武政权,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福王和桂王政权。顺治元年(1644)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一方面抵御清军南下,一方面继续剿

  • 方腊起义导火索是什么? 方腊手下大将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方腊起义

    方腊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

  • 安史之乱简介_安史之乱时间年代_安史之乱死了多少人 AD755-AD763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唐朝一个由强盛变得弱小的一个时间点。安史之乱场景模拟图安史之乱发生的地点如果是换成现在的中国的话,应该是在中国的北方。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在公元后755年的12月,一般认为这件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763年的2月。大概是经历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