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18 更新时间:2023/12/28 1:40:06

秦亡之论

《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

《淮南子·泰族训》: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于郡县,复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

《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汉书·武五子传》: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

秦朝的灭亡:纵观中国历史,秦朝,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但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却因何只有短短15年时间就走向了灭亡。这其中又有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在其中呢?

综合种种记载,我们大致得出了导致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几点因素:

1,秦国的法治推行了100多年之后,其本身已经逐步地走向了僵化。第一,史记陈胜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延误了戍期,法令失期当斩,陈胜吴广遂反。但是大雨应该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免责或减责事由,但是陈胜吴广却并不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我国学者宁汉林就曾指出:秦朝刑律之失,在于不区分情节,只要发生刑律中所规定的后果,一律论处。

2,秦国在伐灭六国之后,国家面临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可以在一隅行之有效的制度,却不能在全国全面开花。可以从陈胜吴广的戍边来看。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疆域小,百姓戍边来回旅途短,戍边时间也不长。但是到了秦朝以后国家太大了,这个制度就会出现问题。到汉朝就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允许百姓以钱代戍(费300文钱请人代为戍边者称为“过更”,自己戍边称为“践更”)

3,秦朝官吏的执法过于粗暴。秦国是个耕战国家,奖励军功。统一之后原本应该早日结束的军事管制制度被无限期延长了。秦朝的地方官吏多为军人(如灭韩的将领叫内史腾,之后即为秦守韩地),他们缺乏应有的执法素质,手段往往粗暴。比如押送陈胜吴广的那两个尉,“吴广忿圭尉”“尉果笞广”。也因为这样,在陈胜起义之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甚至有的秦朝官吏已经表明态度要依从起义转而伐秦(如吴守令),百姓仍然不原谅他们。

4,秦朝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后也不过是一群亡命徒,但是就是这样的亡命徒在起事之后,以数百人之众,就能“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由此可见秦朝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

5,从陈胜吴广以扶苏和项燕为号召来看(而根本不顾后者的国家正是被前者的父亲所伐灭),显然百姓只是恨那些官吏和苛政,对秦室并无特殊的恶感。

6,秦朝的徭役过于严重,并伴有族群间的歧视。稍微一观察,我们发现,刘邦、项羽英布等秦末枭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关东人,而且他们几乎都有在关中服徭役的经历。就目前对始皇帝陵边修陵民工瓦当的发掘来看,记载的籍贯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关东地区的郡县。秦朝修筑直道,伐匈奴百越,所需要的粮草大部分来源于关东地区。我记得探索与发现当中有一期说秦朝伐匈奴的粮草来自于齐地的,运粮食的车队要2次翻越太行山,3次度过黄河,每65.5石粮食中只有1石可以到达前线。由此可见对关东经济的掠夺到了什么程度。

7,秦国的统一进程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政策,这使得关东人遭受了极大的苦难。秦国凡攻略一地,必夺其地,迁徙秦民居之。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厓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等等等等。这也是上面所说刘邦、项羽、英布等秦末枭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关东人,而且他们几乎都有在关中服徭役的经历的原因。而且,秦国关中地区的人只是苦于严厉的法律,而并不是苦于徭役,他们的经济并没有受非常大的损耗。这也是为什么在秦末大起义之后,所有的爆发点都在关东,而关中地区始终没有发出一叮点火花;刘邦进关只是约法三章,就使得民大悦;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占有了关中,粮秣极为充足的原因了。

8,是秦领导人素质的变化。秦国讲求法治,这种法治是建立在君权基础之上的,皇帝的个人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显然在秦始皇死后,即位的二世才能远远不如秦始皇(虽然按史记的记载,二世即位之后的春天就出行郡县,在4个月内东到浙江北达渤海并太行而还,如果这个记载是事实的话,这无疑创造了古代交通条件下的高速度记录。这似乎可以说明秦二世并非无能之君,但是显然的,即便如此,二世个人的阅历和火候显然不足以担当重任)

综合上述原因,秦王朝因而只存在了15年就走向了最终的灭亡。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北齐和北周相比哪个国力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齐

    北周五代之一。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北周北朝代名。中国历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簒西魏,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说起经济北齐更胜

  • 南明政权包括哪几个皇帝:南明政权为什么没算在明朝的历史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明

    南明政权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起来的诸政权。有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韩王定武政权,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福王和桂王政权。顺治元年(1644)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一方面抵御清军南下,一方面继续剿

  • 方腊起义导火索是什么? 方腊手下大将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方腊起义

    方腊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

  • 安史之乱简介_安史之乱时间年代_安史之乱死了多少人 AD755-AD763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唐朝一个由强盛变得弱小的一个时间点。安史之乱场景模拟图安史之乱发生的地点如果是换成现在的中国的话,应该是在中国的北方。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在公元后755年的12月,一般认为这件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763年的2月。大概是经历了8年

  • 战国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战国时期历史年表 BC475-BC221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

  • 秦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秦朝年代表 秦朝年代记事表 BC221-BC207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

  • 西汉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西汉年代表 西汉年代记事表 BC207-AD8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又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婴,享国二百一十年。秦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被秦末战

  • 中国民国时期大事年代表 中华民国大事记事表 AD1912-AD1949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国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

  •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的8次更迭情况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毛泽东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彩色巨幅画像,是全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幅肖像画。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画像,用20天的时间完成,每年重画一次。画中主人公的形象经过了8个版本的变迁,最终的版本是1967年10月1日确定的。之后的47年里,广场上的人不论走到什么位置,都会发现画像中那位老人的目光,始终都在注视着你。天安

  • 武则天为了皇权制造的四大冤案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历史上的一代传奇女皇,关于武则天的传闻数不胜数,好事者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她的身上,也就造成了历史上武则天的一系列谜团与冤案,下面就随编辑一起来看看吧。冤案一:“骨醉”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段资料在有影响力的正史中首出于《旧唐书》而非最初的《唐会要》,记载自相矛盾,先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