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历史之北汉历史介绍 北汉历代皇帝简介 AD951-AD979

五代十国历史之北汉历史介绍 北汉历代皇帝简介 AD951-AD979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4/1/15 17:20:55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历四主,共二十九年。一称东汉,为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1

基本简介

北汉(951~979)

五代十国地图五代时十国之一。一称东汉。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2]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崇子刘赟。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赟。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刘□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刘崇图片

刘崇图片(3)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祐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庙号世祖.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睿宗孝和皇帝),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英武皇帝]被迫出降,北汉亡。

2

高平之战

地图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不久,刘崇联合辽国乘机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打击后周的力量。契丹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万余骑兵和北汉会师晋阳,北汉主刘崇亲自统帅三万人马,和契丹合兵南下。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北汉军队,自己率领主力在后面扎营。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士卒折损了上千。李筠退回潞州,凭城固守。周世宗得到禀报,打算亲自出征。但是大臣们都认为:北汉主自晋州惨败以后,必不敢再亲自出征。而皇帝刚刚即位,人心还未稳定,不宜亲征,应该派下面的将帅去抵御。但是周世宗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刘崇趁我国大丧来进攻,必轻视我年少没有经验,一定会亲自前来,想一举吞并我国。我不能不亲自出征。宰相冯道与周世宗反复争执。周世宗以唐太宗自比,而冯道不以为然。周世宗下定决心亲征,于是从大梁统帅禁军出发。在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派人向周世宗进言,劝阻亲征。周世宗大怒,将赵晁囚禁在怀州。北汉主不知道周世宗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不攻,直取大梁。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高平以南相遇,被周军击退。周世宗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北汉主在巴公原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后周军前锋前进过快,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被落在后面。面对这种敌重我寡的局面,周军的将士难免怀有畏惧心理。而周世宗反而更加镇定,坚定可克敌的决心。他命令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候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皇帝。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挂,自己跨马到阵前督战。双方都严阵以待,大战就要开始了。[3]

北汉主看到后周人马不多,认为不用契丹的人马也可以击败周军,他对手下的将领说:“我用汉军就可以击败周军,哪用得着契丹人。不但要一举击败周国,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们汉军的厉害。”北汉的将领们也都表示同意。杨衮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北汉主说:“周军是强敌,不可冒然进攻。”北汉主不以为然的说:“机不可失,将军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来破敌。”杨衮沉默了,他想我到看看你北汉怎么破敌。当时东北风很大,突然又转为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向北汉主进言,劝北汉主出击。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认为风势不利,不宜出击,北汉主不听,命东军先进攻,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本来就有怯战心理,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后周右军被击溃,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周世宗看到战事紧急,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亲自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宋太祖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周世宗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连毙数十敌军,后周军的士气更加高涨。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也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北汉主知道周世宗亲自出战,命人嘉奖张元徽,催促张元徽乘胜进攻。张元徽前进,战马被射倒,被后周军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虽然北汉主亲自挥舞旗帜,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汉主不听他的劝告,先率领契丹骑兵撤退了。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刘词的前进。刘词不听,率军前进,在黄昏时与前军会合,当时北汉兵尚有兵万余人,隔山涧布阵,企图抵抗。后周军得到增援,又发起猛攻,北汉军崩溃了,王延嗣被杀,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兵僵尸布满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北汉主仅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高平大战,后周军取得全胜。

3

帝王世系

庙号帝号姓名在位年份年号

世祖神武皇帝刘崇,后改刘旻951年,954年乾佑,951年954年

睿宗孝和皇帝刘钧,亦作,刘承钧954年968年乾佑,954年957年,天会,957年968年

少主无刘继恩958年天会,968年

无英武皇帝刘继元968年979年天会,968年974年,广运,974年979年

4

经济文化

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标签: 北汉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历史之吴越国历史介绍 吴越国历代国王简介 AD901-AD978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越国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唐末宋初五代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所创建,以杭州为首府。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全部与江苏省的苏州、福建省的福州。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仍,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

  • 五代十国历史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历代国王简介 AD897-AD951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

    1五代十国楚国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殷割据湖南,又称马楚。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

  •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简介 五代十国是指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

  • 武周皇帝武则天在位15年创造了哪四项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隐身在甘肃庆阳北石窟寺222窟的一尊盛唐时代佛造像,被一些专家认为是唐武则天化身,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市东南茹河和浦河交汇处,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北石窟寺研究所宋所长说,北石窟寺共有雕像2125尊,被认为是武则天化身佛像隐身在222窟。这是典

  • 三国干涉还辽目的是什么 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是发生在《马关条约》之后的一个事件,提到三国干涉还辽参与的国家,这三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帮助中国,是有其他目的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到当时的法国和德国因为之前的战争,这两个国家的敌意一直没有化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发起战争。之后法国和德国

  • 唐朝296年为何发生了四次玄武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玄武门政变

    唐皇朝有国近300年。读与之有关的史籍(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

  • 杜陵阳是司马衍的皇后吗 杜陵阳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陵阳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东晋这个年代,硝烟滚滚杀机四伏,却充满了文学,绘画,音乐浪漫的气息。而这个时代的皇帝短命,后妃也大都薄命。当年的香气缭绕,如今剩下些什么呢?而今,隐隐只嗅得一缕残香,闻得一丝管弦罢了。在世人的眼中杜陵阳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

  • 贞观之治措施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措施贞观之治,就是指唐太宗统治下的治世。唐太宗以此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杰出君王,也正是因为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后世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的农业社会推向了最为鼎盛的时期,那么贞观之治措施有哪些呢?唐太宗剧照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dqu

  • 元祐更化的内容 元祐更化的影响 元祐更化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的内容元祐更化,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司马光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对王安石的新政进行全面否定。但是,从元祐更化的内容中看,保守派不仅恢复了旧制,还打击了改革派,给整个王朝埋下了隐患。司马光画像元祐更化的内容之一,就是废除新法。司马光获得权力之后,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

  • 西夏历史介绍 西夏历代皇帝列表 AD1038-AD1227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夏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大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