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世凯为何不镇压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袁世凯提出的6个条件

袁世凯为何不镇压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袁世凯提出的6个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3/16 8:23:53

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袁世凯为何不镇压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便以“首义”的资格向其它各独立省份发出筹建全国临时政府的通电,而上海、江浙都督在两天后也提出了类似的提议,并电邀各省代表来沪商谈。由于革命阵营一下子出现了两个声音,上海方面为尊重武昌首功,随后同意了在武昌会议的通电。

不料各省代表陆续抵达武昌后,袁世凯指挥的北洋军也已经大兵压境。10月27日,清廷将督师无功的陆军大臣荫昌召回后,袁世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督办湖北剿抚事宜,并授予统一指挥前线水陆各军的大权。

尽管军权到手,但袁世凯仍旧未置可否,不肯即刻出山。两天后,山西又爆发起义,宣布独立,而驻扎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联合电奏清廷,提出“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皇族永远不得充任内阁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国事犯之党人一律特赦擢用”等12条要求,并公然致电南方的革命党,表示自己断不会督师南下与革命军作战。

原来,清廷本打算在北方举行秋操,而一些新军将领如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廿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人却秘密决议,打算乘秋操时以实弹射击,先将忠于清廷的禁卫军击溃,然后趁势攻入北京。清廷得知这个消息后,慌忙将秋操计划取消。武昌起义后,驻滦州的第廿镇统制张绍将曾将运往前线的大批军火截留,并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卅九协协统伍禄祯等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12项要求。

“滦州兵谏”无疑是后院着火,令清廷惊恐万状,因为滦州和北京近在咫尺,一旦倒戈,后果不堪设想。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清廷在10月30日以极快的速度颁发了四道谕旨:一是罪己诏,皇上承认自己“用人无方,施治寡术”,并誓行宪政;二是迅速起草宪法;三是取消皇族内阁,亲贵不得充任国务大臣;四是赦免戊戌变法以来的所有政治犯。而资政院也不敢怠慢,他们在四天之内便把宪法信条十九条制定上奏,而清廷则在当天就加以颁布,并宣布择期在太庙宣誓,以资信守。

眼见火候已到,袁世凯也就不再装腔作势,他在30日当天便从彰德程南下,31日抵达信阳同荫昌完成交接,11月1日便进驻孝感,正式接管了军权。荫昌在同袁世凯交接后如释重负,随即便乐颠颠的跑回了北京。

袁世凯的旧部听说袁世凯已经出山,为迎接老首长的到来,随后便对汉口发起猛攻,迫使革命军退出汉口外围。在随后的几天里,北洋军前敌总指挥冯国璋竟然下令纵火助攻,将原本繁华的汉口烧成一片焦土。在隆隆炮声和连夜大火中,百姓携家带口,狼狈逃窜,情状极惨。

11月1日,北洋军攻下汉口,并蓄势进攻汉阳。就在这天,清廷批准了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及国务大臣载泽、载洵、溥伦等人的辞职,并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让他即行来京,组织完全内阁。

据说,袁世凯接到诏旨后放声大笑,这三年多来,他总算是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不过,袁世凯并不想接受清廷对他的授命,而是等到11月8日资政院按照《宪法信条》正式选举他为内阁总理后,他才于次日带着大批的卫队进京就职。

11月13日,袁世凯到达北京。三天后,由袁世凯组建的新内阁宣布成立,其中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等心腹赫然在榜。正当清廷盼望着袁世凯能尽快剿灭武汉的革命军时,袁世凯却突然不打了。

在袁世凯看来,当时的局势已经不仅仅是武汉一地的问题,而是各省分崩离析的大势;即使能剿灭了武汉的革命军,但其他省份的革命党又如何对付?何况,袁世凯心里也清楚,清廷对他并不信任,一旦渡过难关,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如今天赐良机,他也得为自己打算打算。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百炼成钢,精敏老成,他绝不会轻易的听从清廷的使唤,也不会随意附和革命党的意愿。他要做的,是凭借手里的北洋军从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军来要挟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势力来威胁革命军,连哄带吓,既打又拉,将革命军和清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据说,当时袁世凯曾给他的幕僚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各位,你们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子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三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闹革命,都是些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闹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我今天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事实上,早在袁世凯复出之前,他与革命军之间便已经展开接触,当时黎元洪和黄兴都曾经写信给袁世凯,劝他拥护共和,但由于双方在国体是“共和”还是“君主立宪”的问题上谈不拢,最后只好作罢。回到北京后,袁世凯独辟蹊径,他连续三个晚上约见刚刚释放的同盟会重要成员汪精卫(刺杀摄政王未遂),以间接打开与同盟会接触的孔道。

武昌起义袁世凯向清政府提出的6个条件

第一,明年召开国会,第二组织责任内阁,第三开放党禁,第二,宽容革命党,第五,授以指挥前方军事的全权,第六,保证粮草的充分供给。袁世凯和徐世昌串演的这一幕双簧,袁的条件是真的,徐的气愤则是假的,袁的用意是利用革命党来对付清朝,再留着清朝来对付革命党,自己有北洋军为本钱坐收渔人之利。

但是袁世凯的条件等于是要摄政王下台,奕劻是无法答应的,不过清廷在10月20日又下谕给各省都督:从乱者不咎既往,倘搜获名册,亦当予以立即销毁。那么对各地民众是采取了一个示弱的态度。

标签: 袁世凯武昌起义

更多文章

  • 孙中山为什么发动二次革命呢? 二次革命带来了不良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中山,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虽然如昙花一现般很快就失败了,孙中山为什么要发动二次革命呢,二次革命又带来哪些危害呢?孙中山为什么要发动“二次革命”呢?1913年3月20日夜晚,上海沪宁火车站。接到袁世凯邀请,准备启程北上参加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的宋教仁,在黄兴、廖仲恺、于右任等人

  • 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经过如何? 二次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然而因为支持的力量不足和自身实力的欠缺导致革命失败,反而使袁世凯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二次革命的经过开端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凯的步步进逼下,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

  • 秦国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变法

    秦国变法就是传说中的商鞅变法,多亏了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经济作为后盾,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最后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就是秦国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那么,是谁采纳并应用了秦国变法商鞅变法呢?此人就是秦孝公,秦渠梁。秦始皇的天祖父。PS秦孝公简介战国时秦国国君

  • 唐代女子如何化妆:鱼鳞贴额头 酒窝处胭脂点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化妆

    双眉间贴着梅花形状的花饰,两颊点上两颗红点……去年,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等领衔主演的年度古装巨制《武媚娘传奇》在湖南卫视迎来大结局。该剧的热播,使剧中武媚娘的妆容成为观众关注的一大热点,网络上还出现了专门的武媚娘妆容软件,网友们争相将自己扮成武媚娘的样子。那么,唐代女子

  •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已经没有像清军入关时那样强悍了。三藩之乱,清军的主要兵员,以汉人为主。三藩之乱中的清军三藩之乱发生在1673年,而清军入关在1644年,清军结束明朝战争大概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等到三藩之乱爆发之时,八旗军已经近十年没有战斗力。这一点不是最致命

  •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是什么五月四日是我们中国的青年节,国家之所以将这一天定为青年节,是因为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众多的年轻人发动了一场救国运动,这一场运动被称作为五四运动,它是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一次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影响了众多的年轻人,那么它的精神是主要哪些呢?五四运动发起人李大钊图片五四运动是一

  • 武周皇帝武则天称帝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原因有哪些?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正式登基为皇。中国向来都是男尊女卑,那么,武则天称帝原因是什么呢?武则天图片首先,贞观末年的时候,充斥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当初,李渊借助的便是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了隋朝,继而建立了唐朝。在唐初的时候,为了巩固封建政权

  •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文功武治都堪称一流的皇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积极的对外用兵很快消灭了很多的割据势力,使得国土的面积大大的提高,在进行对外用兵的时候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赵匡胤的统一方略是&l

  • 吐蕃国历史介绍 吐蕃国历史简介 吐蕃历代可汗世袭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吐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蒙古族是怎么发展来的?蒙古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族

    欲要了解元朝的历史,那就必须首先从建立元朝的蒙古族起源说起。蒙古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前身是什么民族?他有多少年的历史?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的说清楚。在我国数千年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很多的复杂的民族,他们都经过多年的演变,是现在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些民族中,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原地区王朝造成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