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1/5 19:59:20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推恩令与分封制都是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重要政策,分封制出现的时间要早许多,据说在舜时期就已经实行了分封制度,一直到周朝时期才有所改变。而推恩令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实行的政策,这两个政策都是根据血缘关系作为主要的枢纽,但是推恩令和分封制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那么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呢?

分封制示意图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分封制指的是一种封建的制度,也就是说皇帝一类的统治者,将领土分封给王室宗族或者有功之臣的一种政策。这是一种逐级进行分封的制度,天子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将权力分别赏赐给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为了将统治的范围扩大。而推恩令可以说是前者得到一种延续,可是在目的上却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诸侯或者藩王的权力加强之后,对统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要用推恩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所以说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另外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还体现在赏赐的方式上,分封制是统治者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和藩王,之后在他们去世或者权力进行交替之后,他们原封不动的将领土和权力交给下一任诸侯或藩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汉朝之后开始实行的推恩令则不同,推恩令规定每个藩王或者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权利的资格,也就是说在进行权力交替的时候,推恩令是让诸侯将权力和领土分为几个等份,之后再分别发给几个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变得更小更弱。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介绍

任何一项法规的出台,都会有其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也一定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和功效。那么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实施者汉武帝雕像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行的,用以解决诸侯国的一些问题的治国政策。推恩令的意思就是,规定诸侯的子弟,虽然依旧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但是诸侯其他的儿子们可以分别得到候位以及各自的封地,而且新封的候国就不再隶属于原本的诸侯了,而是由地区所在的郡来进行管理。这样,中央只是出名义,没有受到损失,但诸侯则被割得七零八落,势力也越来越弱,从此丧失了向中央集权挑战的实力。附益之法,也就是附议法,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国的一些问题而推行的法律。它的主要内容零散的记载在班固《汉书》以及范晔《后汉书》的注解当中。

在西汉初期,由于政治破衰,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也是刚刚在楚汉相争中获胜,登基做了皇帝,因此,刘邦为了解决汉初政治经济的困窘局面,也是为了稳定边疆局势,铲除异姓诸侯王,刘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诸侯王,各自占据一方。到了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刘彻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议。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他是汉武帝内朝的顾问,对当时的政治很有影响,他看出了分封诸侯的弊病,于是他向汉武帝刘彻提出了推恩令,汉武帝觉得不错,于是出台了推恩令。附益之法是和推恩令一起出台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官员贿赂中央大臣这个问题而制定的。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为汉武帝的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之后封建帝王治理国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推恩令是谁提出来的

汉武帝时期曾经推行过一部和诸侯封地继承有关的法令,这就是推恩令,它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关于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那么推恩令是谁的提议呢?这个人又有什么特点呢?

推恩令的提议者主父偃(图为汉武大帝中主父偃形象)

关于推恩令是谁的提议这个问题,史料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推恩令的提议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主父偃。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他的出身比较贫寒,有着因为在齐国受到儒生们的排挤,而周游过各大诸侯国的经历,但是他所到达过的所有诸侯国,都没有给过他他想要得到的礼遇,最后主父偃选择前往长安,也就是汉朝国都,皇帝的所在地。

到达长安之后,主父偃直接就给汉武帝上书表达了想要面圣的想法,而且当天就成功被皇帝召见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就被连升了四次,之后更是成为汉武帝设在宫中内朝的大臣,其实也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了,而有了这重身份之后,主父偃对当时的政治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对这个时期的汉朝而言,怎么和平的解决掉诸侯势大的事,是皇帝心中一直存在的难题,推恩令就是主父偃在这种情况下向汉武帝提议的,之后又因为提出了很多符合汉武帝需要的建议,而得到了皇帝的欢心,这个时期的主父偃,可以说是风光一时,但是他最终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皇帝下令斩杀,导致全族被灭。

推恩令是主父偃的提议,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这方面也能看出主父偃的确是有真本事,但是最终却因为一个‘贪字,把自己亲手送上了绝路。

推恩令的意义是什么

推恩令的实施,是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最终由汉武帝决策以后,而在整个国家实施的。那么,推恩令的意义究竟有哪些呢?

推恩令的实施者汉武帝刘彻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在汉武帝继位之前,汉文帝和汉景帝都针对诸侯与日聚增的势力,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而引起了许多动乱,并且,由于当时的国家都不是很强大,所以对待诸侯所采用的手段还不能太决绝。故而,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对管理诸侯而采用了推恩令。推恩令其实就是将诸侯手中的土地,权利分配自己的所有儿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土地,权利仅仅传给自己的嫡子。这样一来,诸侯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少,可以让国家很好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汉武帝更好的掌管国家。

其次汉朝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问题,诸侯王所拥有的田地也逐渐变少了,自然他们的势力也会有所减弱。汉朝汉武帝颁布的这个推恩令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就避免了那些诸侯王对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满,从表面上使得诸侯王觉得是皇帝在对他们施加恩惠,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央权利的集中。

推恩令的意义还在于诸侯手中的势力被瓜分,他们手中的势力根本就不能和国家相抵抗,以便于国家对诸侯的统一管理,从而,诸侯就不敢在封地胡作非为,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而,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对整个国家,从中央到诸侯再到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汉朝推恩令介绍

汉朝推恩令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项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起来的,之所以要颁布推恩令,是因为在当时一些权势大臣的势力过于大,已经影响到了皇帝的统治,皇帝为了改善自身被动的局面,便出台此制度来使得权势大臣的权利有所减弱,从而对自身的统治有所稳定。

推恩令的执行者汉武帝

推恩令这项制度具体是这样实施的,因为诸侯王有很多的土地,自身的权利也很大,皇帝便要首先削减他们所拥有的土地,怎么削减呢?就是将诸侯王各自分为好几个国家,使得他们的子弟也享治理王国的权利,依次分封,这样便使得土地的权利掌握在多个人手中,而不是诸侯王一人手中,这样诸侯王的权利也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这样给子孙分封,直到土地都分没了就停止了,到时候就不会担心诸侯王的势力过大而影响皇帝的统治了,以上便是汉朝推恩令的具体措施,这样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减诸侯王的权利,来使得皇帝的权利更加稳定。

汉朝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问题,诸侯王所拥有的田地也逐渐变少了,自然他们的势力也会有所减弱。汉朝汉武帝颁布的这个推恩令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就避免了那些诸侯王对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满,从表面上使得诸侯王觉得是皇帝在对他们施加恩惠,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央权利的集中。

推恩令示意图详情

在汉朝时期国家曾经实行了一部重要的法令,并且对减少诸侯王的势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个法令就是非常著名的推恩令。当时各地的诸侯势力逐渐开始强大起来,而皇帝们便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了推恩令,而这个法令其实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推恩令示意图中更变得更加简单起来,那么推恩令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来呢?

标签: 推恩令分封制

更多文章

  • AD1911年广州起义简介 广州起义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广州起义

    历史上的广州起义简介1911年4月27日,由同盟会的革命党人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起义又名黄花岗起义,因潘达微将一百多名烈士收葬在黄花岗而得名。在广州起义简介里,除黄花岗起义之外,广州起义还有好几个别称,如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等。广州起义油画广州起义简介应该从甲午战争之后开始说起。

  • 新文化运动口号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口号在我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运动或者起义都会有其专属的口号,这些口号诉说着人们迫切的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人心。而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自然也有着专属的口号。那么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呢?新文化运动口号又为什么是这些呢?新文化运动配图这场运动爆发之前,中国几千年

  • 张勋复辟时间 张勋复辟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勋

    张勋复辟时间张勋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人物,为什么要说他著名呢?话还要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说明一下,本来都已经到了民国时期了,偏偏张勋进行了一场复辟行为,为当时本就复杂的形势又增添了一个闹剧。那么张勋复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张勋复辟图片其实张勋复辟时间是1917年的6月,当时张勋一心想要恢复大清王朝,于是便

  • 白马驿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如何评价白马驿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马驿之祸

    朱温白马之祸使得支持唐朝的旧贵族纷纷灭亡,唐朝没有了这些旧贵族的支持,自然离灭亡不远了。唐朝的中央政权是由旧贵族支持的,而朱温是草莽出身,因此他和旧贵族之间有着很深的恩怨。白马驿之祸的影响有哪些白马驿之祸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它开启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经常改朝换代,一个朝代很难长命。而且武将们没有

  • 蒙古西征中最大一次失败 蒙古西征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对欧亚大陆进行了三次西征,将帝国版图延伸到此前从未到达的地方。直至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率部东归,才结束了第三次西征。蒙古西征最大的一次失败艾因贾鲁之战正当旭烈兀和他的将军们策划进军耶路撒冷的时候,一个来自中国的信使带来蒙哥大汗驾崩的消息。历史於是在这

  •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蒙古西征欧亚为何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历史上蒙古帝国西征一共有三次,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十几个国家,又建立了四大汗国,可以说蒙古帝国西征欧亚所向披靡。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灭了11个国家建立了4个国家。从蒙古帝国的扩张来看,成吉思汗时期: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

  • 清代的宦官为什么不如明代那样有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宦官

    导读:清朝皇帝自始至终也对太监采用高压态势。康熙说话很绝,他说“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对宦官任职的具体权限做了琐细的规定,对于太监的家属也进行了有效管理。-晚明的政局被阉党与东林党搅合得一团糟。黄宗羲在点评历朝宦官时候说,阉党之祸,汉代、唐代、宋

  • 北宋初期统一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太祖

    北宋初期统一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由于南唐后主李煜诗作的流传,使人们对五代十国中南唐的关注度最高,在乱世中,这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而历史上的南唐,是被北宋所灭,这段历史许多人并不知道,许多人很想知道北宋统一战争中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这个问题其实在是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这两位将领分别是

  • 对永贞革新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永贞革新

    解析历史对于永贞革新的评价是什么永贞改革是发生于唐朝中期唐顺宗统治时期的一次爱国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在唐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对于宦官专权的第一次有力威胁,虽然永贞改革最后失败了,但是后代专家对永贞改革的评价依旧非常高,认为革新党人非常有勇气也非常有骨气,有力打击了当时割据势力。唐顺宗剧照后代历史

  •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红军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