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韦后之乱的时间是哪一年 韦后之乱简介

韦后之乱的时间是哪一年 韦后之乱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4/1/1 18:42:04

在唐朝时期有不少政变,在唐中宗时期便有三次,即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和唐隆之变,而导火索是韦后之乱。那么韦后之乱的时间是哪一年?韦后之乱简介如下介绍!

何赛飞饰演的韦后图片

韦后之乱

韦后之乱是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韦后之乱的经过

唐中宗复位,韦后又被封为皇后,但中宗软弱无能,凡事都听总韦后的安排。武则天死后,侄儿武三思看大势已去,便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安乐公主,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在韦后堕落时,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渐渐的两人渐渐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所以朝中许多事都和武三思商量,并任命武三思为宰相。

中宗的昏庸,韦后的乱政,武三思的得宠,使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们多次劝中宗除掉武三思,但中宗却听不下去。武三思和韦后商量,建议中宗封五大臣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他们手中的实权,五大臣名为优宠,实被夺权。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韦氏当靠山,更加飞扬跋扈。不久,武三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并暗中除掉这五大臣。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韦后纵容下,她跋扈宫中,凌辱大臣,无视王法,为所欲为。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神龙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联合在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从肃罩门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出逃时又被部下杀掉。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加肆无忌惮。

每当中宗临朝听政,韦后也都要上朝坐在帘子后面训示,景龙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韦后自称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画下图,让文武百官看。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韦后对中宗秘不发丧,先把自己的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安身之策,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后来李重茂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摄政,正在韦氏及其党羽认为大局已定,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的时候,宫廷中的形势陡然起了变化!中宗的侄儿李隆基在韦氏临朝后不久,发动了政变,把韦氏一伙杀死。结束了这场韦后之乱。

标签: 韦后

更多文章

  • 唐朝历史:武则天17个年号是怎么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籍贯并州文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

  • 贞观之治是哪一年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贞观之治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的朝代,唐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就是“贞观之治”,那么“贞观之治”是哪一年那个皇帝开创的?唐太宗李世民画像贞观之治简介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627年-649年)出现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治世。唐太宗能任人唯

  • 唐朝的"三宫六院" 唐朝皇帝一般有多少个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老百姓习惯叫皇帝的老婆们“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其实,“后宫佳丽三千”是有严格的等级和尺寸的。虽说皇帝多是花花公子,荒淫纵欲,但“天之骄子”也是肉做的,再禁折腾,总会熬到油尽灯枯那一天。为了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为了皇帝陛下身体健

  • 晚唐时期的甘露之变介绍 甘露之变为何最终是宦官集团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露之变

    唐文宗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ld

  • 隋朝历史: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瓦岗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入,势力渐强。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发生严重的内讧,李密杀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大

  • 庆历新政历史资料介绍 庆历新政为何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rdquo

  •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参与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桥兵变,赵匡胤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进行的一场政变。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赵匡胤即宋太祖(927--976),宋

  •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呢?宋朝走向灭亡的最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后人看前朝历史,正如事后诸葛亮,挑起来错误百出。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封建时代的皇帝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

  • 汉桓帝汉灵帝时候出现党锢之祸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桓帝,汉灵帝,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出现的党锢之祸的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依仗皇上为非作歹的权贵和清廉的有识之士之间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东汉党锢之祸就是其中之一。党锢之祸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由于宦官凭着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皇帝赋予自己的权利,欺压百姓、败坏社会,引起了朝内那些真正为国家和百姓考虑的士大

  • 慈禧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慈禧为何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动用私刑屠杀了大量信徒、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慈禧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1898年(光绪24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通过政变重新垂帘听政。但慈禧对于屡屡反抗自己意愿的光绪皇帝仍然非常不满,打算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