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为何秦王三次拔剑都没有成功呢?《史记》给出了答案

荆轲刺秦,为何秦王三次拔剑都没有成功呢?《史记》给出了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1/20 7:04:03

荆轲以此千古名句得名,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

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王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了,有人被荆轲的英勇壮举折服,也有人为他的失败扼腕。

但荆轲在行刺秦王的过程中,荆轲有三次机会,为何没有成功呢?而秦王三次拔剑却没有拔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历史开讲##古籍守护人#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实力强大的秦国想要一统天下,迅速灭了韩国。

两年后,秦王赢政派大将王翦出征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此刻,燕国即将面临亡国的危险,燕国太子丹十分焦急,想要破局。于是,他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救燕国于危难。

[var1]

但这件事并不简单,不仅要能见到秦王,还要能接近秦王,更要行刺成功,一环接一环,缺一不可。

秦王,作为一国之君,很难接近。但荆轲听说秦王早就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听说秦王赢政很想得到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一番思虑后,决定就从这些事情入手,接近秦王,并行刺。

当时,樊於期走投无路,正流亡在燕国,荆轲了解到他与秦国有深仇大恨,却苦于没有方法报仇。

于是,荆轲找到樊於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答应帮他杀了秦王报仇,让樊於期献出了自己的头颅,并从太子丹那里拿到了督亢的地图。

而太子丹担心普通武器难以成功,还特意准备了一把淬过毒的锋利匕首,并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一个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以保万无一失。

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年),在太子丹的催促下,荆轲带着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从燕国出发去咸阳。

[var1]

荆轲到了秦国之后,他并没有直接面见秦王,而是用厚礼贿赂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让他把自己引荐给秦王,来取得秦王的信任。

而秦王听到燕国使者带来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之后,没有多想,以为燕国臣服在自己的武力之下,显得非常高兴。

于是,他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此时,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舞阳则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一前一后。

但秦舞阳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一到秦国朝堂,不由得害怕,身体发起抖来,险些就暴露了。

[var1]

荆轲见状,急忙走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粗鄙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虽然没有怀疑荆轲的话,但是他心中还是存有疑惑,有了一丝防备,便让荆轲一个人把地图呈上来。

荆轲心里暗暗欣喜,从秦舞阳手中接过装地图的匣子,捧着走向秦王。地图全部展开后,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了出来。

顷刻之间,荆轲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秦王十分震惊,向后转身就准备逃跑。与此同时,赢政伸手去拔身上的佩剑,却没有拔出来。

此时,荆轲拿着匕首又追了上来,而秦王又急忙拔剑,可还是没有拔出。因此,秦王绕着朝堂上的大铜子跑,一边跑,一边拔剑,可依旧没有拔出。荆轲就在后面紧追不舍,秦王则在前面逃跑,十分惊慌。

[var1]

而大臣们都对这个事件目瞪口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时,秦国有明文规定:在殿上侍奉的群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佩带兵器的侍卫只能在殿下等待,皇帝宣传后才能入殿。

千钧一发之际,秦王的御医夏无且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看到有外来物飞来,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虽然只阻挡了一瞬,但却十分关键。秦王借此往前一步,拔出了佩带的宝剑,一剑下去,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应声倒地,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把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但没有想到,秦王闪过了匕首,也躲过了一劫。

[var1]

此时,荆轲手里没有武器,更无法逃跑,秦王愤而走上前,将荆轲一剑刺杀。

自此,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一名勇士就此落幕!而几百年历史的燕国也因此举惨遭亡国,燕过无痕!

但这场行刺过程中也有两大疑问:荆轲有三次机会行刺成功,为何却失败了呢?秦王拔剑三次而不出,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荆轲之所以会行刺失败,是有三个原因的。

[var1]

一:燕太子丹给荆轲下达的任务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挟持秦王嬴政,退还各国失地;二是万一劫持不行,就刺死他。任务模棱两可,目标不明确,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二:遇上猪队友,秦舞阳胆怯,而荆轲剑术又不精,孤身奋战,已成败局。

三:御医夏无且投药囊,为秦王赢得了时机,群臣齐呼王背剑,荆轲失败已然无疑。

你觉得荆轲刺秦王,失败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但荆轲的胆识和信义是值得赞颂的,“士为知己者死”,荆轲不负信义,更无愧于心!此次行刺,秦王三次拔剑而不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史记》给出了答案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司马迁在《史记》中解释说,秦始皇的佩剑太长,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var1]

但是,古时候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60厘米就已经是青铜剑的极限了。春秋战国时期,最长的越王勾践剑,也只有55.6厘米长。

因此,这种长度的佩剑应该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这又成为了一大谜团,后人猜测不断。

直到1974年,人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青铜剑,这把剑的长度超过了91厘米。

据考古学家分析,把剑做得如此之长,是因为长剑在格斗中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

由此看来,如果当年秦始皇佩带的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荆轲紧逼奔跑中,秦始皇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

文化源远流长,文明川流不息,关注我@文化拾忆阁,将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一起畅游文化的历史长河!

更多文章

  • 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官兵誓言不灭倭寇不生还,将军热血写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写给新一代人看的抗战史,打倭寇的诗句,倭寇图片

    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大量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上海震旦大学礼堂临时军医院里的受伤官兵)[var1]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都极大的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38年3月在山东藤县

  • 五胡乱华时代,没有粮草,他们吃什么?真的有吃人吗?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人们通过农耕来生产粮食。然而,由于战乱频繁,许多农田被毁坏,而且农民也被战争所影响,很难保持正常的农业生产。因此,粮食的供应往往十分不足,许多人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来获取食物。其次,人们通过狩猎和捕鱼来获取食物。在五胡乱华时代,许多地区的山林和水域资源尚未被破坏,因此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捕猎和捕鱼

  • 敲响“礼崩乐坏”的协奏:春秋时期,晋国诸侯为何频繁被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种局面在周幽王时期发生了变革,周幽王在位时期发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小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最终的结果直接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继位的周平王则不得已迁都他地,周王朝的实力被不断减弱。随后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各个诸侯国的实力差距逐渐增大,矛盾和问题接踵而来。到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各自称王,原有

  • 为什么韩国人口约一半都姓金、李、朴渊源还的从汉朝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国的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先有姓,后来产生了氏。到汉朝时,姓与氏已经合二为一。而临近的朝鲜半岛上还没有姓氏这个概念。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出兵剿灭了盘踞在今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政权(战国时期燕国人卫满所建),设立了汉朝四郡。也就在这个时候,汉王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开始直接接壤(三韩后来

  •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公元626年,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气势汹汹的冲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玳姬在《大唐情史》中是李建成的宠妃,高阳公主生母。有一天晚上,李世民受哥哥李建成的邀约赴宴。在宴会上李建成让自己宠妾给李世民倒酒,宠妾玳姬端着一个酒杯来到李世民面前轻声细语道:“妾身敬二公子一杯,希望二公子不要嫌弃。”李世民这时眼都看直了,这可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听到柔声似水的声音心

  • 武则天将太子之位还给李家,为什么他们不满足仍旧选择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唐重新崛起。唐高祖时期,李氏世家统治了整个世界,李世民在李氏皇室内部,杀了好几个关键的旁系。确实,经过这次事件,他手中的权利虽然没有了,可是对于李氏一族后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李氏皇室这个底蕴深厚的分支逐渐减少,而当整个江山都落入武则天手中,李氏皇室就是因为实力不够,根本不可

  • 李世民看了易经高手的一句诗,当即杀掉唐朝开国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的历史著名事迹,李世民武媚娘真人照片

    李世民识别人才的眼光,并不次于刘备。但他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则要逊色一筹,没能做到与所有功臣善始善终,同享富贵。在他当皇帝之后不久,就有了屠戮功臣的行为。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被杀事件。贞观元年十二月,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发生。右武卫将军刘德裕,串通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利州都

  • 李世民在位23年,只放过一个奸臣,恰巧就是他葬送大唐整个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世民的四大名臣,李世民历史真实事迹,李世民有几个功绩

    在盛唐时期大名鼎鼎的奸臣就是“许敬宗”,他这个奸臣为了活下去,李世民在位多少年,他就伪装了多少年,李世民执政23年,许敬宗就伪装了23年,李治上位之后,许敬宗就彻底暴露了。一开始宇文化及要杀自己的父亲许善心时,许敬宗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还下跪求饶,堂堂七尺男儿看起来一点骨气都没有。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

  • 纪晓岚坚持销毁的山海经,到底隐藏什么秘密,专家:将改变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山海经》在两千多年当中,留存下来的古本较少,目前最为重要古籍有日本的《怪奇鸟兽图卷》以及清代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日本的鸟兽图是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它是参考明代的山海经鸟兽图,虽然有一定的日本风格,但保留了原本的体系。至于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是清代最早的山海经图本,吴任臣还曾担任过《

  • 这位皇帝出身低贱,靠装疯卖傻上位,却创造唐王朝又一段繁荣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忱的出身注定了在众多兄弟中,他是不受待见的那一个,也注定了他争不过自己的一众兄弟。李忱自小就是在兄弟中被捉弄嘲笑的一个,开始的李忱还会反抗,但是相比于他人低微的出身导致他的反抗没有任何的效果,而且还会连累到母亲,于是他连反抗都不在反抗了。久而久之,李忱变得沉默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其他皇子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