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

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6 更新时间:2024/2/13 5:32:46

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二人的能力结构还是有比较显著差别的。

老练的哥哥

作为兄长,司马师比弟弟老练得多。

1、在司马家与曹爽明争暗斗之时,低调的司马懿只与司马师两人暗中商议,暗中布局,弟弟司马昭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要知道,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年纪相差不过3岁,政变时,两人一个41,一个38,都已经很成熟的中年人了。

所以,司马懿只让司马师参与谋划,与年龄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哥哥做事相对老练。

而司马师居然能“阴养三千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要知道,曹爽一直没有放松对司马家的防范和监视!司马师这是在人眼皮子底下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可以说,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2、高平陵之变的前一夜。司马师正常就寝,呼呼大睡,而司马昭却紧张得睡不着觉。

再次强调,此时,兄弟二人已经分别是41、38岁了,两人都已经随父亲经过了长期的历练,见惯风雨了的。

所以,兄长是骨子里比司马昭老练呀!

3、权力把控。

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兄弟二人自然都是权力游戏的高手。

兄弟二人各自“搞定”了“反对派”,带着司马家成功篡魏。

然而,在权力控制上,司马师还是比弟弟老练很多。

其实,司马师接班时,司马家的地位仍不甚稳固,朝内朝外反对的力量也都还很强。

但是,司马师解决的手法都是十分老练的。

无论是李丰、张缉叛乱,还是许允叛乱,司马师都是提前侦知,提前下手,化解于未然。

而在感觉曹芳的威胁后,拉拢郭太后行废立之事,也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波澜。

最后,司马师在生命最后时刻,忍着不死,坚持到司马昭到来,交出兵权才死,更是确保了司马家的平稳交接。

相比之下,司马昭虽然也是权力游戏的高手,但远远没有哥哥老道。

其实,司马昭接位时,朝内基本上已是司马家的人,司马昭把控朝廷的难度比司马师小多了。

然而,曹髦,就带着身边几个侍卫,就能闹出大事来。

最后,司马家当街杀死天子,使陈泰等老牌政治盟友都对其十分不满,司马家付出了很沉重的政治代价。

其后,钟会邓艾在灭蜀之战后发生了兵乱。

尽管司马昭平定了事态,但是,最优秀的将领都死于此乱,而原本“三年后,造船下吴”的计划也破产,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以说,权力把控上,虽然二人都是高手,但能防范于未然,四平八稳解决问题的司马师,显然更为老练。

能打的弟弟

当然,司马师也有一处弱点:军事能力不足。

司马师新上位时,就急切需要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树立威信。

然而,他率先发动的东兴之战,却因“丁奉雪中奋短兵”而遭遇耻辱行失败。

随后,司马师为了转移视线,捞回面子,让陈泰准备对胡人用兵。结果,兵马未集中,雁门等地的胡人因不愿远征而作乱,使此次用兵未战而止。

两次失败,司马师都以“我之过也”,主动承担责任来捞回一些信任,但连续用兵不利,确实在当时影响了他的威望。

而亲自指挥的,平定毌丘俭、文钦的作战中,司马师再次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当时,司马师兵力远在对手之上。

然而,司马师认为毌丘俭、文钦都是善战之将,试图缓战。

然而,王基认为:淮南与东吴相邻,如果不能速战,一旦其与东吴连成一片,形势就很危险了!

于是,王基、邓艾等人,反复请求速战,并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下,各自从不同方向进击,才使叛军因兵力不足且分散而迅速失败!

此外,司马师与文鸯的对决,也暴露出司马师军事指挥才能上的问题。

当时,文鸯认为应该趁司马师立足未稳,发起袭击,一战取胜!

因此,文鸯与父亲文钦,分兵袭司马师。

显然,司马师确实完全没有预料到文鸳的袭击,惊得眼珠子都迸出了(这后来被认为是司马师很快去世的直接原因)。

可以说,如果当夜,文钦的军队如约抵达,一起袭击,司马师至少要吃不小的亏!

次日天明,文鸯退却。

众将认为文钦、文鸯虽然退兵,但是实力未损,不应追击。

司马师却认为文军“气沮”,正可追击。

结果···文鸳鬼神一般的表现,重挫司马师。

可以说,司马师的将略,不如王基、邓艾这样的一流名将,甚至不如以文鸳这样以勇武闻名的将领。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就明显高出很多了。

随曹爽攻蜀时,司马昭先是坚守击败蜀将王林,随后,又指出蜀军必袭我后,曹爽再不退军就危险。

此后,郭淮攻姜维别将苟安,不能胜。司马昭进据长城,并做出切断姜维后路的假动作,迫使姜维退兵,姜维退兵,苟安降魏。

随后,姜维进袭,做出攻狄道的架势,陈泰紧急希望抢占狄道。司马昭却指出:姜维必不攻狄道,不过是虚张声势,实际要退兵。后来的情势,正如其所料。

决定发起灭蜀战争前,内外文武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就连久在前线的邓艾也认为没有灭蜀的机会。

然而,司马昭在做出分析后,坚定发起平蜀之战,并一战功成。

可以说,在军事才能上,司马昭不在姜维、郭淮、陈泰等一众名将之下,远在其兄长之上。

施政能力:司马昭的强项

在施政问题上,二人作为又各有不同。

司马师的见解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也就是不要随便更改制度,继续执行原先的制度就好了。

所以,司马师时期,基本上是对司马懿的“萧规曹随”,没有做出新的调整。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作为则更为积极。

司马昭认为:魏国的法律过于严苛、繁琐,因此,“不便于时者”,“皆奏除之”,并且开始改变百姓“动辄触犯刑律,处置轻重无准”的问题。

此后,司马昭又废除屯田官,废除了民屯制度,进一步减轻了民众负担。

后来,吴国张悌曾表示:司马家干得出当街杀掉天子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却没有引起激烈的反抗,是因为司马家除掉了曹丕以来繁琐的律法,减轻了民众沉重的负担,得到了民心。

其中,主要决策,都是司马懿、司马昭做出的,司马师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建树。

房玄龄在修《晋书》时,将司马师、司马昭并在一传。

房玄龄做出的评价是:世宗(司马师)以睿略创基,太祖(司马昭)以雄才成务。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客观的评价。

司马师凭借其老练的“睿略”,在司马家夺取权力,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石型作用。

司马昭接班时,司马家的基业已经比较稳固。

随即,司马昭凭借其杰出的治政、军事上的雄才,将司马家带到了成功夺位,进而一统天下的门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媲美《楚国闲皇》的架空历史霸榜神作,快速入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媲美《楚国闲皇》的架空历史霸榜神作,快速入坑![var1]《寒门极品公子》 作者:周大番茄内容简介:穿越第一个月,被架去县府任女人挑选怎么办?一个素未蒙面的女人,竟然要当我老婆?还要给我生猴子,还要给我纳小妾?这么开明的老婆哪里找?朝代混乱,时局动荡,身在乡野指掌千里之外又怎样?外敌入侵,想抢我的钱

  • 说春秋,樊於期对嬴政有多恨,竟为荆轲刺杀秦王献出人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40年,吕不韦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讨伐赵国,又命令嬴政弟弟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作为后援。结果出师不利,蒙骜派张唐督去督取成蟜的军队,成蟜年幼只好找樊於期商量。[var1]因为樊於期一直都很讨厌吕不韦淫乱后宫,就对成蟜说:"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要成蟜

  • 说春秋,李斯和韩非同为师兄弟,为什么要对他痛下杀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很希望六国中的最弱小韩国能够变法图强,可惜不被韩王重用,很是失望。只好静下心来著书立说,曾经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关于改革的书籍,系统的阐述的法家的思想,可以最后来到秦国,为师兄李斯所不容,被迫害致死。[var1]韩非写的文章很受嬴政喜欢,他

  • 诸葛亮去世后为什么嘴里一定要含7粒米呢?今天可算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历史人物,所以在它的身上有很多传说,因为他是一个神机妙算、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对于这样一位人物的死因,大家也是议论纷纷。在《三国演义》中,有描述诸葛亮死的时候的情节,从这些情节中,我们能够判断出诸葛亮的死因,据说诸葛亮在生前曾经多次吐血,所以根据这一点来判断,他很有可能是因为得了

  • 说春秋,初出茅庐的李斯没有任何功劳,为何嬴政还是委以重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是李斯和秦王嬴政有共同的政治构想。吕不韦在秦国为相多年,是秦国真正的当权者,无论是谁来到秦国要首先求见吕不韦。就连秦王嬴政见到吕不韦都要称呼他为相父。这让日益羽翼丰满想要全面掌权的的嬴政很是不满。[var1]特别是吕不韦对于天下山东六国是慢慢蚕食的策略。而雄心大略的秦王嬴政认为现在的

  • 此人本是赵国男子,名字却总是被后世误解,当初差点儿害死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十大神秘名字,赵国历史简介,庞媛赵国名将

    提起中国的姓名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古时期,由于人数不多,所以一般都是没有名,一个部族往往只有氏或者姓,用以表示血缘上的亲近。随着逐渐繁衍生息,为加以区分,人们才逐渐有了名字。不过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文化潮流,人们对于名字的喜好风格也存在极大差别,因此很多古人的名字若是放到现在,就会觉得非常奇

  • 根据《史记》与《汉书》记载,分析孔子与商瞿之间的学术传承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记》与《汉书》记载,分析孔子与商瞿之间的学术传承关系——今人应该注意到,经过东汉以降一批可能是官方学者身份的儒生们所补编过的《史记》,比《汉书》都还更像是一部儒家著作!这,恐怕就是南宋以降伴随程朱理学地位的上升,《史记》也因此越来越被朝廷官方和儒生们所青睐的原因吧!司马迁的《史记》是绝对不应

  • 春秋战国时期舆论起源历史,其内容基本上可以体现为几个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舆论处置三同步机制,舆论先行,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史实

    原始社会中个人的智慧是极其有限的,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对抗自然和组织生产,多数人的意见受到部落首领的注意,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见来进行社会管理。春秋战国时期的舆论形态在夏商时就出现了类似于专业舆论者的官职,即遒人。据《尚书·胤征》记载:“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可见,遒人的职

  • 说春秋,李牧抗击匈奴,防御强秦,可惜死于奸臣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牧赵国柏仁人,长期在赵国雁门郡驻守,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的卓著,具体体现在大破匈奴和防御强秦上。对付强悍的匈奴,他设置幕府,按需要自己设置官吏,把城中的税收全部收起来用于士兵的训练。采用坚壁清野的政策,把雁门郡外的植物水源完全破坏掉,又加固城池。让远道而来的匈奴攻不下城,又得不到补给只好乖

  • 有记载称刘邦曾下令不能杀韩信,这种观点靠谱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说法是比较荒谬的,众所周知,如果刘邦真的给韩信有这么一道命令,难道刘邦想杀韩信的时候?他会顾及到自己曾经下的这道命令吗?完全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命令是他自己下的,他理所应当,有足够的权力将这条命令取消,就如同QQ群里面的管理员与群主之间的关系,群主,给予一个成员管理员的权限,但群主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