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什么东吴存在的时间最长?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什么东吴存在的时间最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99 更新时间:2024/1/25 6:48:21

公元280年,西晋出动20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东吴。仅两个月时间,末帝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至此,天下归晋。

从上述政权灭亡表不难看出,东吴政权还曾一度与西晋分庭抗礼,是东汉末年三国政权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为什么东吴能成为三国时期国祚最长的政权呢?

第一,江东天险令东吴高枕无忧

江东,古地区名。自秦、汉始,以长江为界,江东指长江下游,如吴、会稽、丹阳等郡皆称江东。

三国时江东为东吴的根据地,故当时又称东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

秦汉以来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江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东吴立足江东的重要条件。

清人谢钟英云:“江东则以京口、建业、武昌、陆口、巴丘、乐乡、荆门为重镇,夹江置守。上游要害,尤重建平。”

可知东吴立国江东有重要的地理防御优势。

建安五年,孙策于弥留之际对张昭等人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又嘱托弟弟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小霸王”孙策遗言着重强调保江东的策略,要求孙权确保孙坚、孙策在江东已经打下的基业。

事实也果真如孙策预料的那样,当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彻底铲除东吴。

基于这个大背景,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中游即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处一带发起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水师遭到毁灭性打击,魏蜀吴三分天下。

此前甘宁为孙氏政权提出“鼎足江东”的策略,建议孙权先取黄祖,后重整江东。

甘宁提出荆州是江东的西大门, 地位重要, 应早日攻取。黄祖占据荆州的东部, 要想占据荆州, 势必先取黄祖。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大举进攻黄祖, 终于在建安十三年消灭了黄祖, 打开了荆州东部的门户。

然而,孙权还没有来得及继续进军, 曹操就在这年秋天带兵南下荆州了。

为了使荆州不落入曹操之手,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盟,共拒曹操。

由此可见,东吴对荆州问题极为重视。甘宁的这番意见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颇为相似,也得到了孙权的认同。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吕蒙趁关羽围攻曹仁,率部攻占荆州,关羽战死后,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此时孙刘联盟破裂,孙权与曹魏开始结盟。

迫于曹魏巨大的军事压力,东吴急需恢复与蜀汉的关系,诸葛亮委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之建立同盟关系。

邓芝直言不讳说道:“蜀有重险之固,东吴有三江之阻,合而为一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这番话指出蜀汉与东吴结盟的必要性,与两地坐拥天险。

从历史进程不难看出,不同时期的东吴,国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长江天险。

魏蜀吴只有曹魏政权其地盘主要在中原和北方,刘备与孙权的政权大多偏安江南与西南地区。

蜀汉与东吴长时间结盟,二者将曹操视为最大的敌人。对于北方王朝来说,曹操想要率军一举征讨南方王朝,需要面对诸多天险。

且不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算是从长江中上游顺流而下,攻占江东都不是一件易事。

基于这种情况,孙权一方面积极与蜀汉达成与同盟关系,另一方面趁机图谋荆州,完成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联系。

这样一来,孙权就可实现其兄孙策临终的遗言——保江东可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孙权的“超长待机”与东吴的政通人和

在三国史上,吴大帝孙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割据统治者,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评价以肯定居多。

而孙权又是一位“超长待机”的统治者,他去世时,曹操与刘备早已作古,甚至曹魏政权已经延续到第四代。

以黄武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为界,孙权的统治可分为前后二期。

其前期开疆拓土、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后期虽不无善举,但一再出现重大的决策错误,与儒学朝臣不断发生激烈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尽管如此,孙权的心腹“淮泗集团”与“江东集团”元气并未大伤,依托江东天险,与曹魏有着一战之力。

至于另一边的蜀汉,丢了荆州,夷陵大败之后只得苟延残喘,数次北伐,均无功而返。

但是,孙皓执政以来,强化皇权,任用奸佞之臣无端告密,猜忌屠戮文武官员乃至宗室,导致吴国朝野上下离心,征收苛捐杂税,致使不少将士据城降晋。

加之司马氏灭蜀汉之后,明显加强了灭孙吴的军事准备,

对于此,孙皓也没有加强对晋南下的戒备,反而崇信谶言,无端作出北伐的丑剧。

东吴有识之士多次指出晋吞并的野心,建议孙皓增加江边防御力量,巩固西陵、建平等险要之地的防备兵力,防范晋军的突袭,但孙皓都对此置若罔闻。

最终,晋军渡江逆战,东吴却渡江北上与晋军决战,致使东吴精兵几乎全军覆没。

在西晋王朝的攻伐下,东吴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灭亡。

反观曹魏与蜀汉,自曹叡病逝,司马家趁机夺权,内部政权已经更迭。

蜀汉虽坐拥天险,却限于自身实力,难求自保。加之东州益州两党互相倾轧,被邓艾抄小道一举攻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历朝历代的南方封建政权,不论它们占据长江的上游还是中下游,北方王朝想要实现突破,必须要拥有远超对手数倍的绝对实力,才可一鼓作气统一南北。

若非南方王朝出现大规模内乱或者严重腐朽,就比如东吴末年的情况,或许西晋还无法顺利的一统天下。

总之,北方政权想要通过纯武力攻破南方王朝是很难的。

即便已经统一全国大部的西晋,也是整修战船,招募水兵,筹划好久才攻灭东吴。

参考文献:

[1]陈冬阳.孙权时期孙吴战略决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更多文章

  • 唐朝几任皇帝削藩,为何没有一位学习汉武帝的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入关过程中,为了笼络人心,也弄异性王,而且还是汉人。结果三藩做大了,康熙受不了。然而康熙削藩愣是把他吓出一身冷汗,要不是吴三桂犹豫了,康熙还真不一定能够顶住。唐朝也有这个问题,尤其是唐玄宗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一共打了八年多。唐朝也削藩,比如唐德宗、唐宪宗等皇帝。但手段太简单了,就是采取武力。可是

  • 为什么有人说韩国是中国的,原来这就是历史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说的韩国不仅仅是现在的韩国,而且整个朝鲜半岛。因为二战之前这两个国家是一个国家。我们看一下我们说的历史依据。首先就是韩国人承认的箕子朝鲜。这个就是箕子就是商朝纣王的大臣。武王灭纣王之后,他不愿意归顺,带领人来到了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可以说韩国的祖先是中国人了。我们看一下后来的事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何刘备丢了天下?其实还有后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好的千里马遇到一个好的伯乐,那么就能塑造一个好的事业,就像刘备有诸葛亮这样的辅助,那么打天下还有什么困难的呢?其实当初在荆州的时候,和诸葛亮齐名的人那是相当多的,但是流传下来最出名的人就是庞统,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凤雏,当时天下传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者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谁得到了

  • 武则天一共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1个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开始,慢慢演变,到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汉字,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漫长的汉字演变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女性造了18个汉字,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占据一席之地的女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但像武则天这样

  • 张飞战平马超,刘备诸葛亮不让关羽赵云出手的原因很简单:胜负都不可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曹操眼里,典韦的武功可能还不如许褚,所以在其后的濮阳之战中,是许褚打头阵单挑吕布,大战二十回合后,曹操看许褚赢不了,这才派典韦助战,然后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拥齐上,这才打跑了吕布。读者诸君请注意:典韦战许褚,是许褚两次主动挑战;濮阳战吕布,典韦是在曹操命令下出手。要论勇气,典韦比许褚似乎还

  • “奇妙”的南北朝:北政制 南礼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改革,将无主荒地收归国有,并平均分配给贫民耕种。其中,“露田”是要种粮征田赋的,耕农去世后还给国家,再分配给下一批青壮年;而“桑田”是种桑麻枣榆之地,不用归还,可以留给子孙。均田令还规定了如何给老人小孩、残疾人、寡妇分田。此后,强者仍强,但弱者也有立足之地。从北魏一直到唐

  • 历史上的关羽,是不是真的瞧不起诸葛亮?只是妒嫉敬服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从史料上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就向刘备献上隆中对策,很合刘备的口味,于是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本是很早就跟随刘备闯天下的人,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关羽常追随刘备左右,不畏艰险,甘苦与共,忠心耿耿。想当年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很是优待,高官

  • 王审知薨逝后其子孙二十多年内不断自相残杀,最终被南唐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家族出身显赫,他们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名将王翦,晋朝赫赫有名的山东琅琊王氏是他们的祖先,著名的东晋开创者之一宰相王导也是他们的祖先,三兄弟是王导的第十七世孙。王潮三兄弟虽然出身显赫,但是到了唐朝末期时大哥王潮也只不过是唐朝的小官吏了,而且家族已经迁居到河南固始。不

  • 赤壁之战:三国名将云集的一场巅峰对决,影响后世百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赤壁葛军,三国赤壁之战简介,三国赤壁之战功劳最大的人

    赤壁之战曹操总兵力是20多万不到30万,刘备和孙权联军加在一起不到十万。参与赤壁之战名将:东吴方面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都参加了;江东十二虎臣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甘宁和周泰,其余程普、黄盖、韩当、蒋钦、陈武、董袭、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十人也全部参与了。刘备一方,五虎大将和魏延;曹操一方还有于禁

  • 蜀汉丢了荆州,真的完全就是关羽的责任吗?其实刘备也要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多有惋惜关羽丢失荆州者。在惋惜之中又多批评关羽麻痹大意、自大轻敌,以致痛失荆州。就连大部分权威专家学者也持类似看法。避开《三国演义》等文学小说的影响,从正史《三国志》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蜀汉丢了荆州,真的就完全是关羽的责任吗?荆州之失,关羽本人确有很大责任。但不仅仅是关羽个人的责任,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