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多有惋惜关羽丢失荆州者。在惋惜之中又多批评关羽麻痹大意、自大轻敌,以致痛失荆州。就连大部分权威专家学者也持类似看法。
避开《三国演义》等文学小说的影响,从正史《三国志》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蜀汉丢了荆州,真的就完全是关羽的责任吗?
荆州之失,关羽本人确有很大责任。但不仅仅是关羽个人的责任,以刘备为首的蜀汉决策层也挺“大意”。
如果把丢荆州的责任具体量化,关羽本人占60%左右的主责,刘备等蜀汉核心领导层则占到40%左右的次要责任。先来说说关羽犯下哪些错误?
陈寿评价关羽“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 表明关羽妄自尊大,盛气凌人,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这个说法没有太大问题。
此外,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一条就是“外结孙权”,关羽没有外交头脑,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其次,关羽轻举妄动、擅自兴兵发起樊城战役。吕蒙趁机攻占荆州,令刘备追悔莫及。
在蜀汉丢掉荆州这一系列的变故中,关羽本人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善,或者说不屑于处理内部矛盾,这与关羽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骄傲自大,盛气凌人,无疑是其性格的致命弱点。这个弱点使得他与部属、同僚之间很难建立一个相处融洽的密切关系。
《关羽传》记载:“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素皆嫌羽(关羽)轻己……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关羽平时不将麋芳、士仁放在眼里,危难时刻,又岂能指望他们共患难?
如若镇守江陵和公安的麋芳、士仁与关羽同心协力,关羽可守住长江峡口等待援兵。
可惜,麋芳因为和关羽早已离心离德。在东吴的威逼利诱之下变节降敌,使关羽后方门户洞开,吴军长驱直入,很快夺取南郡和夷陵峡口地区,堵住了关羽的入川退路。
《刘封传》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不承羽命。”
身为刘备螟蛉义子的刘封,面对关羽的呼喊却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看着关羽父子身首异地。
可见,目中无人的关羽不屑于处理内部关系,不善于化解内部冲突,是他一败涂地的主观因素。
当然,关羽能独自镇守荆州七年,足以证明此将勇猛。只是再勇猛的武将,也不可能一生不打败仗。
在独自镇守荆州七年时间里,蜀汉高层,尤以刘备、诸葛亮等核心领导人又在干什么呢?
其实,蜀汉集团的高层领导对丢荆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刘备用人有不当之处。他不该任用麋芳为南郡太守,驻江陵、士仁为将军,守公安;派刘封往上庸也不合适。
按照毛主席的话说:“刘备入川后,干部少而弱,南方干部多,北方干部少。”
伟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入西蜀后,刘备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很不当,他远远没有其先祖刘邦的肚量和眼光。
刘备虽然身边缺乏高级参谋与独当一面的武将,但刘备千不该万不该,只依靠“君臣手足”的蜀汉集团核心。
派关羽镇守荆州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就不该把麋芳、刘封这两位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共同派往荆州附近。
按照刘备的本意,镇守荆州及其附近州郡都是自家人,在必要时大家会群策群力,为光复汉室作出努力。
事实却是,令刘备最放心的这些人却纷纷出现变故。这一用人不当的严重过失, 不仅让刘备失去南郡、宜都,后来还导致他又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三郡。
第二,蜀汉高层(刘备)未能在关羽进攻较为顺利时,对其所面临的潜在危险有充分认识。当关羽已经焦头烂额时,刘备的援助显得那么姗姗来迟。
当关羽令刘封、孟达发兵援助,被二人拒绝后, 刘备是否曾派人往成都求援呢?正史中找不到相关记载。
假设关羽在擒获于禁后, 他认为不需要较长时间就能攻破曹仁, 因此选择冒险从后方调兵北上时,未曾向成都求援,那么刘备等人因此而忽视荆州面临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第三,错误授意关羽进攻樊城。《三国志》之《武帝纪》《曹仁传》记载,刘备在建安二十三年秋进军汉中。同年冬,关羽同据守樊城一线的曹仁就有过交锋。
按军事常理论,蜀汉集团当时大概率会下令关羽牵制曹仁。
可是,曹操丧失汉中等地之后,立即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荆州樊城方向。一方面不断派兵驰援曹仁,另一方面派人前往东吴密谋夹击荆州。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蜀汉首脑不但不派重兵增援荆州,也不派重臣前往东吴修复联盟关系,更未提醒骄傲自大的关羽加强防守。
相反还“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赋予他以独断专行的特权。这实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举措,难道刘备把全部的宝都压在他的二弟身上吗?
不妨大胆假设,襄樊战役之初,已经尝到甜头的关羽或许认为能立即击败曹军。联想此前种种蜀汉高层举动,他反倒相信刘备是默许或者支持他这么做的,以至于最后轻敌冒进,被吕蒙抄了老家。
第四,刘备等人没有足够重视上庸诸郡的战略地位。
上庸诸郡位于今鄂西北地区的竹山、房县一带,易守难攻。而且西连安康、汉中,北近汉水,东接南漳、襄阳,南通彝陵,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刘备、诸葛亮应该为荆州和上庸诸郡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样至少在关羽惨败后可以迅速接应他撤退房陵,固守待援。
但刘备、诸葛亮在关羽发起樊城战役后,既不指令刘封、孟达等人做好牵制,也没有另派得力大将去经营上庸诸郡。
可见,上庸诸郡的战略作用并没有引起蜀汉决策层的足够重视。
当关羽败走麦城,上庸诸郡被曹魏夺取之后,刘备把责任统统推到刘封头上,逼刘封自尽,岂不荒谬?
总之,丢荆州一事并非如此简单,双方力量的悬殊、内部人心的向背,都是荆州丢失的根本原因,把责任全部推到关羽一个人的身上,有失公允。
参考文献:
[1]王前程.试论关羽痛失荆州的必然性[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01):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