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合纵”VS“连横”,为何“纵横术”中占上风的总是“连横”?

“合纵”VS“连横”,为何“纵横术”中占上风的总是“连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3/11 2:00:13

纵横家是干什么的?说直白点吧,就是外交家,对外缔结军政外交联盟,那为何要叫“纵横”这个词了,其实这和当时两种最关键的外交策略有关:“合纵”与“连横”!

[var1]

这两种策略到底是什么?先秦典籍《韩非子/五蠹》是这么解释的:“从者(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翻译一下吧,“合纵”就是弱国联合起来抗衡强国,而“连横”则是某一弱国依附于另一强国,协助其攻打其它弱国,以求自保。

为何要用“纵”和“横”来命名?这其实和地理位置有关,大家知道战国时代到了中后期,虎狼之国的秦国战力极为强悍,所以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的就是秦国,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结盟联合抗秦,那就是南北向联盟,所以是“纵”;而相反,秦国胁迫某一国家和它联合,以攻击其它国家,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那就是东西向联盟,所以就是“横”。

[var1]

“纵横家”和儒家,法家等不太一样,它并不是一种“意图改造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只是一种策略,纵横家是九流十家中最讲实务的,一切从客观出发,以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为手段,目的很明确:趋利避害,“纵横家”使用“阴谋”往往多于“阳谋”,但却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其实今天的外交人员某种程度就是古代的“纵横家”,他们的主要活动不也是在列国间游说,以为本国争取利益嘛。

不过,我们看历史的时候通常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合纵”往往赢不过“连横”。就拿战国时期来说,秦国再强,也不可能强过六国国力之和,但是呢?最后秦王朝仍然成功统一了天下,以横破纵。

[var1]

那这是为何呢?

西汉贾谊著名议论文《过秦论》对此有评价: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合纵之时,其它国家的实力确实很强,打倒秦国没问题,不过在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却往往是一盘散沙,无力团结,最终作鸟兽散,“合纵”被秦国以“连横”击破。

类似的情况在东汉末年也出现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结果因各自心怀鬼胎,战事根本不顺,气得当时一腔热血的曹操痛斥:…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蒿里行》)

[var1]

“合纵”策略有一个最致命的缺陷:各方面的力量很难协调到一致,所以这种团结往往很松散,在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联盟往往会出现危机。比如,若是强国拉拢某一弱国,弱国就不一定忠诚了,很可能背盟;若是战事遇到危机,各方很可能就互相埋怨,尤其是损失过大的一方;甚至,在战事顺利的时候,如何分配利益,也很可能导致严重内讧。

“连横”不会吗?“连横”其实要稳定的多,因为“连横”是“强弱联合”,这里有一个坚定的核心,“弱国”很难反水,因为这样代价很大且风险极高。

有句很冰冷的话:所谓忠诚仅仅是因为背叛的风险太高。而在“连横”中背叛的风险,是要远远高于“合纵”的

战国时期,列国“合纵”攻秦一共四次,虽说有胜有败,但联军彻底削弱秦国的目的则没有达到,最终无力阻挡秦朝统一大业,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于是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这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诸侯合纵攻秦之战,但最终仍然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

[var1]

当然,要想击破“合纵”也不是那么容易,秦国当时为了离间六国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所以能抵御“合纵”,但有些水平弱的国家就不一定能挡住了,其实“合纵”策略不一定针对秦国,战国时期还有一次“合纵伐齐”(齐国当时是东方强国,同列强矛盾也很大),前286年,燕韩赵魏秦五国合纵攻打齐国于济西,齐国几乎灭亡。

而秦国的“连横”策略实施起来比“合纵”要简单多了,张仪等横家说清楚了,“连横”策略两个目的:第一,使六国不能团结一致,无力攻秦;第二,造成六国彼此的内讧,加剧其内耗。秦朝“连横”的基本原则是:远交近攻!

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道理:反目成仇比团结一致要容易的多。

大家可能有这么一个疑问:这“连横”也有问题啊?因为,如果规则是赢者通吃,那依附强国攻打其它弱国,不也只能保一时之生存,最终仍免不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这是个好问题,古今无数人都在问,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就认为合纵是有利六国的,但是六国并不睦爱,致使合纵失败的,痛斥六国之短视,配合秦国“连横”策略,最终鸡飞蛋打。

[var1]

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其实类似“囚徒困境”:即使明明知道团结起来才有最优解,但是呢?却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同伴,因为担忧对方背叛,所以因不想承担这个代价而选择短时间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也就是说:“合纵”的话,我可不知道我的盟友会不会把我卖了,它们要卖了我我立马就得受损失;但“连横”的话,反正秦国一时半会儿不会打我(秦朝的策略是远交近攻),联合秦朝打击邻国我短时间是绝对安全的,打赢了说不定还能捞点肉吃…至于长远,那到时候再说吧,徐徐图之,反正短时间,我认为“连横”是最有利的。

就比如齐国,齐国在六国最东,离秦国最远,然而在秦国攻打其它五国之时,齐国却受到秦国蛊惑,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自然为时已晚。

哦,看来六国灭亡的教训真是深刻啊,那后世会吸取教训吗?

当然不会了,就像黑格尔说的一样: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人性的弱点远远不是理性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后世这种类似“连横”击破“合纵”的事情还在不断上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神医”扁鹊被历史教科书删除?专家解释:有争议,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张衡的地动仪原理经不起各种推敲,为了防止误导学生,教育部将其从教科书中删除。专家解释:“争议太大,不能确定是否有此人”。[var1]先从扁鹊的身世说起,民间有很多关于扁鹊治病的传说,且不论他的望闻问切诊治疗法,光是他的“透视看病”就传得神乎其神。关于扁鹊的很多资料都是来自于后世的书籍撰写中,扁鹊生于

  • 曹丕刚登基称帝,为什么刘备就得知汉献帝“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为此,一直忠于汉室的荀彧和曹操决裂了。曹操很生气,派人给荀彧送了个空盒子,荀彧服毒自杀。曹操到死也没能做皇帝,但是他的梦想被儿子曹丕实现了。曹操刚死,曹丕就迫不及待称帝了,当时汉献帝不肯交出玉玺,数百名披甲执戈士兵围上来,曹洪、曹休等人甚至拔剑相向,就差弑帝了。守护玉玺的祖弼被杀,曹节回护也没用,曹

  • 安徽博物院藏战国楚铜版冥币及相关问题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徽灵璧铜钱出土,旧藏铜鎏金虎符,冥币的十大禁忌

    楚铜版冥币虽不见古籍文献记载,但从《周礼》《国语》《战国策》等先秦文献中关于黄金、铜及金版的记载似可推测楚铜版来源的蛛丝马迹。黄金具有流通与支付的职能当始于春秋晚期。在此之前,黄金主要用于朝聘、馈赠、贿赂及赏赐等活动。《国语·晋语二》:“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国语·越

  • 韩智:我的素质拓展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智个人简历,中纪委韩智,韩智女儿结婚

    人物档案韩智,男,1998年出生,山西汾阳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02班学生。2020年10月,结束两年的军旅生活,我重新回到了晋中信息学院读书。有人说,任何征程,都永远无法再回到原点。用这句话来形容我那时的状态再贴切不过了。回校后我发现,军人生活已经让我和普通大学生迥然不同了。[va

  • 西汉建都问题,刘邦衣锦不还乡,定都在关中是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定都关中指的哪里,关中之战刘邦完整版,刘邦从哪个关口进入关中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在定陶(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氾水之阳的堌堆上,鼓角齐鸣,旌旗招展,山下数万将士队列整齐,呼声震天。刘邦在部下的簇拥下,黄袍加身,祭天祭地,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开国建都是大事,刘邦属意雒阳(洛阳),并决定定都于此。定都雒阳,这事不仅仅是刘邦的心愿,同

  • 秦国名将有哪些 秦国有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是战国将领中杀人最多的一位,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仅仅“长平之战”就杀掉赵军40多万,让秦国成为当之不愧的霸主。尤其是在灭楚国的道路上,率领60万秦军,经过艰险万难才打败项燕,俘虏楚王,灭掉六国地盘最大的楚国。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排名第二当之无愧。蒙恬的主要功绩,在于外族,打破匈奴,

  • 秦王没有防备,荆轲都刺杀不了,是不是蠢?原来我们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讲述的便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刺客,这两位刺客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被处死的相似结局,但是他们的成就却是大不一样,这两位刺客便是荆轲和专诸。 说起荆轲,大家应该是不陌生的,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荆轲刺秦的故事,而他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的,当他在刺杀秦王的时候

  • 孟子论廉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邹鲁清风)来源:清廉济宁

  • 李斯不甘堕落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对李斯触动很大,他觉得老鼠本身没有什么差异,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李斯觉得人也是一样,人和人之间的才能都差不多,之所以会有贫穷富贵之区别,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是环境造就了人才。[var1]在战国大变局下,人人都想通过自然的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而有所作为。李

  • 史上唯一征服世界的皇帝,秦始皇都自愧不如,人们至今都为他守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便是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原名叫做孛儿只斤.铁木真。是大蒙古国的可汗,因为民族善战的特性,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六十多场战役,败仗却只有一次,其余的全数胜出,当时的蒙古由数个部落组成,蒙古部落一直都处于你争我夺之中,知道成吉思汗的出现,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但是这一点也满足不了成吉思汗的野心,成吉思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