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皇帝何德何能,为何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都属意于让他继位?

道光皇帝何德何能,为何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都属意于让他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1/15 12:23:32

道光皇帝处于清朝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可谓是一个承上下的节点,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它第一次被自己眼中的“夷狄”踩在脚底下,1842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开启了它此后70年的屈辱历史,也让中国跨入了近代史。

他自幼受着所谓“乾隆盛世”的熏陶和感染,所以心中也一直如乾、嘉一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谁曾想洋人却一脚踹开了他紧闭的国门,当时他的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一个时代步入另一个时代,只在一夜之间。

从一个骄傲的“天朝上国”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鱼肉之国”,也只在一夜之间。

不过,道光皇帝却也很幸运,虽然遭受了英夷之辱,可是却躲过了“发匪”之痛,更重要的是他继承皇位可谓是没有一点波折。

1799年,乾隆皇帝死后没过多久,嘉庆皇帝便已经写好了一个“小本本”——内容除了吹一吹满清之外,然后便是决定立二儿子旻宁为储。

想一想,他太爷爷雍正皇帝夺位有多辛苦,便知道他有多幸福了,即便是他的父亲嘉庆皇帝等一个立储也等得心惊肉跳。

那么,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为何会属意于让旻宁接手清朝呢?

乾隆曾随康熙去热河秋狝,当时他和侍卫去射熊,可是才上马,熊便突然向他冲了过来,他呢,却一点也不慌,没事人一样,好在康熙眼疾手快地一枪打了过去,熊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康熙回到帐篷中,想起这一幕,仍然吃惊于乾隆的镇定和胆魄,忍不住对身边的和妃说:“弘历这小子,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因为乾隆深得康熙的喜爱,所以后来雍正在争储的时候或多或少也占了一点便宜。

乾隆的这个经历,道光也有。

乾隆五十六年,乾隆去威逊格尔围场打猎,时仅9岁的小道光也跟着去了,不仅去了,还露了一手。

只见小道光搭弓射箭,“咻”地射出一箭,好小子,竟让他射中了一头鹿。

见此情形,乾隆顿时哈哈笑了起来,不错不错,颙琰家的小子破有朕当年的风范呀!于是,各种赏赐哗啦啦地向小道光扔了过去。

所以,对于乾隆而言,道光是一个“类我”的人,既然“类我”了,难道还不适合继承皇位?

如果说乾隆皇帝属意道光皇帝,是因为道光“类我”,那么,嘉庆皇帝又是为何如此认可道光皇帝呢?

嘉庆此人,能力不能说好,也没差到哪儿去,只能说一般,是一个不算太糟糕的守成之君,对于这一点,他自己恐怕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一直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

他之所以选择道光,除了受到乾隆皇帝的一点影响之外,实际上也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乾隆一死,他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抄了和珅的家,发了一笔横财。可是,当有人告诉他说和珅还有不少隐藏的家产,让他一块抄了的时候,他却摇了摇头,说事也别做得太过火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所以,嘉庆应该是一个相对温和的人,既然乾隆喜欢道光,道光又是实际上的“长子”,那为何不干脆立道光为储?如此也可免了儿子们的争储之危。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说。

嘉庆十八年,道光跟着嘉庆去秋狝,后来先回了京城,好巧不巧的是竟然让他赶上了林清率领天理教打到了京城。

当时,天理教的气势可谓是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皇宫里,直入养心殿,好在当时嘉庆不在皇宫,不然的话弄不好还真得栽在林清的手上。

事急从权,道光也顾不上通知嘉庆,更顾不上等嘉庆的命令了,直接提枪上马和天理教打了起来,还打死了两个人,后来陆陆续续平定了这次叛乱。

这事一传到嘉庆的耳朵里,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夸了起来,旻宁这小子还真行呀!然后,册封道光为智亲王,实为称赞道光有勇有谋,连道光所用的枪也得到了封号,被封为“威烈”。

可见,嘉庆自己也很喜欢道光这个儿子。

这边嘉庆夸完了道光,那边道光也谦虚地回了句,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啦,又没人抵御贼人,儿子这才迫不得已和他们干了起来,事后想起来,是越想越怕呀!

嘉庆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得了,有胆魄,有智慧,又懂得谦虚,朕不传位给你还能传给谁?

所以说,嘉庆皇帝传位给道光皇帝可谓是顺势而为,又水到渠成。

更多文章

  • 道光去世前留下两道圣旨 一是立咸丰为皇帝 另一道让大清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一般亲王不是老皇帝封的,而是新皇帝继位后册封的。但是也有例外,最出名就是乾隆的第五子永琪和恭亲王奕。 永琪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主角。但是历史上他并不长寿,25岁就去世了。乾隆皇帝十分看好永琪,并封他为和硕荣亲王。恭亲王奕跟咸丰是道光最出名的两个儿子,奕文武双全,按理说是皇

  • 康熙一生迎娶了四对“姐妹花”,是哪四对?他为啥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起源于我国最著名的小说《聊斋志异》,故事所讲的是一个男人为了躲避仇人,在外地遇见了一个美若天仙的狐妖,尽管已经相处三年,但他的心里一直想着发妻,而后成就了这句名言。后世的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夫妻二人的感情深厚。而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然也可以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 民国第一“败家”富二代,赌博输掉家里100套房,万年死在家门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成由勤俭破由奢说起富二代,大家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毕竟他们都是一群赢在人生起跑线上的人,就算不用努力,以后的生活也依然是无忧无虑的,不过比你有钱不可气,但是比你有钱还比你怒力,那就非常可气了,这完全不给反超的余地啊,比如现如今比较有名的富二代有郭麒麟、王思聪等等,他们都是毫无疑问的富家子弟,就算不努

  •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怎么回事?杨廷和最终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罢官,大礼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武宗驾崩后,杨廷和拥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即位,对明世宗朱厚熜可以说有拥立之功,同时对明武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纠正,因而对朝廷、对江山社稷也有

  • 关于朱元璋的长相,为何有那么多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相,争议

    朱元璋,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直以来,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争议便极多,而其中两点热度最高,一是杀功臣,二是其长相。尤其是朱元璋广为流传的两组画像,一组尽显端庄威严,而另一组

  • 明朝 末年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党派之争到了怎样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末年,集团,宦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党派之争到了怎样的地步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万历年间,任吏部郎中的顾宪成因得罪了皇帝被贬回家,他回家后在当地找了一个学院开始授课。除了正常讲课外,顾宪成还在学院里传播思想,提倡朝廷广

  • 明朝官员高谷一生有哪些功绩?最后是善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员,功绩,善终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官员高谷一生的故事。高谷出生在扬州兴化,于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被成功选拔为庶吉土。仁宗皇帝朱高炽继位之后,将其改为春坊司直郎,过后又直接提拔为翰林侍讲。英宗皇帝朱祁镇继位之后,在大学士杨士奇的推举

  •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何会差点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影响,亡国,发生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626年六月,在一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终于成功掌握了唐帝国的最高权力,开启了自己的时代。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四天之后,李世民正式被李渊册封为太子。两个月之后,李渊正式禅位,李世民由此登基。唐朝自此进入了李世民的

  • 玄武门事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为何会发生这次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相,政变,事变

    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但玄武门事变,无疑是这位传奇帝王人生当中,无法抹去的污点。作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李家这兄弟三人,为何会闹到最后血溅玄武门的地步呢?

  •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江南,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说的是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又在崔九堂前多次听闻音乐。那么这里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呢?这位岐王,指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李范,本名李隆范,李隆基登基称帝后,为了避讳,就改名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