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比武则天和慈禧还“厉害”,逼疯皇帝,并将其妃子赐给乞丐

她比武则天和慈禧还“厉害”,逼疯皇帝,并将其妃子赐给乞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42 更新时间:2024/1/15 17:42:26

这个女人名叫凤娘,父亲李道是朝节度使,曾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所以颇受皇帝重用。古代人多迷信,李道也不例外,于是叫来当朝红人皇甫坦来为自己的三个女儿算命。这个皇甫坦身份不简单,他可是为韦太后治好眼疾的神人。

皇甫坦为李道女儿算命,看着李家大女儿和小女儿只不过说了几句“大富大贵”的客套话。但看到正要对他躬身行礼的李家二女儿李凤娘时,皇甫坦眼睛放光,赶忙扶起了作揖的女孩,并对李道说:“你这女儿名唤什么呀?她的面相贵不可言,甚至有母仪天下之相,我可不敢受她一拜呀。

李道欣喜,忙拉着皇甫坦坐下,吃着茶点,说起李凤娘出生时发生的稀奇异事。李凤娘要出生时,家里曾飞进一群黑凤,任家仆驱赶也不飞走,直到女儿呱呱哭声响起,它们才满意地离开,李道觉得这是有趣的异象,便借此为女儿取名“李凤娘”。

皇甫坦离开后马上就到宫中,宋高宗赵构谈起了这个有贵人面相的女孩。恰巧他在物色孙媳妇,听说李凤娘还是李道的千金,立即将李凤娘许配给了赵昚的三子赵惇。

眨眼之间,赵昚继位,是为赵孝宗,而赵惇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被立为太子,李凤娘因此成为太子妃。身份地位高于从前,李凤娘不再伪装,逐渐暴露出她那娇纵跋扈的一面。即使在赵构和赵昚的面前,也越级大声训斥宫人。赵构深感被骗,暗示赵昚让他帮忙管管。

赵昚多次明示或者暗示让李凤娘收收脾气,可反倒激怒了李凤娘。她想到丈夫赵惇最近正愁苦于父亲还不愿意主动禅位给他,便日日夜夜在赵惇耳边说公公的坏话,一副生怕父子二人感情有一日亲昵的模样,也是因此赵惇的心中深深埋下了憎恨父亲的种子。最终赵昚还是选择了禅位,本想着就此颐养天年,但却不曾想这才是苦难的开始。

李凤娘确实如皇甫坦所言的那样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上位后想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儿子赵扩为太子。赵惇好不容易坐上皇位,享受皇权才这么几天,哪会想这么快立一个会觊觎皇位的太子。见李凤娘催的急,借口“立太子是大事,怎么也得跟太上皇商量商量。”便不了了之。

李凤娘找过赵昚,可赵昚本就对这个愈加嚣张的儿媳妇感到畏惧,硬是不愿意松口帮忙。李凤娘记恨在心,不仅对赵昚和吴太后出言嘲讽,而且想尽一切方法阻止父子见面,父子的交流全由她来操控。只要赵昚一日不松口,李凤娘就不断添油加醋给赵惇吹枕边风,使父子二人关系恶化到了极致。以至于赵昚离世时,赵惇也从未去祭拜,世人都骂赵惇不孝,但应该任谁人都想不到,最乐意见到现状的人会是李凤娘皇后。

对待高贵为太上皇的公公已然如此,对待作为竞争者的妃嫔女人更是过分嚣张。当初赵惇在洗手池边,对一旁伺候的宫女夸赞了一句,她的手很漂亮。他压根没想过要给这个宫女什么名分,但他那善妒的老婆想的可就多了。不久后的一天,赵惇收到李凤娘托人送来的“点心”,他美滋滋地打开食盒盖子,但却被吓得面无血色,瘫倒在凳子上,好多时都没反应过来。那个食盒里面,放着的是一双洁白如玉,但却血淋淋的双手。

赵惇还是太子时,赵昚曾赐给他一位黄姓侍女,她每日倾心伺候赵惇,并与其日久生情,在赵惇成为皇帝时,也受册封为妃子。李凤娘对这个分宠的黄氏怀恨已久,只是因为她当时还得装作贤淑以讨皇帝喜爱,而不好发作。

成为皇后后,赵惇对她有几分忌惮,于是将黄氏护得很好。但千护万护也会有疏忽之处,赵惇因为祭祀无法待在宫中,而李凤娘借口身体不适便没有跟随。其实她只是为了借此机会对黄氏下手罢了。那天李凤娘命人带给黄氏一条三尺白绫,要她自我了结,可黄氏拼命不从,那些下人害怕任务无法完成会被皇后加害,于是帮黄氏“体面”了。

赵惇祭祀时天下大雨,淋了雨的他旧病复发,卧榻之间让人领黄氏来伺候,可等来的却是笑的皇后,李凤娘冷笑着只用“暴病而亡”四个字总结了黄氏的下场。赵惇马上意识到,这个恶毒女人做了什么,火气上头致使病情加重。

后宫之中,还有张贵妃和符婕妤是赵惇特别宠爱的女人,她们则被李凤娘以“失德”为由逐出皇宫,同时为防止她们找到回宫的机会,她特意寻了两个穷困潦倒的贫民来管住出宫后的二人。虽得了苟活,但尊严却丢了。

赵惇深知李凤娘心狠手辣,善弄心机,是个不好控制的悍妇。反倒他怕她怕的不行,甚至被折磨得精神衰弱,性格也渐渐趋于多疑暴戾,愤怒无法发泄导致他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不多时也就撒手人寰了。

恶人终有报,李凤娘年老时,找来相士为自己卜卦。相士算完,马上便跪了下来,哆哆嗦嗦地向李凤娘汇报,说她晚年会遭厄运,可能会因此致死。李凤娘心想自己的报应终究还是来了,于是赶紧过上吃斋念佛的生活,希望能以此赎过。可最终还是在五十六岁那年,因病而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7部太平天国的影视剧,你看过哪几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发生在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的战争,波及全国十七个省,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影视剧中一个大IP,但迄今为止,众多影视剧创作者,都不敢轻易涉足。生怕把握不准题材。吃力不讨好。今天,荷歌盘点一下太平天国题材的影视剧,看看你看过哪些?一、2000年电视电视剧

  • 曾国藩向来自视甚高,却赞此人为千年一遇悍将,实情令人唏嘘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清朝八个获得“文正”谥号的官员,曾国藩最主要的功勋是平定太平天国,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保住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曾国藩一生自视甚高,然而他却对一个人极为赏识,赞其“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甚至还说自汉朝和唐朝以后,就没有将领比他更“狡

  • 太平天国灭亡后,所有将领均被斩草除根,只有他留下后裔至今仍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844年,洪秀全因科举考试失败,便在广西创立拜上帝教,随着煽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洪秀全正式发动金田起义,背叛了清朝。当时的清朝统治已经相当腐朽,所以洪秀全轻轻松松就拉起一大帮人,并缴获了不少武器,而朝廷上下流传着一种谣言,吓得咸丰皇帝也怕了。“太平军的将士是用纸剪出来的,平时放到盒子里,要打仗时

  • 和坤被嘉庆抄家后,他的儿子下场如何?自然是十分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也只能知道一些表面,至于真实情况到底究竟如何,无人得知。毕竟相隔时间太久远,也没有太多资料记载。不过相比更久远的朝代,我们对清朝的了解远比之前的朝代了解更多。史书除了记载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外,也会记载一些贪污腐败的奸臣们。而清朝,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勤于朝政的皇帝,也出现了一些

  • 曾国藩要借钱给亲戚,几个弟弟马上指责:你怎么可以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曾国藩为什么要弟弟找亲戚多借钱,曾国藩经常借钱的好处,曾国藩为什么不能借钱

    其实,初为京官的曾国藩,地位寒微,手中没有什么权力,在京城的花销也很大,租房、置办行头、应酬等等样样都要花钱。他的手头也不宽裕,有时候甚至要借钱度日。所以这个时候乡人找他借钱,十有八九都是失望而归的,但是曾国藩还是很注意方法和言语,“不管有借无借,多借少借,皆须婉言款待”,让大家都下得了台。 随着曾

  • 八旗子弟的后代现居何处?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仍遵循祖宗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对天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陈胜勇敢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如鸿鹄御风飞翔。昔日帝王之家天下,而今,早已是百姓之公天下。前些年清宫剧红极一时,所讲的故事也大多发生在康熙、乾隆时期,毕竟那被称为康乾盛世,也算是大清朝最为荣耀的时刻。说起清朝,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号,那就是八旗子

  • ?腰斩后“半小时”不死,用鲜血写下7个惨字,惊动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腰斩后留下七字血书,古代腰斩的全部过程,古代腰斩后能活多少年

    历史上,有些人的命运总是那么跌宕起伏令人惋惜,清朝康熙、雍正两朝的一代清官俞鸿图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人如其名,俞鸿图是个很对得起自己名字的男人,此人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入选庶吉士后一直在内务府做着小官,如果不是雍正年间一次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此人或许根本不会在历史中留名。俞鸿图,字麟一,浙江海盐

  • “北洋之虎”段祺瑞,效仿袁世凯之法,夺取北洋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段祺瑞,安徽省合肥人,袁世凯的得力干将,为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与王士珍、冯国璋一起被一些人吹捧为“北洋三杰”。他们三人还别有雅号:龙、虎、狗,他为“北洋之虎”。段祺瑞的曾祖父段友杰乃清廷荣禄大夫、振威将军。祖父段乱,咸丰初年创办团练,同太平军作战,后来属于李鸿章淮军。因其镇压捻军

  • 清朝武庙二圣十哲七十二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二圣关羽(勇冠三国,威震华夏)岳飞(精忠报国,青史留芳)关羽二、十哲1.孙武(入郢破楚,北威齐晋)2.吴起(强魏扶楚,擒敌立胜)3.白起(挫楚摧赵,声威天下)4.韩信(功不出世、略不再见)5.诸葛亮(名冠两汉、功盖三国)6.李靖(南平荆扬、北清沙漠)7.李勣(破薛延陀、灭高句丽)李勣8.曹彬(伐

  • 民国教育部逸事!第一任部长自己租房办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教育部设立当天,蔡元培兜里揣着个大印,搭个黄包车满南京找地方,最后在碑亭巷找到个小楼,二楼三间房子,从此这里就是民国教育部了。 教育部挂牌后,连出两道法令,第一条改名,将学堂改成学校,把监督改成校长。第二条是开始编写教材。当时找了叶圣陶、丰子恺、陶行知这些大家,编写小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经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