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令伟要求所有人叫她总经理,只有蒋介石和宋美龄例外,这是为何?

孔令伟要求所有人叫她总经理,只有蒋介石和宋美龄例外,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98 更新时间:2024/1/24 5:25:41

上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台湾的士林官邸,侍卫人员最怕的不是蒋介石,也不是宋美龄,更不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而是宋美龄的外甥女孔令伟,从两件事就可以看出。

第一件事是,70年代初蒋介石病重期间,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想法,孔令伟又有着姨妈宋美龄的撑腰,身为士林官邸实际上的大总管,自然对姨夫蒋介石的身体很是关心。

当然孔令伟的关心,让士林官邸的工作人员苦不堪言,因为关心的代价,最终是由他们来承担。在那段时间,士林官邸中,尤其是侍卫人员,最怕的是孔令伟这位孔二小姐夜间查勤。

在天气炎热的季节,蒋介石有一种特别的习惯,就是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他都不喜欢吹电扇,更喜欢放冷气,而是喜欢工作人员为他扇扇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古代的公贵族身后站两个下人,拿着两个大扇子一直扇扇子的样子,大概类似于这样。

也许是因为蒋介石喜欢自然风,在屋内没有自然风的时候,因此就喜欢用扇扇子这种最接近自然风的纳凉方式。

这种方式是原始而且累人的,在当时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士林官邸中,也算是一道独特风景。

而工作人员一到炎热的天气,自然是苦不堪言,因为多了一项非正常的工作,那便是要为蒋介石日夜不停的扇扇子。

因为天气炎热,工作人员在夜间很容易打瞌睡,所以每天习惯晚睡熬夜的孔令伟便是亲自负责起了“查勤”工作。

孔令伟身材矮小,夜间经常是穿一身暗色的西装,还有定制的小皮鞋,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就身轻如燕,如同幽灵一般,没有一点脚步声的进入蒋介石的病房,一路上,左看看右看看,看看有没有人打盹瞌睡。

不少工作人员已经是工作多年,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力大不如年轻人那么充沛,而且蒋介石和宋美龄又习惯了他们的照顾,不想换不熟悉的年轻人,所以人手略显不足,因此经常是白天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值班,自然在所难免的打起瞌睡来,孔令伟却从不体谅他们,只要发现有副官或者护士打瞌睡,就是毫不留情的一顿臭骂,骂得那人无地自容才罢休。

那段时间士林官邸的所有内务科工作人员,可谓是惶惶不可终日,深怕哪天会因为打瞌睡,被她给逮个正着,那样太可怕了。

更绝的是,孔令伟连为蒋介石治疗心脏病的医生都要管,在查了各种关于心脏病的医学杂志和书籍以后,孔令伟就认为自己是内行了,经常是对医生的治疗方式指手画脚,双方经常是争辩的耳红面赤,甚至经常发生争吵,使得医生们对她也是颇有怨言。

孔令伟如此作为,长期在蒋介石和蒋经国身边的医师熊丸是如此回忆:“官邸里的人几乎个个都恨二小姐。由官邸出来的人若提及二小姐,从不会有一句好话”。

第二件事是孔令伟非常痛恨别人喊她孔二小姐,她一是以男子汉大丈夫自居。

而且她最喜欢别人叫她“总经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年她效仿哥哥孔令侃,成立了一个嘉陵公司,专门干一些投机倒把囤积奇货的勾当,由杜月笙担任董事长,自己担任总经理,所以在士林官邸,孔令伟要求大家称呼她为总经理。

除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以外,只要在士林官邸,就是蒋经国,都是称呼孔令伟为总经理。如果有人不叫她总经理,不是白眼相向,就是一顿臭骂羞辱。

有一次宋美龄的一位老秘书,因为有急事向孔令伟汇报,见到她以后,没有多想的下意识喊了一句:“二小姐”。

按理说,即使那位老秘书喊错了,但怎么说也是跟随姨妈宋美龄多年的老秘书,不看谁的面子,也要看姨妈的面子,而且喊她二小姐,也不是骂她,提醒一句就是了。

没想到孔令伟可不管这么多,马上大怒,直接大声骂道你这个老糊涂,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要叫我总经理。

使得那位比孔令伟大很多的老秘书很是尴尬,心里是既憋屈又无奈。

隔了一个礼拜,暴脾气的孔令伟还是怒气未消,见到那个老秘书,还是没有好脸色的对他骂道:“老糊涂”。

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怎么称呼孔令伟呢?

蒋介石称呼孔令伟为“妹妹”,这是蒋介石家乡宁波话里面对晚辈的一种亲昵的叫法。而宋美龄则是直呼孔令伟的名字,叫她“令伟”。

以孔令伟的秉性,如果不是需要依靠姨夫蒋介石和姨妈宋美龄,恐怕她也是要求蒋介石和宋美龄叫她总经理。

由此可见孔令伟在士林官邸就是一个胡作非为的小霸王,在士林官邸之中,除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就是她最大,连蒋经国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让她三分,她也是肆意妄为,所以士林官邸的人,几乎没有说她好的,也都是很怕这个吹求疵的小霸王,反而不怎么怕蒋介石和宋美龄,还有蒋经国。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品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2、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3、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4、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5、正三品:督察院左右

  • 清朝太监佩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宫中的太监分为伺候皇上及宫廷内的太监和其它各部门的办事太监。御前太监的服装穿着都比较花哨和漂亮的绸缎。自雍正时,太监的品级上升,到了慈禧专政年间,宦官的品级达到了清朝最高峰。太监的品级其实可以通过头戴的帽子颜色去分别,二品是红色,之后就是蓝、深蓝等等……此外,看上衣上所缝制的鸟也能代表宦官的品级,最

  • 清朝太监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宫廷太监的等级可以分为7个等级:领侍:也就是敬事房大总管,统领宫中所有太监,品秩为四品。除了上述拥有品级和职衔的太监外,还有以下两个'未入流'的太监等级:一般太监:无品级、无职衔。下层打扫处小太监:宫中地位最低的太监,具体负责宫中洒扫、修筑、搬运等下等苦役工作。清朝宫廷太监的等级可以分为7个等

  • 李鸿章腐败吗?他的巨额财产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导读: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但是,历代学家却对李鸿章的看法不一。曾...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但是,历代学家却对李鸿章的看法不一。曾国藩

  • 统战故事 | 黄兴的家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长沙统战)黄兴的长子黄一欧,12岁就参加革命,14岁经孙中山、章太炎介绍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黄一欧在黄花岗起义中死里逃生,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武昌起义后,黄兴在汉阳鏖战,黄一欧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此时,黄一欧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信上只有8个字:“努

  • 贪官的小妾,被和珅霸占,最终为和珅殉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吴卿怜吴卿怜是个才女,十几岁的时候就文明了江南地区,看多了明清小说的朋友看到闻名江淮的女孩这样的词自然首先想到的是扬州瘦马,没错这个吴卿怜就是一个烟花女子。不过吴卿怜算是比较幸运的,很多烟花女子一辈最大的愿望就是走下花船,可是一直到人老珠黄还是遇不到那个带走她们的男人。吴卿怜十六岁的时候就脱离开了这

  • 如懿至伤不知:阿箬并非完璧之身,新婚夜早已被乾隆“吃干抹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若无这几个人坑害,阿箬或许不会黑化:其一:如懿,如懿是罪魁祸首——别想了,原著中的如懿可不是什么善茬,她既没有周迅扮演的菩萨心肠,更没有对下人的体贴,而是一味沉溺在情爱之中,为了皇帝可以无限放低姿态,自己卑微也就罢了,更无法保护好身边的下人,手段更是残忍,在阿箬被毒哑了嗓子之后,直接对这个女孩处以猫

  • 民国老照片,记录抗日烽火中的文物南迁,一次伟大的文物保护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故宫的文物不是一直都安放在北京故宫里的,而是有过一次长达十几年的“迁徙”。1933年,时值民国二十二年,故宫文物开始了一场大型的南迁行动。这是因为1月31日的山海关失陷事件,为了保护祖辈留下来的这些珍贵文物,于是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

  • 馆陶发现118页清朝时期家谱 最早距今203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据了解,新发现的《闫氏家谱》为楷体书写,字迹清晰,因年代久远,纸张已发黄,但基本保存完好,主要记载了闫氏家族明清时期的搬迁过程、家风家教、家族著名人物,以及修建家庙的过程等。图为新发现的《闫氏家谱》。新华社记者赵鸿宇摄馆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保所所长刘军峰说,《闫氏家谱》的发现,印证了华北地区明清时

  • 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元,有多少购买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洋政府时期,溥仪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勉强算是一个象征性的皇帝,北洋政府为了维护皇权,给予了溥仪一定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每年400万两银元的津贴。那么,这400万两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力是多少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时的中国是以银本位制度为基础的,银元是流通货币。以当时的银价计算,一两银元约等于37